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喘的中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平喘中药材是中医治疗喘证的重要药物,通过宣发肺气、清泄肺热、温化寒饮、补肾纳气、化痰降逆等机制,缓解气喘、咳嗽、咯痰等症状,喘证多因外邪侵袭、痰浊阻肺、肺肾气虚等导致,需根据病因病机选用不同功效的药材,以下按功效分类介绍常用平喘中药材及其应用。

平喘的中药材

温肺平喘类(适用于风寒外袭、寒饮内停所致的喘咳,症见喘息气促、痰白清稀、遇寒加重)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用法煎服,3-6g,发汗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过量易致心悸、失眠。
细辛:性温,味辛,归肺、心、肾经,功效散寒通窍,温肺化饮,祛风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塞、寒痰咳喘、牙痛,用法煎服,1-3g,散剂每次不超过0.5g,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气虚多汗、阴虚阳亢者禁用。
干姜:性热,味辛,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咳喘,用法煎服,3-10g,注意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禁用。

药材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常用量(g) 注意事项
麻黄 辛、微苦,温 肺、膀胱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风寒感冒,咳喘,水肿 3-6(生用),6-10(蜜炙) 高血压、心脏病慎用
细辛 辛,温 肺、心、肾 散寒通窍,温肺化饮,祛风止痛 风寒感冒,寒痰咳喘,牙痛 1-3(煎服),≤0.5(散剂) 不与藜芦同用,气虚多汗禁用
干姜 辛,热 脾、胃、心、肺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脘腹冷痛,寒饮咳喘,亡阳厥逆 3-10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禁用

清肺平喘类(适用于风热犯肺或痰热壅肺所致的喘咳,症见喘息气粗、痰黄黏稠、身热口渴)

黄芩: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高热烦渴、胎动不安,用法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苦寒伤胃。
桑白皮:性寒,味甘,归肺经,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肺热咳喘、水肿胀满、面目浮肿,用法煎服,10-15g,泻肺平喘宜生用,利水宜蜜炙用,注意肺虚无火、小便多者禁用。
地龙:性寒,味咸,归肝、脾、膀胱经,功效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主治高热惊痫、关节痹痛、哮喘、水肿尿少,用法煎服,5-10g,研末吞服每次1-2g,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孕妇慎用。

药材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常用量(g) 注意事项
黄芩 苦,寒 肺、胆、脾、大肠、小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高热烦渴 3-10 脾胃虚寒慎用
桑白皮 甘,寒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肺热咳喘,水肿胀满 10-15 肺虚无火、小便多禁用
地龙 咸,寒 肝、脾、膀胱 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热哮,关节痹痛,水肿尿少 5-10(煎服),1-2(散剂) 脾胃虚寒、孕妇慎用

纳气平喘类(适用于肾不纳气所致的虚喘,症见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加重、腰膝酸软)

蛤蚧:性平,味咸,归肺、肾经,功效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主治肾虚作喘、虚劳咳嗽、阳痿遗精,用法煎服,5-10g,研末每次1-2g,一日2-3次,注意风寒及实热咳嗽者忌用,阴虚火旺者慎用。
补骨脂:性温,味辛、苦,归肾、脾经,功效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主治肾虚喘咳、腰膝冷痛、阳痿遗精、五更泄泻,用法煎服,6-10g,注意阴虚火旺者忌用,大剂量可致便秘。
沉香:性微温,味辛、苦,归脾、胃、肾经,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主治寒凝气滞、胸腹胀闷、胃寒呕吐、肾不纳气之虚喘,用法煎服,1-3g,后下,注意阴虚火旺、气虚下陷者禁用。

平喘的中药材

药材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常用量(g) 注意事项
蛤蚧 平,咸 肺、肾 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 肾虚作喘,虚劳咳嗽 5-10(煎服),1-2(散剂) 风寒、实热咳嗽忌用
补骨脂 辛、苦,温 肾、脾 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 肾虚喘咳,腰膝冷痛 6-10 阴虚火旺忌用,大剂量致便秘
沉香 辛、苦,微温 脾、胃、肾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肾不纳气虚喘,寒凝气滞 1-3(后下) 阴虚火旺、气虚下陷禁用

化痰平喘类(适用于痰浊阻肺所致的喘咳,症见喘咳痰多、痰黏咯出不爽、胸闷)

半夏: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痰多咳喘、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用法煎服,5-10g,一般制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阴虚燥咳、出血症禁用。
旋覆花:性温,味苦、辛、咸,归肺、胃、大肠经,功效降气化痰,降逆止呕,主治痰壅气逆、咳嗽痰多、噫气呕吐,用法煎服,3-10g,包煎,注意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慎用。
白果:性平,味甘、涩,归肺、肾经,功效敛肺平喘,止带缩尿,主治哮喘痰多、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用法煎服,5-10g,捣碎;生食有毒,需炒熟或煮熟,注意生食或过量可致中毒,儿童慎用。

药材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常用量(g) 注意事项
半夏 辛,温 脾、胃、肺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痰多咳喘,呕吐反胃,胸脘痞闷 5-10 不与乌头同用,阴虚燥咳禁用
旋覆花 苦、辛、咸,温 肺、胃、大肠 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痰壅气逆,咳嗽痰多,噫气呕吐 3-10(包煎) 阴虚劳嗽、津伤燥咳慎用
白果 甘、涩,平 肺、肾 敛肺平喘,止带缩尿 哮喘痰多,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5-10(捣碎) 生食或过量中毒,儿童慎用

平喘中药材需根据喘证的寒热虚实、病程长短辨证选用,如外感风寒用麻黄、细辛,肺热壅盛用黄芩、桑白皮,肾不纳气用蛤蚧、沉香,痰浊阻肺用半夏、白果,同时需注意配伍禁忌,如麻黄与降压药同用可能影响药效,细辛不宜过量服用,若喘息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在中医师指导下规范用药。

FAQs

问:平喘中药材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不建议自行长期服用,平喘中药材多具有偏性,如温肺药性温热,长期服用易耗伤阴液;清肺药性寒凉,久用易损伤脾胃;纳气药多温补,阴虚火旺者服用可能加重症状,长期用药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平喘的中药材

问:哪些人不适合用平喘中药材?
答:以下人群需慎用或禁用平喘中药材:①对某种中药材过敏者;②实热证或阴虚火旺者(如潮热盗汗、口干咽痛),不宜用温肺、纳气类药材;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部分药材(如细辛、半夏、地龙)可能对胎儿或婴儿有影响;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药物代谢可能受阻,需调整用量;⑤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麻黄等含麻黄碱的药材可能升高血压、加快心率,应避免使用,用药前建议咨询中医师,避免自行用药风险。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治疗肝硬化,疗效与安全性是否有科学依据?
« 上一篇 昨天
本草纲目药材图片,这些古籍影像如何传递药典智慧?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