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图片白芍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是临床常用的补血、柔肝、止痛中药,其应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白芍以根条粗壮、质地坚实、类白色、无枯朽者为佳,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贵州等地,其中浙江产的“杭白芍”和安徽产的“毫白芍”品质最优,四川产的“川白芍”产量较大,从植物形态来看,芍药为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黑褐色;茎直立,无毛;叶互生,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形或披针形,叶缘具细齿;花单生于茎顶,花瓣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蓇葖果密生黄褐色绒毛,这些植物特征是鉴别白芍原植物的重要依据,而中药材白芍的性状特征则需通过药材本身来辨识。

中药材图片白芍

白芍的药材性状具有一定特征,其根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未除尽的外皮而呈棕褐色,质地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呈近圆形或椭圆形,射线放射状,可见“菊花心”(射线与形成层环呈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酸,根据商品规格,白芍常按大小和品质分为不同等级,具体如下表所示:

等级 长度(cm) 直径(cm) 表面特征 断面特征
一等 ≥15 ≥1.8 类白色,光滑,无枯朽 类白色,粉性足,菊花心明显
二等 10-15 2-1.8 类白色,较光滑,偶有细根痕 类白色,粉性较强,菊花心明显
三等 <10 <1.2 类白色或微带棕红,有细纵纹 类白色或微带棕红,粉性稍弱,菊花心可见

在性味归经方面,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其功效以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为主,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急、头痛眩晕等症,与当归、熟地、川芎配伍(如四物汤),可增强养血调经之效,适用于血虚月经不调;与桂枝、生姜、大枣同用(如桂枝汤),能调和营卫,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自汗;与柴胡、当归、白术配伍(如逍遥散),可疏肝养血,用于肝郁血虚之胁痛乳胀。

用法用量上,白芍内服常用量为5-15g,煎汤服,或入丸散,使用时需注意,白芍性微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不宜单用;不宜与藜芦同用,属中药“十八反”禁忌,白芍的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也略有差异:生白芍(生用)长于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多用于肝阴不足、胁痛腹痛、月经不调;炒白芍(清炒至微黄)偏于养血和营,可缓和寒泻之性,用于血虚腹痛、泄泻;酒白芍(酒炒后)能引药上行,增强活血止痛作用,适用于肝郁胁痛、经行腹痛。

中药材图片白芍

中药材图片是鉴别白芍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图片可直观观察其形态特征,优质白芍药材图片应展示根条粗壮、表面类白色、无枯朽或破损的特征,断面可见明显的形成层环和放射状纹理(菊花心),若图片中白芍表面颜色发暗、有霉斑或断面呈粉笔灰状(说明硫熏过度或储存不当),则品质较差,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偶有用白头翁(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根)或赤芍(野生芍药根,不去外皮,断面粗糙,色红棕)冒充白芍的现象,可通过观察表面颜色、断面特征及气味进行区分:白芍表面类白色,断面平坦;赤芍表面棕褐色,断面颗粒状,色红棕;白头翁表面黄棕色,断面木部黄白色,味苦涩。

相关问答FAQs

Q1:白芍与赤芍有什么区别?
A:白芍与赤芍虽同源于芍药,但来源、性状、功效均有差异,来源上,白芍为栽培芍药的去皮干燥根,赤芍为野生芍药(或部分栽培品)的未去皮或去皮干燥根;性状上,白芍表面类白色,断面平坦,菊花心明显,味微苦酸;赤芍表面棕褐色或红棕色,断面颗粒状,色红棕,味微苦而涩;功效上,白芍偏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适用于血虚、肝阴不足之证;赤芍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适用于温毒发斑、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等血热瘀滞之证。

Q2:白芍适合哪些人群使用?哪些人不适合?
A:白芍适合血虚体质者(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肝郁血虚者(胁肋胀痛、月经不调)、阴虚阳亢者(头痛眩晕、烦躁易怒)、自汗盗汗者(营卫不和之自汗),不适合人群包括:虚寒性腹痛泄泻者(白芍性微寒,易加重虚寒);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易损伤脾胃阳气);孕妇需慎用(白芍有收缩子宫之嫌,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对白芍过敏者(罕见,可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中药材图片白芍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药材育苗技术的关键难点与高效解决方法有哪些?
« 上一篇 前天
南阳名贵中药材为何珍贵?独特价值与历史渊源如何传承?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