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止咳的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在中医理论中,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易受外邪侵袭或内生痰浊影响,导致肺失宣降、气机上逆,引发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清肺止咳类中草药通过清热解毒、润肺化痰、宣肺平喘等机制,调节肺部功能,缓解呼吸道不适,这类草药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辨证论治原则,结合咳嗽类型(如风寒、风热、燥咳、痰热、阴虚等)选择,下面从功效分类、代表性药物及配伍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

清肺止咳的中草药

清热化痰类:适用于痰热壅肺型咳嗽

此类药物性多寒凉,能清肺热、化热痰,常用于咳嗽痰黄黏稠、口干咽痛、舌红苔黄等症。

  1. 川贝母:性微寒,味甘、苦,归肺、心经,被誉为“止咳化痰圣药”,尤宜于虚劳咳嗽、燥咳痰少,其功效润肺止咳、化痰散结,常配伍雪梨、百合制成川贝炖梨,缓解阴虚燥咳;若痰热较重,可配伍瓜蒌、黄芩,增强清热化痰之力,注意:川贝母反乌头,脾胃虚寒、寒痰咳嗽者忌用。

  2. 瓜蒌:性寒,味甘、微苦,归肺、胃、大肠经,功效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瓜蒌皮长于清肺化痰,瓜蒌仁侧重润肠通便,全瓜蒌则兼具二者,治疗痰热咳嗽常配伍半夏、黄芩,如《伤寒论》小陷胸汤;若肺热燥咳,可配伍天花粉、麦冬,增强润燥效果,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

  3. 竹茹:性微寒,味甘,归肺、胃、胆经,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善治肺热咳嗽、痰黄稠黏,兼胃热呕吐者尤为适宜,常配伍黄芩、陈皮;若胆火犯肺之咳嗽,可配伍青蒿、枳实,竹茹有生竹茹与姜竹茹之分,姜制后偏于温胃止呕,寒痰咳嗽者慎用生竹茹。

  4. 前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肺经,功效降气化痰、宣散风热,既能清肺热,又能宣肺气,适用于外感风热咳嗽、痰多黄稠,常配伍桑叶、菊花、杏仁,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前胡散;若兼肺气上逆,可配伍枇杷叶、紫苏子,阴虚咳嗽、气虚咳喘者慎用。

润肺止咳类:适用于燥咳或阴虚肺燥型咳嗽

此类药物性多甘凉,能养阴润肺、生津止咳,常用于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鼻干燥、舌红少苔等症。

  1. 南沙参: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功效养阴清肺、化痰益气,适用于阴虚肺燥咳嗽、咽干喉痛、津伤口渴,常配伍麦冬、玉竹、百合;若气阴两虚,可配伍太子参、黄芪,反藜芦,风寒咳嗽者忌用。

  2.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善治肺阴不足之干咳、痰中带血,常配伍阿胶、杏仁,如《金匮要略》麦门冬汤;若热病伤津,可配伍沙参、生地黄,脾胃虚寒、湿浊中阻者慎用。

    清肺止咳的中草药

  3. 百合:性微寒,味甘,归肺、心经,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适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咯血,常配伍款冬花、川贝母,如《济生方》百花膏;若兼心神不宁,可配伍酸枣仁、柏子仁,风寒咳嗽、中寒便溏者忌用。

  4. 玉竹: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功效滋阴润肺、生津养胃,适用于肺胃阴伤之燥咳、咽干口渴,常配伍沙参、麦冬,如《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若热病后期阴伤液耗,可配伍生地黄、石斛,痰湿内蕴者慎用。

宣肺止咳类:适用于外感咳嗽或肺气郁滞型咳嗽

此类药物性多辛散,能宣发肺气、止咳平喘,常用于咳嗽初起、痰白或黄、伴恶寒发热或胸闷气急等症。

  1. 桔梗:性平,味苦、辛,归肺经,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为“舟楫之剂”,能载药上行,治咳嗽痰多无论寒热皆可配伍,风寒咳嗽配伍紫苏叶、杏仁,风热咳嗽配伍桑叶、菊花;若咽喉肿痛,可配伍甘草、牛蒡子,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溃疡病、咯血者慎用。

  2. 苦杏仁:性微温,味苦,归肺、大肠经,功效降气止咳、平喘润肠,生品多用于外感咳嗽,常配伍麻黄、甘草,如《伤寒论》麻黄汤;蜜制后偏于润肺止咳,适用于虚劳咳嗽、肠燥便秘,注意:苦杏仁含苦杏仁苷,生品用量需控制在3-10克,过量易中毒,需去皮尖炒制后使用。

  3. 紫苏子:性温,味辛,归肺经,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适用于痰壅气逆之咳嗽气喘、痰多白黏,常配伍白芥子、莱菔子,如《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若兼肠燥便秘,可配伍火麻仁、杏仁,阴虚喘咳、脾虚便溏者慎用。

  4. 桑白皮:性寒,味甘,归肺经,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适用于肺热咳喘、痰黄稠黏,常配伍地骨皮、甘草,如《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若兼水肿,可配伍茯苓、生姜,肺虚无火、风寒咳嗽者忌用。

补肺止咳类:适用于肺虚久咳型咳嗽

此类药物性多甘温或甘平,能补益肺气、温肺化饮或敛肺止咳,常用于咳嗽日久、气短乏力、痰白清稀或干咳无痰等症。

清肺止咳的中草药

  1.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肌,适用于肺气虚之咳嗽气短、声低懒言,常配伍人参、白术,如《脾胃论》补中益气汤;若兼表虚自汗,可配伍防风、白术(玉屏风散),实热证、阴虚阳亢者忌用。

  2. 五味子:性温,味酸、甘,归肺、心、肾经,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适用于久咳虚喘、自汗盗汗,常配伍人参、麦冬,如《医学启源》生脉散;若肺肾虚喘,可配伍蛤蚧、核桃仁,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者忌用。

  3. 阿胶:性平,味甘,归肺、肝、肾经,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肺,适用于阴虚燥咳、痰中带血,常配伍马兜铃、牛蒡子,如《太平圣惠方》阿胶散;若虚劳咳嗽,可配伍百合、贝母,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烊化兑服。

清肺止咳中草药常用配伍简表

药物名称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主治病症 常用用量(克) 使用注意
川贝母 甘、苦,微寒;肺、心 润肺止咳,化痰散结 阴虚燥咳、痰少黏稠 3-10 反乌头,寒痰咳嗽忌用
瓜蒌 甘、微苦,寒;肺、胃 清热涤痰,宽胸散结 痰热咳嗽、胸痹结胸 10-20 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
沙参 甘,微寒;肺、胃 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阴肺燥咳嗽、津伤口渴 10-15 反藜芦,风寒咳嗽忌用
桔梗 苦、辛,平;肺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咳嗽痰多、咽喉肿痛 3-10 用量过大致恶心,溃疡慎用
苦杏仁 苦,微温;肺、大肠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 外感咳嗽、肠燥便秘 3-10(制) 生品需炒制,过量中毒
五味子 酸、甘,温;肺、肾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 久咳虚喘、自汗盗汗 2-6 表实邪盛者忌用

相关问答(FAQs)

问:清肺止咳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清肺止咳中草药多性寒凉或收敛,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腹泻等;若不对症,如风寒咳嗽误用寒凉药物(如川贝母、沙参),可能加重病情,需在中医师辨证后,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一般症状缓解后即停药或改用调理脾胃之品。

问:风热咳嗽和风寒咳嗽如何选择中草药?
答:风热咳嗽多见痰黄黏稠、咽痛、口渴、舌红苔黄,宜选寒凉清肺药,如桑叶、菊花、金银花、川贝母、瓜蒌等,可配伍薄荷疏风散热;风寒咳嗽多见痰白清稀、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舌苔薄白,宜选辛温宣肺药,如紫苏叶、杏仁、生姜、桔梗等,可配伍麻黄发汗解表,若辨证不清,错误用药可能加重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哪些中药材能益气补血?如何科学搭配效果更佳?
« 上一篇 前天
中药材檀香价格多少钱一斤?为何近期涨跌不一?影响因素有哪些?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