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蛤蟆草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蛤蟆草,又名雪见草、癞蛤蟆草、皱皮草、野芥菜等,为唇形科植物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 Br.的干燥地上部分,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因其叶片表面常具皱缩,形似蛤蟆皮而得名,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地,资源丰富,应用历史悠久,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消肿止痛等多种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咳血、衄血、黄疸、水肿、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等症。

中草药蛤蟆草

形态特征

蛤蟆草为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15-90cm,茎直立,四棱形,具浅槽,被倒向短柔毛,叶多数,为单叶或下部为三出复叶,叶片通常为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6cm,宽1-3cm,先端钝或圆,基部楔形,边缘具圆锯齿或圆齿状锯齿,叶面常具皱缩,呈暗绿色,被短柔毛,叶背淡绿色,沿脉被短柔毛;叶柄长0.5-1.5cm,腹面具浅槽,轮伞花序6花,组成假总状花序或下部为腋生假总状花序,花序轴密被具腺短柔毛;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边缘具长柔毛;花萼钟形,长约2.5mm,外被长柔毛及腺点,内面喉部被密柔毛,二唇形,上唇全缘,下唇2齿,齿三角形,先端锐尖;花冠紫色或淡紫色,长约4.5mm,外被短柔毛,内面近无毛,冠筒稍外伸,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近扁圆形,边缘具流苏,侧裂片卵圆形;雄蕊4,前对能育,花药2室,药室略叉开,后对退化;花柱先端2浅裂,裂片等长,花盘平顶,小坚果倒卵圆形,长约1mm,褐色,无毛,花期4-6月,果期7-9月。

以下为蛤蟆草主要形态特征的简要概括:

部位 形态特征
直立,四棱形,被倒向短柔毛,具浅槽
单叶或三出复叶,长圆状卵形,边缘圆锯齿,叶面皱缩暗绿,叶背淡绿被柔毛
轮伞花序6花,花萼钟形二唇形,花冠紫色或淡紫色,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
果实 小坚果倒卵圆形,褐色,无毛,长约1mm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蛤蟆草性辛、苦,凉;归肺、胃、肝经,其性寒凉,味辛能散,味苦能泄,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消肿止痛之效。

中草药蛤蟆草

  • 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疮疡肿毒等,本品苦寒清泄,能清肺胃之热而解热毒,治咽喉肿痛可单用捣汁含漱,或配伍牛蒡子、射干、玄参等以增强清热利咽之效;治肺热咳嗽,常与桑白皮、黄芩、浙贝母等同用,如蛤蟆草汤;治疮疡肿毒、蛇虫咬伤,可鲜品捣烂外敷,或配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内服外用并施。
  • 凉血止血:用于咳血、衄血、尿血、便血等多种出血证,本品能清热凉血,以止血为用,治咳血、衄血,可配白茅根、侧柏叶、仙鹤草等凉血止血药;治尿血、便血,常与小蓟、地榆、槐花等配伍,共奏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之功。
  • 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水肿、小便不利等,本品能清利肝胆湿热,使湿热从小便排出,治黄疸,可配茵陈、栀子、虎杖等以清热利湿退黄;治水肿、小便不利,常与泽泻、茯苓、车前子等同用,增强利水渗湿之效。
  • 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关节肿痛等,本品辛散行滞,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可鲜品捣烂外敷患处,或配三七、乳香、没药等内服;治风湿关节肿痛,可配威灵仙、秦艽、防己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用法用量与使用禁忌

蛤蟆草的用法因病症而异,内服可煎汤,常用量为9-15g,鲜品可用30-60g,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使用时需注意,本品性寒凉,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孕妇应慎用,因其有活血作用,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不宜长期过量服用,以免损伤脾胃正气。

相关问答FAQs

Q1:蛤蟆草可以长期服用吗?
A1:不建议长期过量服用蛤蟆草,蛤蟆草性寒凉,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可能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寒症状,如需长期用药,应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并适时配伍健脾和胃之药,如白术、茯苓等,以减轻其寒凉之性。

Q2:如何辨别蛤蟆草的真伪?
A2:蛤蟆草的真伪可通过以下特征辨别:真品蛤蟆草(荔枝草)茎呈四棱形,被倒向短柔毛;叶片长圆状卵形,边缘具圆锯齿,叶面有明显皱缩,暗绿色,叶背淡绿色;花冠紫色或淡紫色,二唇形,下唇3裂,中裂片近扁圆形,边缘有流苏,伪品可能是同科其他植物,如鼠尾草,其叶片多为卵圆形,叶面无皱缩,花冠颜色较深,下唇中裂片较小,若需准确鉴别,建议结合专业资料或咨询中药师。

中草药蛤蟆草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翻白草翻白之名有何深意?其药用价值与应用场景是怎样的?
« 上一篇 昨天
收药材种子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