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草药,应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后世医家对其功效不断拓展认识,其性味苦、辛,平,归肺经,以“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为主要功效,在呼吸系统疾病及疮痈治疗中应用广泛,现代药理研究也为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桔梗的核心功效与作用
宣肺祛痰,止咳喘
桔梗辛散苦泄,药性升浮,为“诸药舟楫”,能载药上浮,入肺经宣发肺气,为治肺气郁闭之要药,无论外感风寒、风热,或内伤痰浊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皆可配伍使用。
- 风寒咳嗽:配伍紫苏叶、杏仁、生姜(如杏苏散),增强宣肺散寒、化痰止咳之效;
- 风热咳嗽:配伍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如桑菊饮),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 痰浊阻肺:配伍半夏、茯苓、陈皮(如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桔梗所含桔梗皂苷(Platycodin)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腺体分泌,稀释痰液,同时通过抑制咳嗽中枢发挥镇咳作用,其祛痰效果显著,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引起的痰多咳嗽有较好改善作用。
利咽开音,治咽喉肿痛
桔梗辛散苦泄,能开肺气、利咽喉,为治疗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的常用药,外感风热或热毒蕴结咽喉所致的咽干、咽痛、吞咽困难,或久病失音,均可配伍使用。
- 热毒咽痛:配伍甘草、牛蒡子、板蓝根(如桔梗汤),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经典方剂《伤寒论》桔梗汤即以桔梗配甘草,治“咽痛喉痹”;
- 阴虚燥咳失音:配伍玄参、麦冬、贝母(如养阴清肺汤),养阴润肺、利咽开音。
桔梗皂苷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咽喉黏膜充血、水肿,缓解咽喉不适,对急性扁桃体炎、咽炎、喉炎等引起的失音有较好疗效。
排脓消痈,治肺痈、疮疡
桔梗性散上行,能开肺气而排脓,为治疗肺痈(肺脓肿)的要药,亦可用于疮痈肿毒,肺痈症见咳嗽胸痛、咳吐腥臭脓痰、发热等,桔梗能促进脓痰排出,加速病灶愈合。
- 肺痈初起:配伍鱼腥草、芦根、薏苡仁(如苇茎汤),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 肺痈溃后:配伍黄芪、党参、当归(如桔梗散),益气生肌、托毒排脓。
桔梗外用可治疮疡肿毒、乳腺炎等,捣烂外敷或煎水熏洗,能促进脓液排出,缓解红肿热痛,现代研究认为,桔梗皂苷通过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炎症介质代谢,发挥抗炎、抗菌及促进组织修复作用,辅助治疗疮痈。
其他作用
- 升降气机:桔梗能升能降,既宣发肺气,又可疏畅脾胃气机,用于气滞所致的胸闷、腹胀、腹痛,配伍枳壳、香附理气宽中;
- 通利二便:部分古籍记载桔梗能“利大小便”,可能与其宣肺、通调水道有关,用于风水水肿(配伍茯苓、泽泻);
- 免疫调节:桔梗多糖和皂苷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辅助改善免疫力低下状态。
桔梗的性味归经与临床应用归纳
项目 | |
---|---|
性味归经 | 苦、辛,平;归肺经 |
主要功效 | 宣肺祛痰、利咽开音、排脓消痈 |
临床应用 | ① 咳嗽痰多(风寒、风热、痰浊);② 咽喉肿痛、失音;③ 肺痈、疮疡肿毒;④ 气滞胸闷、腹胀 |
用法用量 | 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
注意事项
桔梗辛散升散,气机上逆、呕吐、阴虚火旺、咳血者慎用;用量过大(每日超过15g)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脾胃虚弱者需减量,桔梗皂苷具有一定溶血性,不可注射使用,口服安全性较高。
相关问答FAQs
Q1:桔梗可以长期用来泡水喝吗?
A: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桔梗泡水,桔梗性升散,长期使用可能耗伤肺气,尤其阴虚、气虚者(如易疲劳、干咳无痰、手足心热)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若需长期调理,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配伍其他药物(如沙参、麦冬养阴,黄芪、党参补气),避免单味药长期使用。
Q2:桔梗和甘草搭配使用有什么讲究?为什么很多止咳方剂中都有这两味药?
A:桔梗与甘草是经典的“药对”,搭配使用可增强协同作用: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药性,二者配伍既能增强化痰止咳效果,又能缓解桔梗的辛散之性,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如《伤寒论》桔梗汤(桔梗+甘草)治咽痛,《医学心悟》止嗽散(桔梗+甘草+荆芥、紫菀等)治外感咳嗽,但需注意,甘草可能引起水钠潴留,高血压、水肿患者慎用,且配伍比例一般以桔梗:甘草=1:1或2:1为宜,避免甘草过量导致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