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药材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秦皮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退翳之功效,用于湿热泻痢、热毒血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等症,其正品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本文将从秦皮的来源、性状特征、图片鉴别要点、质量评价及常见伪品对比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表格归纳关键信息,最后附相关问答。

秦皮药材图片

秦皮的来源与植物形态

秦皮的原植物均为木犀科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等地,苦枥白蜡树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被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枚,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锐锯齿;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钟形,花瓣紫色;翅果倒披针形,长约3-4.5厘米,白蜡树与小叶数(通常5-7枚)、叶缘锯齿形态略有差异,尖叶白蜡树小叶多为5-7枚,先端长尾尖,宿柱白蜡树小叶柄及叶轴被柔毛,药用部位为生长20-30年的植株,于春、秋二季剥取枝皮或干皮,晒干后趁鲜切段或捆成小把,即为药材秦皮。

秦皮药材的性状特征与图片鉴别

秦皮药材因来源部位(枝皮或干皮)及植物种类的不同,性状存在一定差异,其图片特征需结合颜色、表面纹理、质地、断面及气味等综合判断。

(一)枝皮(商品中称“筒皮”或“皮条”)

  1. 整体形态:呈卷筒状或槽状,长30-70厘米,直径0.5-2厘米,厚1-3毫米,因枝条较细,常自然卷曲,少数呈双卷筒状,形如细管或半管状。
  2. 外表面:灰褐色、灰棕色或黑褐色,具细密的纵向裂纹及灰白色类圆形皮孔点(皮孔呈点状凹陷或凸起,直径1-4毫米),部分栓皮脱落处显黄白色斑块,整体呈“灰褐底色+纵向裂纹+灰白皮孔点”的组合特征,图片中可见其表面粗糙,似老树皮般龟裂。
  3. 内表面:黄白色、淡棕色或红棕色,平滑或具细纵纹,常见细小纵向裂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较强,黄白色或淡黄色,层片状明显,可见细密放射状纹理(放大镜下观察更清晰)。
  4. 气味与味道:气微,味苦,入口后有持久苦味,并伴有轻微的涩感,嚼之易碎,无砂粒感。

(二)干皮(商品中称“板皮”)

  1. 整体形态:呈板片状或稍卷曲,长宽不定,厚2-6毫米,由主干或粗枝剥取,常因加工方式不同呈长方形或不规则形。
  2. 外表面:灰黑色、暗褐色或灰棕色,较粗糙,具深浅不一的纵向沟纹及大的类圆形皮孔(直径3-8毫米),栓皮厚且易呈鳞片状脱落,脱落后显红棕色或黄棕色内皮,图片中可见其表面斑驳,沟纹与皮孔交错,整体颜色深于枝皮。
  3. 内表面:较光滑,黄白色或棕色,具细纵纹,质坚硬而脆,断面颗粒性较强,纤维性较枝皮略弱,黄白色至棕黄色,可见层状结构。

(三)特殊鉴别特征(图片中可观察的关键点)

  • 荧光反应:取秦皮碎片,加热水浸泡,浸出液在紫外光灯(365nm)下显强烈的碧蓝色荧光,此为秦皮的特征性鉴别指标,图片中若展示紫外灯下的荧光现象,可作为真品的重要依据。
  • 粉末特征:在显微镜下(图片可示意),秦皮粉末呈黄白色,纤维较多,成束或散在,呈长梭形,两端尖或钝;石细胞较多,类圆形、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壁厚,层纹明显;草酸钙方晶较少,呈类方形或多面体。

秦皮的质量评价与常见伪品对比

(一)质量评价要点

优质秦皮应具备以下特征:枝皮以条粗长、外灰褐色、内黄白色、断面纤维性强、味苦者为佳;干皮以皮厚、外灰黑色、内棕黄色、断面裂片状明显、无霉变者为佳,药典规定,秦皮含秦皮乙素(esculin)和秦皮甲素(esculetin)的总量不得少于1.0%,可通过薄层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图片中若展示药材横切面显微特征或色谱图,可辅助判断质量。

秦皮药材图片

(二)常见伪品对比

市场上常见伪品为核桃楸皮(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树皮)、秦岭梾木皮(山茱萸科植物)等,其性状与正品秦皮存在显著差异,可通过下表对比鉴别:

项目 正品秦皮 伪品核桃楸皮 伪品秦岭梾木皮
来源 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等) 胡桃科植物核桃楸 山茱萸科植物秦岭梾木
外表面 灰褐色/灰棕色,具细裂纹及灰白色皮孔点 灰褐色,具纵向深沟纹及黄褐色皮孔 灰棕色,具不规则裂纹及灰白色斑纹
内表面 黄白色/淡棕色,平滑或细纵纹 暗棕色,具粗纵纹 黄棕色,具细纵纹
断面 纤维性强,黄白色,层片状 纤维性弱,灰棕色,颗粒性 纤维性弱,黄白色,粉性
荧光反应 紫外灯下显碧蓝色荧光 紫外灯下显黄绿色荧光或无荧光 紫外灯下显浅蓝色荧光
味道 味苦,涩 味苦而微涩,有油腥味 味微苦,略酸

秦皮的性味归经与功效应用

秦皮性寒,味苦、涩,归肝、胆、大肠经,其性寒能清热,味苦可燥湿,涩能收敛,故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退翳之效,临床常用于:

  1. 湿热泻痢:单用秦皮煎服,或配黄连、白头翁等,如《伤寒论》白头翁汤中用秦皮清热治痢。
  2. 赤白带下:配椿根皮、黄柏等,以清热燥湿、固涩止带。
  3. 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煎水洗眼或内服,取其清肝明目之功,如《千金方》秦皮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秦皮含香豆素类成分(秦皮甲素、乙素等),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降血糖等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

秦皮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及阴虚津亏者忌服,内服用量一般为3-10g,外用适量,煎汤洗眼或研粉调敷,服用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秦皮药材图片

相关问答FAQs

Q1:秦皮药材图片中如何通过表面特征快速区分正品与伪品核桃楸皮?
A1:正品秦皮(枝皮)外表面呈灰褐色或灰棕色,具细密纵向裂纹和灰白色类圆形皮孔点,皮孔小而密集;而伪品核桃楸皮外表面颜色较深(灰褐色至黑褐色),纵向沟纹深而粗大,皮孔呈黄褐色且直径较大(3-8mm),分布稀疏,正品内表面黄白色、平滑,伪品内表面暗棕色、具粗纵纹,两者在图片中纹理和颜色对比明显,结合紫外荧光反应(正品碧蓝,伪品黄绿或无),可快速鉴别。

Q2:秦皮的热水浸出液荧光反应在药材鉴别中有什么意义?如何通过图片观察这一特征?
A2:秦皮热水浸出液在紫外光灯(365nm)下显碧蓝色荧光,是其特征性鉴别指标,因正品秦皮含香豆素类成分(秦皮乙素等),而伪品(如核桃楸皮)不含或含量极低,荧光颜色不同(黄绿或无),在药材图片中,若展示“自然光下的药材形态”与“紫外灯下的浸出液荧光”对比图,可通过观察荧光颜色(碧蓝色为正品)和强度(强烈为优质)辅助判断真伪及质量,实际鉴别时,取秦皮碎片1g,加热水10ml浸泡,取上清液置紫外灯下观察,荧光越明显,表明有效成分含量越高。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 紫丹
« 上一篇 昨天
药材白薇价格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