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类植物药材的独特功效与应用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藤本植物作为中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藤茎、藤叶等部位,在中医理论中形成了“通络达表、舒筋活血”的核心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从《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主诸痹”到《本草纲目》中“舒筋活络”的论述,藤本药材历经千年验证,至今仍是中医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经络阻滞等病症的要药,本文将系统介绍常见有藤的植物药材,按功效分类阐述其来源、性状与应用,并归纳关键信息以供参考。

有藤的植物药材

活血通络类藤本药材

此类藤本药材多具辛行温通之性,善于通行血脉、舒筋活络,适用于血瘀阻滞、经络不通所致的病症。

鸡血藤

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药材呈扁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有纵纹及皮孔,断面可见红棕色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形如“鸡血”,故得名,其性味苦、甘,温,归肝、肾经,功效为活血补血、调经止痛,临床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及血虚萎黄等症,如《饮片新参》记载“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常配伍当归、川芎增强活血养血之效,或与桑寄生、杜仲同用以补肾强腰、通络止痛。

夜交藤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藤茎,又名“首乌藤”,药材呈长圆柱形,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有扭曲的纵纹,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有明显的同心环纹(形成层环),性味甘、微苦,平,归心、肝经,功效为养心安神、祛风通络,因其“补中气,行经络”的特性,既可用于虚烦不眠、多梦健忘等心神不宁症,配伍酸枣仁、柏子仁增强安神之力;又可用于血虚身痛、风湿痹痛,与鸡血藤、威灵仙同用以养血通络、祛风止痛。

祛风除湿类藤本药材

此类药材多具辛散苦燥之性,善于祛除风湿、舒筋通络,适用于风湿痹阻、关节酸痛等症。

海风藤

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主产于福建、广东、台湾等地,药材呈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或褐色,有纵棱及稀疏皮孔,断面黄白色,纤维性强,性味辛、苦,微温,归肝经,功效为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其性温而不燥,善于“行经络,达病所”,常用于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屈伸不利,配伍独活、威灵仙、秦艽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痹,尤其适用于肩臂疼痛、拘挛麻木等症。

青风藤

为防己科植物青藤或毛青藤的干燥藤茎,主产于浙江、湖北、陕西等地,药材呈长圆柱形,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细纵纹及皮孔,断面不平坦,纤维性,有放射状纹理,性味苦、辛,平,归肝、脾经,功效为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其性平和,既能祛风除湿,又能通络止痛,还兼有利水消肿之效,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水肿及脚气浮肿,现代临床也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配伍忍冬藤、地龙以清热通络、消肿止痛。

有藤的植物药材

络石藤

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干燥带叶藤茎,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药材茎呈圆柱形,红褐色,有气生根,断面黄白色,叶对生,椭圆形或卵形,全缘,性味苦,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为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其性寒能清热,味苦能燥湿,既可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配伍忍冬藤、桑枝、黄柏以清热除湿、通络止痛;又可用于喉痹、痈肿疮毒,内服或外敷均可。

清热解毒类藤本药材

此类药材多具苦寒之性,善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适用于热毒炽盛、疮疡肿毒等症。

忍冬藤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带叶藤茎,即金银花的藤茎,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药材呈圆柱形,表面棕褐色至黄褐色,密被柔毛及腺毛,断面黄白色,中空,叶片卵形或长卵形,全缘,性味甘,寒,归肺、胃经,功效为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其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疏风通络,常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风湿痹痛及痈肿疮疡,配伍金银花、连翘增强清热解毒之效,或与桑枝、防己同用以清热通络、治热痹。

雷公藤

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干燥根或根茎(藤茎亦入药),主产于浙江、福建、安徽等地,药材根呈圆柱形,外皮橙黄色,断面木部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藤茎圆柱形,表面红褐色,性味苦、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功效为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其毒性峻烈,仅适用于顽痹、麻风、疔疮肿毒等重症,需严格控制用量,多入丸散剂,内服需遵医嘱,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安神平肝类藤本药材

此类药材多具甘凉或苦泄之性,善于平肝息风、安神定志,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症。

钩藤

为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等的带钩干燥枝条,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药材呈圆柱形,钩状弯曲,表面红棕色,断面黄白色,外层皮部纤维性,内层木部淡黄色,性味甘、凉,归肝、心包经,功效为平肝息风、清热平肝,其性凉清热,味甘能缓,为平肝息风要药,常用于头痛眩晕、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尤以治小儿惊风为佳,配伍天麻、石决明以增强平肝潜阳之效,或与羚羊角、菊花同用以治肝阳上亢之头痛。

有藤的植物药材

天仙藤

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药材茎细长,有棱,表面绿褐色,叶互生,三角状心形,蒴果椭圆形,性味苦,温,归肝、脾、肾经,功效为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其善于行气止痛、活血化瘀,还兼有利水消肿之效,常用于脘腹胀痛、妊娠水肿、疝气痛,配伍香附、陈皮以行气止痛,或与茯苓、白术同用以健脾利水、治妊娠水肿。

常见藤本植物药材关键信息表

名称 科属 药用部位 性味归经 功效主治
鸡血藤 豆科 干燥藤茎 苦、甘,温;归肝、肾经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月经不调、风湿痹痛
夜交藤 蓼科 干燥藤茎 甘、微苦,平;归心、肝经 养心安神,祛风通络;失眠多梦、血虚身痛
海风藤 胡椒科 干燥藤茎 辛、苦,微温;归肝经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风寒湿痹、关节酸痛
青风藤 防己科 干燥藤茎 苦、辛,平;归肝、脾经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风湿痹痛、水肿
络石藤 夹竹桃科 带叶藤茎 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风湿热痹、痈肿疮毒
忍冬藤 忍冬科 带叶藤茎 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解毒,疏风通络;温病发热、热毒血痢
雷公藤 卫矛科 根或根茎(藤茎) 苦、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风湿顽痹、疔疮肿毒
钩藤 茜草科 带钩干燥枝条 甘、凉;归肝、心包经 平肝息风,清热平肝;头痛眩晕、惊痫抽搐
天仙藤 马兜铃科 地上部分 苦,温;归肝、脾、肾经 行气活血,利水消肿;脘腹胀痛、妊娠水肿

相关问答FAQs

问:藤本药材和草本药材在功效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答:藤本药材因具有“攀援向上、通络达表”的生长特性,药性多偏辛散,善于“走窜”,在功效上更侧重于“通经活络、舒筋活血”,如鸡血藤通经络、青风藤祛风湿,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经络阻滞等“不通则痛”的病症,而草本药材多生长于地面,药性根据种类不同或温或凉,作用部位相对更固定,如人参补气、茯苓利湿、黄连清热,多用于脏腑功能失调的调养,藤本药材的“通”的特性使其在治疗“久病入络”“瘀血阻滞”等慢性病中更具优势,而草本药材则更适用于急性病症或体质调理。

问:使用藤本药材时需要注意哪些禁忌?
答:部分藤本药材有毒,需严格控制用量,如雷公藤有大毒,过量可导致肝肾功能损伤、消化道出血等,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性寒凉的藤本药材(如忍冬藤、络石藤)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慎用,或配伍生姜、大枣等温中护胃;活血通络类藤本药材(如鸡血藤、天仙藤)有活血作用,孕妇慎用,以免增加流产风险;藤本药材多具辛散走窜之性,易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需配伍补气滋阴药(如黄芪、麦冬)同用,避免加重虚损,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确保安全有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治疗发烧中草药有效吗?正确用法和禁忌事项有哪些?
« 上一篇 前天
药材天地网下载药材资源如何辨别真伪?下载步骤详细吗?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