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是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5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紫苏叶是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叶,又名苏叶、紫苏,是我国传统中草药之一,应用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名医别录》,被列为中品,其叶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绿下紫,有特殊芳香气,味辛,紫苏叶性味辛、温,归肺、脾经,以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鱼蟹毒为主要功效,在中医临床及日常养生中应用广泛。

紫苏叶是中草药

从中医理论来看,紫苏叶的辛温之性可发散风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舌苔薄白等,常与生姜、葱白等同用,如《和剂局方》中的香苏散,以紫苏叶配伍香附、陈皮,共奏解表和中之效,其行气作用主要体现在调理脾胃气滞,若见胸脘胀闷、恶心呕吐、胎动不安等,可配伍砂仁、木香等理气药,或单用紫苏叶煎汤服,能和胃降逆、宽中除胀,紫苏叶解鱼蟹毒的功效尤为独特,若食用鱼蟹后出现腹痛、吐泻、过敏等症状,取紫苏叶50g煎水频服,或与生姜、紫苏梗同用,可缓解中毒反应。

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紫苏叶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其挥发油中含紫苏醛、柠檬烯、芳樟醇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水煎剂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缓解腹胀、食欲不振;所含迷迭香酸、咖啡酸等酚酸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活性,可清除自由基,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紫苏叶还能调节血脂、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为传统功效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紫苏叶的使用需注意辨证论治,阴虚血燥者慎用,因其辛温耗气伤阴;表虚自汗或温病者忌服,以免助热伤津;用量一般控制在3-10g,煎剂不宜久煎,以免挥发油成分损失,外用可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治疗皮肤湿疹、瘙痒等症。

紫苏叶是中草药

以下为紫苏叶临床应用简表,便于快速参考其常见配伍与用途:

病症类型 常用配伍 用法用量 功效侧重
风寒感冒 生姜、葱白、陈皮 3-10g,煎汤 解表散寒、和中化痰
脾胃气滞 砂仁、木香、厚朴 3-6g,后下 行气宽中、和胃止呕
鱼蟹中毒 生姜、甘草、紫苏梗 30-50g,煎汁服 解鱼蟹毒、和中止呕
妊娠恶阻 黄芩、砂仁、竹茹 5-10g,包煎 理气安胎、和胃降逆

相关问答FAQs

Q1:紫苏叶和紫苏梗的功效有何区别?
A:紫苏叶与紫苏苏同属紫苏的不同部位,功效各有侧重,紫苏叶以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为主,擅长治疗风寒感冒、脾胃气滞及鱼蟹中毒;紫苏梗则偏于理气宽中、安胎止痛,多用于胸胁胀闷、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等气滞较重的病症,两者常配伍使用,如治疗妊娠气滞胎动不安,可取紫苏叶解表安胎,紫苏梗理气和中,增强疗效。

紫苏叶是中草药

Q2:孕妇可以用紫苏叶吗?使用时需注意什么?
A:孕妇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可适量使用紫苏叶,尤其适用于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胸腹胀满,如《本草汇言》记载紫苏叶“行气和血,故能安胎”,但需注意:①阴虚火旺、内有实热者禁用,以免助热伤胎;②用量不宜过大,常规剂量为3-6g,过量可能引起胎动不安;③需在医师指导下配伍使用,如与黄芩、砂仁等同用以增强安胎效果,避免单味药长期服用,若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五倍子中草药图片
« 上一篇 10-02
2017年中药材市场
下一篇 » 10-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