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处中国南疆,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加上山地、丘陵、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素有“天然药库”“中药材之乡”的美誉,据《广西中药资源志》记载,全区中药材资源种类达4623种,其中药用植物4060种,药用动物414种,药用矿物149种,在全国名列前茅,在这片沃土上,田七、罗汉果、肉桂等名贵中药材不仅承载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更成为广西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柱。
田七,又名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广西最负盛名的道地药材之一,主产于靖西、那坡、德保等地,已有300多年栽培历史,其根茎呈类圆锥形或纺锤形,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习称“狮子头”,田七性温,味甘、微苦,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定痛、滋补强壮的功效,被誉为“金不换”,是云南白药的核心成分,临床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冠心病等症,现代研究还发现其含有的三七皂苷具有抗血栓、降血脂、保护心血管等作用。
罗汉果是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的果实,永福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罗汉果之乡”,其栽培历史已有200余年,罗汉果呈圆形或长圆形,表面棕褐色,有深色斑块及柔毛,果皮薄,质脆,其性凉,味甘,含有丰富的罗汉果苷、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的功效,是广西传统出口创汇药材,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肺热咳嗽、便秘等症,现代也被广泛用于开发无糖饮料、保健品,成为药食同源的典范。
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广西平南县、岑溪市等地是核心产区,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平南县更被授予“中国肉桂之乡”称号,优质肉桂呈槽状或卷筒状,外皮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凸起的皮孔,内面红棕色,油性足,香气浓烈,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既是中医常用温里药,也是重要的香料,桂皮、桂油在食品、化妆品行业广泛应用,其产业链延伸至食品加工、日化等多个领域,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蛤蚧为大壁虎的干燥全体,主产于桂西的百色、河池及桂南的崇左等地,是广西特有的动物类名贵中药材,蛤蚧头扁大,略呈三角形,口内有细齿,背部灰黑色或灰紫色,散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腹部灰白色,可见突起的肋纹,其性平,味咸,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等症,因野生资源稀少,现已实现人工养殖,但仍以野生品为佳,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是广西高端中药材的代表之一。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资源县等地是重要产区,其花蕾初开时呈白色,后变黄色,黄白相映,故名“金银花”,广西金银花具有绿原酸、木犀草苷等有效成分含量高的特点,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的功效,是中医治疗温热病的常用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广泛应用于中成药及功能性食品,2022年广西金银花种植面积突破150万亩,产量达3万吨,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花”。
名称 | 科属 | 道地产区 | 药用部位 | 主要功效 | 历史地位 |
---|---|---|---|---|---|
田七 | 五加科人参属 | 靖西、那坡、德保 | 根及根茎 | 活血化瘀、止血定痛、滋补强壮 | “金不换”,云南白药核心成分 |
罗汉果 | 葫芦科 | 永福县 | 果实 | 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传统出口药材 |
肉桂 | 樟科 | 平南、岑溪 | 树皮 |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 “十大广药”之一,香料与药材兼用 |
蛤蚧 | 壁虎科 | 百色、河池、崇左 | 全体 | 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 | 广西特有动物类名贵药材 |
金银花 | 忍冬科 | 隆林、资源 | 花蕾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 “岭南药库”代表药材,药食同源 |
除上述品种外,广西名贵中药材还有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藤茎,具活血补血、舒筋活络之功,为妇科常用药)、石斛(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环草石斛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被列为“九大仙草”之一)、广藿香(唇形科植物,芳香化湿、和中止呕,是“十大广药”之首)、两面针(芸香科植物,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根及叶入药,牙膏常用成分)等,这些药材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广西中药材资源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广西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如田七、罗汉果GAP基地),培育“桂十味”道地药材品牌,加强中药材深加工技术研发(如罗汉果甜苷提取、肉桂精油纯化),推动“中医药+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了百色田七、永福罗汉果等特色产业集群,2022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超800万亩,产量达200万吨,中医药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名贵中药材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FAQs: 问题1:广西名贵中药材中,哪些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解答:广西有多名贵中药材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如“靖西田七”(2003年获批)、“永福罗汉果”(2007年获批)、“平南肉桂”(2010年获批)、“东兰蛤蚧”(2015年获批)等,这些地理标志产品的认定,不仅规范了中药材的生产加工标准,也提升了其市场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是广西中药材品质的重要保障。
问题2:如何辨别广西道地田七的真伪?解答:辨别广西道地田七(靖西田七)真伪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外观,真品田七呈类圆锥形或纺锤形,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顶端有茎痕,周围有密集的瘤状突起(“狮子头”),而伪品多无此特征或形状不规则;二是质地,真体重度适中,质坚实,砸碎后皮部与木部分离,皮部呈灰绿色,木部呈黄绿色,而伪品质地疏松或过硬;三是断面,真品断面呈灰绿色或黄绿色,角质样,中心有放射状纹理,而伪品断面多呈黄白色或棕黄色,无放射状纹理;四是气味,真品有浓郁的特殊香气,味先苦后微甜,而伪品气味清淡或带有异味,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查看产品地理标志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