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中,“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血”是滋养脏腑组织的基础,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当气血亏虚时,常表现为疲劳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等症状,而益气补血中药材便是调和气血、改善体质的重要手段,这些药材或侧重补气以生血,或侧重补血以养气,或气血双补,临床应用广泛,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常用品种及功效。
益气为主,兼有补血
此类药材以补气为核心,通过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气血生化,间接发挥补血作用,适用于气虚为主、兼有血虚者。
-
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之长”,能补脾肺之气、固表止汗、利水消肿,通过健脾助运使气血生化有源,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如脱肛、子宫脱垂)、气虚自汗等,现代研究含黄芪甲苷、多糖,可增强免疫力、促进造血,常用量6-30g,煎服;实热证、气滞胸满者忌用。
-
党参:性甘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生津养血,补气之力较黄芪缓和,兼能养血,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肺虚咳嗽、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心悸),含党参多糖、皂苷,能调节胃肠功能、提升血红蛋白,常用量9-30g,不宜与藜芦同用。
-
白术:性甘苦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通过健脾助运,使气血生化有源,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腹胀、痰饮水肿、气虚自汗,含白术内酯、挥发油,能调节肠道菌群、增强消化,常用量6-12g,炒用增强健脾止泻;阴虚内热者慎用。
补血为主,兼有益气
此类药材以滋养阴血为核心,通过补益肝脾,促进血液生成,同时兼顾补气,适用于血虚为主、兼有气虚者。
-
当归: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为“血家圣药”,既能补血,又能活血,适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含阿魏酸、挥发油,能促进造血、抗血栓、调节子宫功能,常用量6-12g,酒制增强活血;湿盛中满、便溏者慎用。
-
熟地黄:性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滋阴之要药”,通过滋养肝肾精血,适用于血虚萎黄、心悸失眠、月经不调、肝肾阴虚(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含地黄苷、梓醇,能促进造血、增强免疫力、抗衰老,常用量9-30g,宜砂仁拌制减滋腻;脾胃虚弱者慎用。
-
白芍:性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适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肝脾不和(腹痛泄泻)、自盗汗,含芍药苷、挥发油,能解痉、镇痛、抗炎,常用量6-15g,炒用增强敛阴;阳衰虚寒者不宜单独使用。
气血双补
此类药材兼具补气与补血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之证,既能直接补充气血,又能调和脏腑功能。
-
龙眼肉:性甘温,归心脾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适用于心脾两虚(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乏力),含多糖、黄酮类,能改善睡眠、促进造血,常用量9-15g,可生食或煎服;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用。
-
大枣:性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含环磷酸腺苷、三萜类,能增强免疫力、保护肝脏,常用量6-15g,劈开煎煮;湿热积滞、齿痛者忌用。
-
何首乌:制首乌性甘涩微温,归肝肾经,补益精血、固肾乌发,适用于血虚萎黄、须发早白、肝肾精亏(腰膝酸软),含蒽醌类、卵磷脂,能促进造血、延缓衰老,常用量6-12g,制用;生首乌润肠通便,便溏者慎用。
经典方剂应用
- 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等):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 四物汤(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治血虚血瘀、月经不调。
- 归脾汤(黄芪、龙眼肉、当归、白术等):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主要益气补血中药材快速参考表
药材名称 | 性味归经 | 核心功效 | 适用人群 | 常用量(g) |
---|---|---|---|---|
黄芪 | 甘微温,归脾肺 | 补气固表,利水消肿 | 气虚乏力、中气下陷 | 6-30 |
当归 | 甘辛温,归肝心脾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血虚萎黄、月经不调 | 6-12 |
熟地黄 | 甘微温,归肝肾 |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 血虚失眠、肝肾阴虚 | 9-30 |
龙眼肉 | 甘温,归心脾 |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 心脾两虚、失眠健忘 | 9-15 |
相关问答FAQs
哪些人群适合使用益气补血中药材?
答:常见适用人群包括:①气血亏虚的亚健康人群,如长期疲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者;②女性经期后、产后或哺乳期,因失血导致气血不足者;③大病初愈或术后,气血未复者;④老年人气血渐衰,表现为乏力、健忘者,但需注意,实热证(口干口苦、便秘)、气滞血瘀(胸胁胀痛、经闭)者不宜单独使用,需在医师指导下配伍。
服用益气补血中药材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①辨证施治:气虚为主选黄芪、党参,血虚为主选当归、熟地,气血双虚选龙眼肉、何首乌;②配伍禁忌:如黄芪不宜与藜芦同用,当归湿盛者慎用;③用量适度:过量可能滋腻碍胃(如熟地、大枣)或上火(如黄芪、当归),建议从小剂量开始;④饮食配合:服用期间宜清淡饮食,避免生冷、油腻,以免影响药效;⑤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慢性病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