凤尾草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蕨Pteris multifida Poir.的全草或根茎,是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因其叶形如凤尾而得名,又名井栏草、小凤尾、凤凰草、狼叶叶等,在我国,凤尾草分布广泛,多生于阴湿的墙缝、井边、石缝、林下及溪边等地,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全年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其性甘、微苦,寒,归大肠经、肝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等功效,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常用于治疗多种热性病及湿热性疾病。
形态特征
凤尾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70cm,根茎短横走,密被线形黑褐色鳞片,鳞片边缘有齿,叶丛生,叶柄长10-30cm,禾秆色或栗褐色,有光泽,基部被鳞片;叶片草质,一回羽状,羽片3-7对,对生或近对生,无柄,下部羽片常不育,长三角状披针形,长10-20cm,宽4-8cm,先端尾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部羽片线状披针形,能育,叶脉羽状,主脉两面隆起,侧脉二叉分枝,孢子囊群沿羽片边缘连续分布,囊群盖线形,膜质,全缘,向内开口,其叶形独特,四季常绿,既是药用植物,也常作为观赏植物栽培。
性味归经
凤尾草性甘、微苦,味寒,归大肠经、肝经,甘能补、能和,微苦可泄、可燥,寒能清热、解毒,故其清热而不伤阴,利湿而不伤正,凉血止血而不留瘀,消肿解毒而不峻猛,为治疗湿热泻痢、血热出血、疮肿毒的良药。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治湿热泻痢、黄疸尿赤
凤尾草苦寒,善清大肠湿热,故为治疗湿热泻痢的常用药,若湿热蕴结肠胃,腹痛泄泻、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可单用30-60g煎服,或与马齿苋、黄连、木香等配伍,以增强清热燥湿、行气止痛之效,对于湿热黄疸,症见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小便短赤,可与茵陈、栀子、虎杖等清热利湿药同用,共奏清利肝胆湿热之功,对湿热下注之热淋涩痛、小便频急短赤,也可配伍车前子、瞿麦、滑石等,以清热利湿通淋。
凉血止血,治血热出血
凤尾草性寒入血分,能清热凉血,以止血见长,尤善治下焦血热出血,如血热妄行之便血、痔血,常与槐花、地榆、侧柏叶等同用,增强凉血止血之效;妇女崩漏下血、月经过多,属血热者,可配伍茜草、三七、地榆炭等,以凉血止血、化瘀;外伤出血,可用鲜品捣烂外敷,直接止血消肿。
消肿解毒,治疮肿毒、湿疹、蛇虫咬伤
凤尾草清热解毒之力较强,内服外用均可,若热毒疮疡、乳痈、疖肿,红肿热痛,可内服煎剂,同时取鲜品捣烂外敷,以解毒消肿;对湿热浸淫之湿疹、阴痒,可煎水外洗,或与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配伍,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用于毒蛇、毒虫咬伤,可内服并外涂,以解毒消肿、止痛。
其他功效
现代临床还发现,凤尾草对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肺炎等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有较好疗效,可配伍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清热解毒药;对肝炎(尤其是急性黄疸型肝炎),也有一定保肝降酶作用,常配伍垂盆草、五味子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使用时需根据病情及体质调整用量,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凤尾草含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生物碱(如凤尾蕨素、凤尾蕨内酯等)、酚类(如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等)、三萜类化合物、挥发油及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铜、锰等),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药理作用
- 抗菌抗病毒:凤尾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也有一定抑制效果,这为其治疗感染性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提供了依据。
- 抗炎止血:凤尾草提取物能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红肿热痛;同时能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聚集,达到止血作用。
- 抗氧化保肝:其所含黄酮类、酚类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可减轻肝细胞损伤,降低转氨酶,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 增强免疫:凤尾多糖可激活巨噬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
化学成分 | 主要作用 |
---|---|
黄酮类(槲皮素) | 抗氧化、抗炎、抗菌,保护血管 |
生物碱(凤尾蕨素) | 抑制细菌生长,抗病毒,调节免疫 |
酚类(没食子酸) | 收敛止泻,抗氧化,抗肿瘤 |
三萜类化合物 | 抗炎、保肝,降低肝损伤 |
微量元素(锌、铜) | 参与机体酶代谢,增强免疫力 |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者慎用:凤尾草性寒,脾胃虚寒者(症见腹痛喜温、大便溏薄、食欲不振)服用后可能加重腹泻、腹痛等不适。
- 孕妇慎用:其寒凉之性可能刺激子宫,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
- 不宜长期大量服用:长期或过量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 配伍禁忌:不宜与温燥药(如附子、干姜)同用,以免降低药效;服用期间忌辛辣、油腻食物。
相关问答FAQs
Q1:凤尾草和石韦有什么区别?
A:凤尾草与石韦均为清热利湿止血药,但来源、性状及功效侧重点不同。①来源:凤尾草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蕨的全草,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叶。②性状:凤尾草叶一回羽状,羽片边缘有锯齿,孢子囊群沿羽片边缘连续分布;石韦叶单生,叶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背面密生星状毛,孢子囊群满布叶背。③功效:凤尾草偏于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善治湿热泻痢、血热出血;石韦偏于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善治热淋、石淋、肺热咳喘。
Q2:凤尾草可以长期服用吗?
A:不建议长期服用,凤尾草性寒,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若需长期使用(如慢性肾炎、反复尿路感染),应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健脾温中药物(如黄芪、白术、茯苓等),以制约其寒性,并定期调整用药方案,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症状缓解后即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