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不少中药材因其独特的生长形态或采收加工方式,保留了树枝的原始特征,这些药材多来源于木本植物的茎、枝、带叶枝梢或带木质的藤茎,兼具药用价值与植物学形态特征,它们或圆柱形、或扁平带状,或具棱角、或生瘤状突起,表面常可见纵皱纹、皮孔、芽痕等树枝典型特征,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各具功效,以下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像树枝的药材”。
桂枝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去除叶,晒干或切片晒干后入药,其药材呈长圆柱形,直径0.3-1厘米,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小皮孔及芽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皮部薄,木部约占大部分,髓部类圆形,桂枝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等症,现代研究表明,桂枝含挥发油(如桂皮醛),能促进血液循环、发汗解热。
桑枝
桑枝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后晒干,药材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直径0.5-1.5厘米,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细纵纹及灰褐色点状皮孔,可见灰白色半月形叶痕及棕色的芽质,质坚韧,难折断,断面纤维性,切面皮部薄,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桑枝性微苦,平,归肝经,功能祛风湿、利关节,善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尤其适用于上肢痹痛,常配伍威灵仙、防己等,桑枝还能降血压,可用于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松节
松节为松科植物油松、马尾松等木材中的瘤状节或分枝,全年可采,截段,晒干,药材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短段状,直径1-5厘米,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有油润光泽,可见明显的瘤状节和纵皱纹,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具树脂道,气微,味微苦,松节性苦、温,归肝、肾经,能祛风燥湿、舒筋活络,多用于风湿痹痛、腰腿酸痛、跌打损伤,尤其适用于寒湿偏盛、关节冷痛者,常配独活、牛膝等同用,其有效成分包括松节油,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檀香
檀香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干燥枝和干,全年可采,切片,晒干,药材呈圆柱形或薄片,直径1-3厘米,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直纹理,常带紫褐色斑块,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灰褐色或淡棕色,显油性,气香特异,味微苦,檀香性辛,温,归脾、胃、心、肺经,功能行气温中、开胃止痛,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食少,以及胸痹绞痛、心神不宁等症,其挥发油(檀香醇)能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缓解疼痛,同时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沉香
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全年可采,割取含树脂的木材,用刀剔除不含部分,晒干,药材呈不规则块状、片状或盔帽状,表面凹凸不平,黑褐色,有黄白色与黑褐色相间的斑纹,可见孔洞,质坚实,入水下沉,气芳香浓烈,味苦,沉香性辛、苦,微温,归脾、胃、肾、肺经,能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适用于寒凝气滞的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肾虚作喘等症,其珍贵之处在于树脂形成缓慢,优质沉香“沉水”,含挥发油(沉香醇),具有镇静、镇痛、平喘等作用。
鬼箭羽
鬼箭羽为卫矛科植物卫矛的具翅嫩枝,秋季采收,晒干,药材呈圆柱形,略具四棱,常带有扁圆形的木翅,翅宽4-10毫米,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细纵纹及皮孔,质硬,断面黄白色,髓部中空,鬼箭羽性苦、寒,归肝、经,功能破血通经、解毒消肿、杀虫,常用于症瘕积聚、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肿痛、痈肿疮毒等症,因其破血力强,孕妇忌用,现代研究发现,鬼箭羽含草酰乙酸、草酰乙酸钠等成分,具有降血糖作用。
络石藤
络石藤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干燥带叶藤茎,冬季至次春采收,晒干,药材呈圆柱形,弯曲,直径0.3-1厘米,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有纵纹及皮孔,嫩枝被柔毛,质硬,断面黄白色,皮薄,木部射线明显,髓部常中空,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革质,灰绿色或绿褐色,络石藤性苦、微寒,归心、肝、肾经,能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喉痹、痈肿等症,尤其适用于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常配伍忍冬藤、地龙等。
海风藤
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夏、秋二季采收,晒干,药材呈扁圆柱形,微弯曲,直径0.3-1厘米,表面灰褐色或褐色,有纵向棱状纹理及明显的节,节间长3-12厘米,质轻脆,断面皮部窄,木部灰黄色,射线类白色,放射状排列,中心有灰褐色髓,海风藤性辛、微温,归肝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多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等症,常配伍羌活、独活、威灵仙等,尤善于治疗肩臂痛。
常见“树枝状”药材性状与功效简表
药材名称 | 来源 | 性状特征 | 主要功效 | 适用病症 |
---|---|---|---|---|
桂枝 | 樟科肉桂嫩枝 | 圆柱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质硬脆 |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 风寒感冒、关节痹痛 |
桑枝 | 桑科桑嫩枝 | 圆柱形,灰黄色,有纵纹及皮孔,质坚韧 | 祛风湿、利关节 |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
松节 | 松科木材瘤状节 | 块状,红棕色,有油润光泽,质坚硬 | 祛风燥湿、舒筋活络 | 寒湿痹痛、腰腿酸痛 |
檀香 | 檀香科枝干 | 圆柱形,黄棕色,有纵纹,气香特异 | 行气温中、开胃止痛 | 脘腹冷痛、胸痹绞痛 |
沉香 | 瑞香科含树脂木材 | 不规则块状,黑褐色,沉水,气芳香 | 行气止痛、纳气平喘 | 腹胀疼痛、肾虚喘咳 |
相关问答FAQs
Q1:像树枝的药材如何区分真伪?
A:区分“树枝状”药材真伪需从性状、气味、水试等方面综合判断,真沉香入水下沉,断面有油润感,燃烧时香气浓烈;伪品(如用杂木浸泡树脂)多浮于水面,断面干燥,气味淡或刺鼻,桂枝真品表面红棕色,有纵棱线,断面黄白色;伪品(如其他樟科枝条)颜色偏暗,无纵棱线或纹理杂乱,可通过气味(如檀香气特异,松节有松节油味)和显微特征(如组织切片中的导管、纤维排列)进一步鉴别,必要时结合理化检测(如薄层色谱)确认。
Q2:树枝类药材煎煮时需要注意什么?
A:树枝类药材因质地坚硬,煎煮时需根据特性调整方法:① 先煎: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溶出的药材(如松节、鬼箭羽)需先煎30-60分钟,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② 后下:含挥发油的药材(如桂枝、檀香)不宜久煎,应在汤剂快煎好时放入,再煎5-10分钟,避免挥发油散失;③ 包煎:带细绒毛或细小枝节的药材(如络石藤)需用纱布包煎,以免绒毛刺激咽喉;④ 用量:破血通络类药材(如鬼箭羽)药性峻猛,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用量,避免过量损伤正气,煎煮时水量以没过药材2-3厘米为宜,火候遵循“先武后文”,即先用武火煮沸,再改文火慢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