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心的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在中医理论中,“心”不仅是解剖学上的重要脏器,更被视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藏神明,主宰人体全身的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心的功能失调常表现为心悸、失眠、健忘、胸闷、乏力、精神恍惚等症状,而补心的中草药则通过补益心气、心血、心阴或心阳,以及安神定志等方式,调理心的功能,恢复机体平衡,以下从不同功效角度,详细介绍常用的补心中草药及其应用特点。

补心的中草药

补心气药:益心气,安心神

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维持心脏搏动的动力,心气虚则心悸怔忡、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此类药物多味甘性温,能补益心气,兼有健脾或安神之效。

  •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之长”,能补脾肺之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间接充养心气,常用于心气虚导致的心悸、气短、自汗,配伍党参、茯苓可增强益气健脾之功;若兼血瘀胸闷,可加丹参、川芎活血通络。
  • 党参:甘,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生津养血,性质平和,不燥不腻,为补心气的常用之品,适用于心气虚兼有气血不足的心悸、失眠、倦怠,常与黄芪、当归同用,如归脾汤中配伍,以益气养血、宁心安神。
  •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能补益心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并调和诸药,常用于心气虚伴心悸、脉结代,如炙甘草汤中重用炙甘草,配人参、桂枝等,益气复脉、滋阴养血。

补心血药:养心血,安心神

心血是心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心血虚则心悸、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无华、唇甲色淡,此类药物多味甘性平或偏温,能滋养心血,兼有安神或健脾之效。

  •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为“补血圣药”,既能补血活血,又能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心血虚所致心悸、失眠,常与龙眼肉、酸枣仁同用,如养心汤中配伍,增强养血安神之力;若兼血瘀,可加丹参、红花活血化瘀。
  • 龙眼肉:甘,温,归心、脾经,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性质温润,不滋不腻,为养血安神的佳品,适用于心血不足、心脾两虚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常与黄芪、当归同用,如归脾汤;亦可单用煮粥或泡水,日常调养。
  • 阿胶:甘,平,归肺、肝、肾经,能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为血肉有情之品,补血作用强于植物药,适用于心血虚甚导致的怔忡健忘、失眠多梦,常与黄连、白芍同用,如黄连阿胶汤,滋阴清心、安神除烦;兼出血者可配伍艾叶、地黄止血养血。

滋心阴药:滋心阴,清虚热

心阴具有濡养心脏、制约心阳的作用,心阴虚则心悸、失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此类药物多味甘或苦、性寒凉,能滋养心阴,兼有清虚热或安神之效。

补心的中草药

  •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为滋心阴的要药,适用于心阴虚导致的心悸、失眠、烦热口渴,常与五味子、酸枣仁同用,如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兼肺燥干咳,可配沙参、川贝母。
  • 玉竹:甘,微寒,归肺、胃经,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性质平和,滋而不腻,兼能补益心气,适用于心阴不足、心神失养的心悸、失眠、神疲乏力,常与麦冬、太子参同用,气阴双补;兼热病伤阴,可配伍沙参、生地黄。
  • 百合:甘,微寒,归心、肺经,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适用于心阴虚兼有虚烦惊悸、失眠多梦,常与知母、生地黄同用,如百合地黄汤,滋阴清心、除烦安神;兼肺燥咳嗽,可配款冬花、贝母。

温心阳药:温心阳,通心脉

心阳具有温煦心脏、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心阳虚则心悸、胸闷、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此类药物多味辛或甘、性温热,能温补心阳,兼有散寒或通脉之效。

  •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为“温阳之要药”,善于温补心阳,救治亡阳厥逆,适用于心阳虚衰导致的心悸、胸痛、四肢厥冷,常与干姜、甘草同用,如四逆汤回阳救逆;若兼心脉瘀阻,可配桂枝、丹参温阳通脉。
  • 肉桂:辛、甘,大热,归心、肝、脾、肾经,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与附子相比,更善于温补命门之火,以助心阳,适用于心阳不足、寒凝血瘀的心悸、胸闷、心痛,常与附子、当归同用,如桂枝附子汤,温阳散寒、通脉止痛;兼肾阳虚,可配熟地黄、山茱萸。

安神药:安心神,定惊悸

心神不安是心系疾病的常见表现,可由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或痰热扰心等引起,安神药通过养心安神或重镇安神,缓解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 酸枣仁:甘、酸,平,归肝、胆、心经,能养心益肝、安神敛汗,为养心安神的要药,尤适用于心肝血虚导致的失眠、心悸、健忘,常与知母、茯苓同用,如酸枣仁汤,养阴清热、安神除烦;兼自汗,可配黄芪、麻黄根固表止汗。
  • 柏子仁:甘,平,归心、肾、大肠经,能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性质温和,适用于心血虚、心阴虚导致的心悸失眠、肠燥便秘,常与酸枣仁、当归同用,增强养血安神之力;兼便秘,可配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
  • 远志:辛、苦,微温,归心、肾、肺经,能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祛痰而开窍,适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兼痰浊蒙窍者,常与石菖蒲、茯苓同用,如开心散;兼心肾不交,可配伍熟地黄、山茱萸交通心肾。

常用补心中草药功效简表

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应用参考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黄芪 甘,微温,脾肺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 气虚乏力、心悸自汗 煎服9-30g 实热证、表实邪盛者忌用
当归 甘辛,温,肝心脾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血虚心悸、月经不调 煎服6-12g 湿盛中满、便溏者慎用
麦冬 甘微苦,微寒,心肺胃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心阴虚烦热、失眠口渴 煎服6-12g 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
附子 辛甘,大热,有毒,心肾脾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心阳衰微、四肢厥冷 制用3-15g,先煎 生品有毒,必须炮制
酸枣仁 甘酸,平,肝胆心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血虚失眠、心悸盗汗 煎服10-15g,打碎 实热、痰热者慎用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长期服用补心中草药需要注意什么?
答:长期服用补心中草药需根据体质辨证选药,避免“虚虚实实”,气虚者宜选黄芪、党参,但过量可能腹胀;血虚者用当归、龙眼肉,但湿热体质者慎用,以免助湿;阴虚者用麦冬、玉竹,但脾胃虚寒者需配伍健脾药,如加陈皮、白术;阳虚者用附子、肉桂,需严格炮制,避免过量,防止上火或中毒,长期服用应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避免生冷、辛辣、油腻,保持规律作息,以助药效发挥。

补心的中草药

问题2:补心中草药可以与西药同用吗?
答:补心中草药与西药同用需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黄芪、党参等补气药可能与降压药(如硝苯地平)产生相互作用,增强降压效果,导致低血压;当归、阿胶等活血药与抗凝药(如华法林)同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附子、肉桂等温阳药与强心苷(如地高辛)同用,可能加重洋地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若需中西药联合应用,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避免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慢性肾炎中草药疗效如何?安全使用需注意哪些?
« 上一篇 昨天
资源县药材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