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图片有哪些特征?如何辨别真伪?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秦艽是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作为传统常用中药,其应用历史悠久,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等功效,在药材市场中,秦艽的真伪鉴别与质量评价常需结合外观特征,而图片识别则是辅助判断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秦艽的植物学特征、药材性状、图片识别要点、主要功效及鉴别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并附上相关问答。

药材秦艽图片

秦艽的植物学特征与药材性状

秦艽的植物形态因种类不同略有差异,但共同特点为多年生草本,根可入药,以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为例,植株高30-60cm,主根粗长,圆柱形,上端有残存茎基,根表面棕褐色或灰黄色,具纵向扭曲的纹理;茎直立,单生或数丛生,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全缘,主脉3-5条;花多数,聚集成轮伞状,花冠筒状钟形,蓝紫色或黄绿色,先端5裂,裂片卵圆形;蒴果椭圆形,种子褐色。

药材秦艽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秦艽”(原植物秦艽)、“麻花艽”(麻花艽)、“西秦艽”(粗茎秦艽)和“小秦艽”(小秦艽),其性状特征存在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别 根的形状 表面特征 断面特征 气味
秦艽(原植物) 圆柱形,略扭曲 棕褐色或灰黄色,有纵向皱纹及横向皮孔 皮部黄白色或浅棕黄色,木部黄色,呈“菊花心” 气微,味苦、涩
麻花艽 略呈类圆柱形,多分枝呈麻花状 棕色或棕褐色,栓皮易脱落,露出黄色木部 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中心有枯朽或中空 气微,味苦、涩
粗茎秦艽 类圆柱形,粗壮 深棕色或棕黑色,有明显的纵沟及横向裂纹 皮部厚,木部黄棕色,可见“罗盘纹”(同心环纹) 气微,味苦
小秦艽 细长圆柱形,多不分枝 黄棕色或棕褐色,纹理细密 皮部黄白色,木部浅黄色,纤维性强 气微,味微苦

秦艽图片识别的关键要点

通过图片鉴别秦艽时,需重点关注根的形状、表面纹理、断面特征及颜色,结合植物花、叶形态(若图片包含地上部分)综合判断。

药材秦艽图片

  1. 根的形状与扭曲程度:秦艽(原植物)根多呈圆柱形,略扭曲;麻花艽因分枝多呈麻花状,是区别于其他类别的典型特征;小秦艽根细长,少分枝。
  2. 表面颜色与纹理:真品秦艽表面颜色均匀,纵向纹理明显,横向皮孔或裂纹可见,无人工染色痕迹(伪品常颜色不均或有人工涂抹痕迹)。
  3. 断面“菊花心”与“罗盘纹”:秦艽、小秦艽断面可见“菊花心”(放射状纹理),粗茎秦艽断面有明显的“罗盘纹”(同心环状纹理),而伪品(如部分根茎类药材)常无此特征。
  4. 花与叶的特征:若图片含花,秦艽花冠为蓝紫色或黄绿色,钟形,5裂;叶片披针形,全缘,主脉3-5条,可与相似花期的伪品(如龙胆草)区分。

秦艽的主要功效与应用

秦艽性辛、苦,平,归胃、肝、胆经,具有祛风湿、舒筋络、清湿热、退虚热之功效,临床常用于:

  • 风湿痹痛:适用于肢体关节酸痛、麻木拘挛,尤其偏热者,常与防己、桑枝配伍;
  • 中风后遗症:筋脉挛急、口眼歪斜,常与白附子、全蝎等息风止痉药同用;
  • 骨蒸潮热: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发热,常与青蒿、鳖甲、地骨皮等清虚热药配伍;
  • 湿热黄疸:与茵陈、栀子等清热利湿药同用,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

秦艽的常见伪品鉴别

市场上秦艽的伪品主要有独活(伞形科)、白土苓(百合科)等,可通过图片特征区分:

  • 独活:根头部有横环纹,表面有密集的横长皮孔样突起,断面“菊花心”不明显,气浓香(秦艽气微);
  • 白土苓:根呈不规则块状,表面具瘤状突起,断面可见点状维管束,无“菊花心”或“罗盘纹”,味淡(秦艽味苦、涩)。

相关问答FAQs

Q1:秦艽图片中如何区分“秦艽”和“麻花艽”?
A:秦艽(原植物)根呈圆柱形,略扭曲,表面棕褐色,纹理顺直;麻花艽因主根多分枝,呈麻花状,表面棕色,栓皮易脱落,露出黄色木部,且常有枯朽中心,秦艽断面“菊花心”明显,而麻花艽皮部较薄,木部易中空。

药材秦艽图片

Q2:购买秦艽时,通过图片应注意哪些易混淆的特征?
A:需重点关注三点:①根的形状是否为圆柱形或麻花状(伪品如独活常有横环纹或密集皮孔);②表面颜色是否均匀,有无人工染色(伪品常颜色过深或不自然);③断面是否有“菊花心”或“罗盘纹”(伪品常无放射状或同心环状纹理),建议选择带根头部或完整断面图片的药材,便于综合判断。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老鼠枕头药材的功效、来源及科学依据是什么?
« 上一篇 今天
竹茹作为中草药,有何功效与使用禁忌?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