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喘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平喘中草药是中医治疗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以“喘息”为主要症状疾病的特色药物,其核心在于通过调节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化痰、降气、纳气,恢复肺气出入有序,中医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脾为气之源”,喘证多因外邪侵袭、痰浊阻肺、肝气犯肺、肺肾气虚等导致肺气上逆,中草药通过多靶点、多环节发挥平喘作用,兼具抗炎、解痉、调节免疫、改善气道反应性等现代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需辨证论治,结合患者寒热虚实、病情轻重选药配伍。

平喘中草药

平喘中草药的分类与应用

平喘中草药按功效可分为宣肺平喘、降气平喘、纳气平喘、清肺平喘、润肺平喘等类别,以下为常用药物及其特点:

宣肺平喘类

此类药物辛散温通,能开宣肺气,解除肺气壅遏,适用于外感风寒、风热或痰浊阻肺所致的肺气不宣之喘咳。

  • 麻黄: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含麻黄碱、伪麻黄碱,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快速缓解喘息,常用于风寒束肺、肺气壅遏之喘咳,如“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但高血压、心脏病、甲亢患者慎用,用量一般3-10g,过量易致心悸、失眠。
  • 杏仁:性苦,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其含苦杏仁苷,水解后产生微量氢氰酸,能镇静呼吸中枢,止咳平喘效果显著,常与麻黄配伍(一宣一降),增强平喘止咳之效,如“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治疗肺热喘咳,便溏者慎用,用量5-10g,需打碎入药以有效成分溶出。

降气平喘类

此类药物性降,能降逆化痰、肃降肺气,适用于痰壅气逆、肺失肃降之喘咳,多见于痰浊阻肺、肺气上实证。

  • 苏子:性辛,温,归肺、大肠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其含脂肪油、挥发油,能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缓解支气管痉挛,常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胸闷便秘,如“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治疗痰湿壅肺之喘咳,阴虚咳喘、脾虚便溏者慎用,用量6-12g,需捣碎煎煮。
  • 葶苈子:性辛、苦,大寒,归肺、膀胱、大肠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其含葶苈子苷,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肺水肿,适用于痰饮壅肺、喘不得卧、水肿实证,如“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肺痈、胸胁胀满喘咳,虚证喘咳(肺气虚、肾不纳气)禁用,用量3-10g,需包煎以避免刺激咽喉。

纳气平喘类

此类药物补益肺肾,能补肾纳气、固本培元,适用于肺肾两虚、肾不纳气之虚喘,多见于久病咳喘、年老体弱者。

平喘中草药

  • 蛤蚧:性平,归肺、肾经,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其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能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肺通气功能,常用于肺肾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如“蛤蚧定喘丸”(蛤蚧、百合、川贝母)治疗久病虚喘,风寒感冒、实热喘咳者不宜,用量3-6g,研末吞服或入丸散。
  • 冬虫夏草:性甘,温,归肺、肾经,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现代研究证实,其含虫草多糖、虫草酸,能调节免疫、抗炎、平喘,适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自汗盗汗,如“冬虫夏草胶囊”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调理,阴虚火旺者慎用,用量3-9g,炖服或研末吞服。

清肺平喘类

此类药物性寒凉,能清热泻火、解毒化痰,适用于肺热炽盛、痰热壅肺之喘咳,多见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热证。

  • 黄芩:性苦,寒,归肺、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肺平喘,其含黄芩苷、黄芩素,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常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喘息胸闷,如“清气化痰丸”(黄芩、瓜蒌、半夏)治疗痰热壅肺,脾胃虚寒者慎用,用量3-10g,炒制可减寒性。
  • 桑白皮:性甘,寒,归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其含桑皮素、伞形花内酯,能利尿、镇静、降低肺动脉压,适用于肺热喘咳、面目浮肿、小便不利,如“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治疗肺热喘咳,肺虚寒者不宜,用量6-15g,需去粗皮煎煮。

润肺平喘类

此类药物甘润,能养阴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肺阴亏虚、燥热伤肺之干咳少痰、喘息咽干,多见于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 款冬花:性辛、微苦,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止咳平喘,其含款冬二醇、挥发油,能镇咳、祛痰、平喘,对久咳虚喘、劳嗽咯血效果显著,常与百合、沙参配伍,如“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阴虚燥咳,实热咳嗽者不宜,用量5-10g,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之效。
  • 紫菀:性甘、苦,微温,归肺经,化痰止咳,润肺下气,其含紫菀皂苷、紫菀酮,能显著增加呼吸道分泌,稀释痰液,促进排痰,适用于咳嗽痰多、久咳不止、气喘胸闷,无论寒热咳嗽均可配伍使用,如“止嗽散”(紫菀、百部、桔梗)治疗外感咳嗽迁延不愈,阴虚燥咳者慎用,用量5-12g。

平喘中草药配伍原则

平喘中草药常需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核心原则包括:

  • 宣降结合:如麻黄(宣肺)配杏仁(降气),调和肺气,避免宣发太过或肃降不及;
  • 化痰与平喘结合:如半夏(燥湿化痰)配陈皮(理气化痰),消除生痰之本,缓解痰壅气逆之喘;
  • 标本兼顾:如急性期用麻黄、黄芩(治标)平喘,缓解期用蛤蚧、冬虫夏草(治本)固本;
  • 寒热平调:如寒喘用麻黄、细辛,热喘用黄芩、桑白皮,避免寒热药性冲突。

平喘中草药应用注意事项

  1. 辨证选药:寒喘(遇冷加重、痰白清稀)宜用麻黄、细辛;热喘(痰黄黏稠、口渴喜饮)宜用黄芩、桑白皮;虚喘(动则气喘、腰膝酸软)宜用蛤蚧、冬虫夏草。
  2. 控制用量:如麻黄用量过大易致心悸,葶苈子过量易致腹泻,需严格遵医嘱。
  3. 避免长期服用:实证喘咳症状缓解后需及时停药,虚证可在医师指导下长期调理,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相关问答FAQs

平喘中草药可以与西药平喘药(如沙丁胺醇、氨茶碱)同服吗?
答:需谨慎,部分中草药(如麻黄)含麻黄碱,与沙丁胺醇、氨茶碱同服可能增强心脏兴奋性,导致心悸、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若需联合使用,需间隔2小时以上,并在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避免重复用药。

平喘中草药

儿童和老年人使用平喘中草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儿童脏腑娇嫩,肝肾功能未发育完全,应避免使用性味峻烈、有毒性的中草药(如葶苈子、杏仁需炒制减毒),用量一般为成人1/3-1/2,以糖浆剂、颗粒剂为宜;老年人多肺肾亏虚,宜用平和的补益类平喘药(如蛤蚧、冬虫夏草),避免攻伐之品(如葶苈子),同时需关注肝肾功能,定期监测血压、电解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钱胡药材的图片
« 上一篇 今天
中草药茜草的功效、用法及使用禁忌分别有哪些?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