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秋末至次春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而成,其性甘、寒,归肺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临床常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等症,是一味应用历史悠久的中药材。
桑白皮的基源与历史沿革
桑白药原名“桑根白皮”,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记载其“主喘息邪气,热消渴,妇人带下病,痈肿”。《名医别录》补充其“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本草纲目》则言其“泻肺火,降气,散血”,明确了其泻肺平喘的核心功效,古代医家认为桑白皮色白入肺,性寒能清,味甘能缓,既可清肺热以平喘,又可利水道以消肿,为肺热咳喘、水肿之要药,现代《中国药典》收载其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进一步规范了其来源与质量标准。
桑白皮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桑白皮的药理作用与其丰富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主要含黄酮类、香豆素类、挥发油、多糖及甾体化合物等,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生物活性。
(一)主要化学成分
- 黄酮类:如桑皮素(mulberrin)、桑皮色烯素(mulberchromene)、环桑皮素(cyclomulberrin)等,是其平喘、抗炎的主要活性成分。
- 香豆素类:东莨菪素(scopoletin)、东莨菪苷(scopolin)等,具有利尿、抗菌、抗氧化作用。
- 其他: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己醛、庚醛等)、多糖及多种氨基酸。
(二)药理作用
-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桑白皮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释放,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发挥平喘作用;其黄酮类成分能增加呼吸道分泌,稀释痰液,呈现祛痰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辅助抗感染。 -
利尿与消肿作用
东莨菪素和多糖成分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促进水钠排泄,临床用于治疗心源性水肿、肾炎水肿等,作用温和且持久。 -
心血管保护作用
桑白皮提取物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发挥降压作用;能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对高血压、冠心病有一定防治作用。 -
降血糖与抗氧化作用
桑白皮多糖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其黄酮类成分能清除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对糖尿病并发症及衰老相关疾病具有潜在保护作用。 -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桑白皮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显著,外用可治疗皮肤感染、痤疮等。
(三)桑白皮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简表
化学成分类别 | 代表成分 | 主要药理作用 |
---|---|---|
黄酮类 | 桑皮素、环桑皮素 | 平喘、抗炎、抗氧化、降血糖 |
香豆素类 | 东莨菪素 | 利尿、抗菌、扩张血管 |
甾体类 | β-谷甾醇 | 降血脂、抗炎 |
多糖 | 桑白皮多糖 | 免疫调节、降血糖、抗肿瘤 |
桑白皮的临床应用
桑白皮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内服也可外用,常配伍其他药物增强疗效。
(一)肺热喘咳
适用于肺热壅盛所致的喘咳、痰黄黏稠、气急胸闷,常配伍黄芩、贝母、石膏等,如《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清肺泻火,止咳平喘,现代临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等属肺热者,可制成汤剂或颗粒剂。
(二)水肿尿少
用于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尤以皮水、风水(急性肾炎水肿)为宜,常配伍茯苓、泽泻、生姜等,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麻黄、石膏、白术、甘草、生姜、大枣、桑白皮),发汗利水,对于心源性水肿,可配伍黄芪、附子、茯苓等,温阳利水。
(三)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
桑白皮提取物具有温和持久的降压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肝火旺盛型高血压,常配钩藤、夏枯草、黄芩等;对冠心病心绞痛,可配伍丹参、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缓解心绞痛。
(四)消渴与糖尿病并发症
《本草纲目》载桑白皮“主消渴”,现代研究证实其多糖成分能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有保护作用,常配伍黄芪、生地黄、山药等。
(五)外用治疗皮肤病
取桑白皮煎水外洗,可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利用其抗炎、抗菌作用,缓解皮肤红肿、瘙痒;研末调敷,可用于疮痈肿毒、跌打损伤。
桑白皮的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一)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鲜品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泻肺火、平喘宜生用;润肺止咳宜蜜炙用(蜜桑白皮:取桑白皮片,炼蜜拌炒,增强润肺止咳之效)。
(二)使用注意
- 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易致腹泻、腹痛。
- 肺寒喘咳、风寒咳嗽者不宜单用,需配伍温肺化痰药(如干姜、细辛)。
- 孕妇慎用,其利尿作用可能增加子宫敏感性。
- 不宜与乌头、附子等大热药同用,以免寒热相冲,降低疗效。
桑白皮的现代研究与开发
近年来,桑白皮的现代研究不断深入,其药理作用机制逐渐被阐明,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除传统应用外,桑白皮提取物被开发为保健食品,如桑白皮降糖胶囊、桑白皮抗氧化口服液等;其黄酮类成分因具有天然、低毒的特点,被用于化妆品开发,具有美白、抗衰老功效,桑白皮在动物养殖中作为天然饲料添加剂,可替代抗生素,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免疫力。
相关问答FAQs
Q1:桑白皮与桑叶、桑枝、桑葚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部位,它们功效有何区别?
A1:桑白皮、桑叶、桑枝、桑葚均为桑科植物桑的不同部位,功效各异,桑白皮为根皮,性寒,主入肺经,功善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适用于肺热喘咳、水肿;桑叶为叶片,性寒,主入肺、肝经,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常用于风热感冒、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目赤涩痛;桑枝为嫩枝,性平,主入肝经,可祛风湿、利关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拘挛;桑葚为成熟果实,性寒,主入心、肝、肾经,能滋阴补血、生津润燥,适用于阴血亏虚之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Q2:桑白皮长期服用会有副作用吗?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A2:桑白皮性寒,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尤其脾胃虚寒者更易出现,其利尿作用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如低钾),需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使用时需注意:①辨证论治,肺寒喘咳、脾胃虚寒者慎用;②严格按剂量服用,一般煎汤用量不超过12g;③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师;④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