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中草药有哪些?它们的功效、用法与应用价值是什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灌木中草药是指以灌木状生长形态、具有药用价值的木本植物,在中医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株型通常低矮、多分枝,木质茎发达,寿命较长,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我国山地、丘陵、平原及荒漠地区,灌木中草药的药用部位多样,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性味归经各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等多种功效,既是传统中医临床的常用药材,也是现代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

灌木的中草药

常见灌木中草药及其应用

(一)清热解毒类灌木中草药

此类灌木中草药多性寒凉,能清解热毒、凉血消肿,常用于治疗热毒炽盛引起的痈肿疮疡、咽喉肿痛、温病发热等症。

  • 金银花:忍冬科忍冬属藤状灌木,叶对生,卵形,花成对腋生,初开白色后变黄,故名“金银花”,药用部位为花蕾,性甘寒,归肺、心、胃经,具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效,主治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及风热感冒,现代研究证实,其含绿原酸、木犀草苷等成分,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 连翘:木犀科连翘属落叶灌木,枝条开展,叶对生,卵形,花单生或数朵簇生叶腋,金黄色,药用部位为果实,性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善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常用于治痈疽、瘰疬、乳痈、丹毒及风热初起,连翘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解热、保肝及降血脂作用。
  • 栀子: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叶对生或3叶轮生,革质,花白色芳香,药用部位为成熟果实,性苦寒,归心、肺、三焦经,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血热吐衄及火毒疮疡,栀子苷可促进胆汁分泌,有利胆、降血压及镇静作用。

(二)活血化瘀类灌木中草药

此类药物多具辛散温通之性,能疏通血脉、消散瘀滞,主治血瘀证,如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癥瘕积聚等。

  • 月季花:蔷薇科蔷薇属直立灌木,枝有钩刺,羽状复叶,花常数朵簇生,色艳(红、粉等),药用部位为花,性甘温,归肝经,可活血调经、疏肝解郁,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胸胁胀痛及跌打损伤,其含挥发油、槲皮素等,能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
  • 丹参: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但栽培时常呈灌木状,根砖红色,茎四棱,叶对生,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性苦微寒,归心、肝经,功善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主治胸痹心痛、癥瘕积聚、热病烦躁、心悸失眠等,丹参酮、丹参酚酸是其主要活性成分,能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抑制血栓形成及保护血管内皮。

(三)祛风除湿类灌木中草药

此类药物多味辛、苦,性温或平,能祛除风湿、舒筋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酸软等症。

灌木的中草药

  • 威灵仙:毛茛科铁线莲属木质藤本,但常呈灌木状,叶对生,聚伞花序,花白色或淡绿,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性辛咸温,归膀胱经,具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软坚消骨鲠之效,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及鱼骨鲠喉,其含白头翁素、原白头翁素,有抗炎、镇痛、解痉及促进骨吸收作用。
  • 接骨木:忍冬科接骨木属落叶灌木,枝有皮孔,髓部白色,奇数羽状复叶,花小白色,圆锥花序,药用部位为茎枝、根皮,性甘苦平,归肝经,能祛风除湿、活血消肿、利尿通淋,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水肿及风疹瘙痒,接骨木苷、黄酮类成分可抗炎、镇痛,促进骨折愈合。

(四)补益类灌木中草药

此类药物味多甘温,能补虚扶弱、调节脏腑功能,主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证。

  • 枸杞:茄科枸杞属落叶灌木,枝条细长有棘刺,叶卵形,花淡紫色,浆果红色(枸杞子),药用部位为果实(枸杞子)及根皮(地骨皮),枸杞子性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模糊;地骨皮性甘寒,归肺、肾经,凉血除蒸、清肺降火,治阴虚潮热、盗汗、肺热咳嗽,枸杞含枸杞多糖、甜菜碱,可增强免疫力、抗氧化、降血糖及保护肝脏。
  • 刺五加:五加科五加属落叶灌木,枝密生细刺,掌状复叶,伞形花序,药用部位为根皮及茎皮,性辛微苦温,归脾、肾、心经,能益气健脾、补肾安神、活血通络,用于脾肺气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肾虚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及心脑血管疾病,刺五加苷、多糖成分可抗疲劳、抗衰老、调节神经及免疫功能。

常见灌木中草药速查表

名称 科属 药用部位 主要功效 注意事项
金银花 忍冬科 花蕾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脾胃虚寒者慎用
连翘 木犀科 果实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忌用
栀子 茜草科 果实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脾虚便溏者慎用
月季花 蔷薇科 活血调经,疏肝解郁 孕妇慎用
丹参 唇形科 根及根茎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 反藜芦,孕妇慎用
威灵仙 毛茛科 根及根茎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软坚消骨鲠 气虚血弱者慎用,不宜久服
接骨木 忍冬科 茎枝、根皮 祛风除湿,活血消肿,利尿通淋 孕妇慎用
枸杞 茄科 果实/根皮 滋补肝肾(果实),凉血除蒸(根皮) 外感实热者忌用枸杞子
刺五加 五加科 根皮、茎皮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活血通络 阴虚火旺者慎用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灌木中草药与乔木中草药在药用特性上有哪些主要区别?
答:从植物学特性看,灌木株型低矮(通常高不足5米)、多分枝、无明显主干,而乔木高大(多超过5米)、有明显主干,这导致药用部位及药性特点存在差异,药用部位上,灌木中草药多用茎枝(如接骨木)、花(如金银花)、叶(如枸杞叶)等活性成分集中且易采集的部位,乔木中草药则多用树皮(如杜仲)、根(如黄芪)、果实(如山楂)等,药性特点上,灌木中草药因生长周期相对较短、药力较轻灵,多偏于轻清走表(如金银花疏散风热),适用于外感、热毒等证;乔木中草药因生长年限长、药力峻猛,多偏于沉降入里(如黄连清热燥湿),适用于里实、重症等,但需注意,植物分类并非绝对药用价值的唯一标准,具体功效需结合药物化学成分及临床实践综合判断。

问题2:采集灌木中草药时如何保证药材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答:采集灌木中草药需遵循“适时采集、合理采收、保护资源”原则,以确保药材质量与生态可持续。采集时间需根据药用部位和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确定:如金银花在花蕾期(5-6月,绿蕾未放时)采集,挥发油和绿原酸含量最高;连翘在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青翘),清热解毒力强,熟透后采(老翘)则长于消肿散结;枸杞子在秋季果实变红时采,枸杞根皮(地骨皮)在春、秋季采,剥取根皮后晒干。采集方法应避免过度破坏:对茎枝类药材(如接骨木),采用“采大留小、采密留稀”方式,保留部分枝条更新;对全株入药的灌木(如部分品种的杜鹃),需保留母株和根系,确保种群自然恢复;对珍稀灌木中草药(如刺五加),应优先采用人工栽培,限制野生资源采挖。资源保护方面,需遵守《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禁止采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同时推广仿野生栽培和林下种植模式,实现药用资源永续利用。

灌木的中草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中药果实大全图片含哪些常见药用果实?
« 上一篇 前天
黑枸杞是药材吗?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