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脾胃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气血的生成以及全身脏腑的功能协调,当脾胃功能失调时,常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大便异常(溏泻或便秘)、乏力倦怠等症状,此时需借助脾胃药材进行调理,脾胃药材种类繁多,根据其功效可分为补气健脾、温中散寒、消食导滞、利水渗湿、养阴益胃等不同类别,以下将详细介绍常见脾胃药材及其应用。

脾胃药材

补气健脾药

补气健脾药主要适用于脾胃气虚证,常见症状为食欲减退、食后腹胀、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等,代表药材如下: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适用症状 使用注意
党参 甘,平;归脾、肺经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乏力 实热证、湿热证慎用
白术 苦、甘,温;归脾、胃经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 脾虚食少、腹胀、水肿、自汗 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慎用
黄芪 甘,微温;归脾、肺经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 脾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自汗、浮肿 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禁用
山药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脾虚食少、便溏、肺虚咳喘、肾虚遗精 湿盛中满、有积滞者不宜单独使用

温中散寒药

温中散寒药适用于脾胃虚寒证,常见症状为胃脘冷痛、呕吐清水、手足不温、畏寒喜暖、大便溏薄等,代表药材如下: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适用症状 使用注意
干姜 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脾胃虚寒腹痛、呕吐、泄泻,肺寒咳嗽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高良姜 辛,热;归脾、胃经 温胃散寒,止痛止呕 胃寒脘腹冷痛、呕吐、嗳气 阴虚有热者慎用
吴茱萸 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胃寒疼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不宜久服;阴虚火旺者忌用

消食导滞药

消食导滞药适用于饮食积滞证,常见症状为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酸臭或便秘等,代表药材如下:

脾胃药材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适用症状 使用注意
山楂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肉食积滞、泻痢腹痛、产后瘀阻 脾胃虚弱无积滞者、胃酸分泌过多者慎用
麦芽 甘,平;归脾、胃经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米面薯芋食滞、小儿疳积、乳房胀痛欲回乳 哺乳期妇女回乳需炒用;哺乳期妇女欲哺乳者慎用
神曲 甘、辛,温;归脾、胃经 消食和胃,解表退热 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外感食滞 脾胃阴虚无食积者忌用

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适用于脾虚湿盛证,常见症状为水肿、小便不利、腹胀便溏、脘闷纳呆、痰饮眩晕等,代表药材如下: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适用症状 使用注意
茯苓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脾虚水肿、痰饮、心悸失眠 虚寒精滑者慎用
薏苡仁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 水肿、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 脾约便难者不宜多用;孕妇慎用
泽泻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利水渗湿,泄热 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泄泻 肾虚滑精、无湿热者禁用

养阴益胃药

养阴益胃药适用于胃阴不足证,常见症状为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等,代表药材如下: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适用症状 使用注意
沙参 甘,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胃阴不足、口干咽燥、食欲不振、干咳少痰 风寒咳嗽及寒饮喘咳者禁用
麦冬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胃阴不足、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肺燥干咳 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
玉竹 甘,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胃阴不足、咽干口渴、干咳少痰、心悸怔忡 痰湿内蕴、中寒便溏者忌用

使用脾胃药材的注意事项

  1. 辨证施治:脾胃病症需分清虚实寒热,如气虚用补气药,虚寒用温中药,食积用消食药,湿盛用利湿药,不可盲目用药。
  2. 配伍禁忌:温燥药(如干姜、吴茱萸)不宜与滋腻药(如麦冬、玉竹)长期同用;补气药(如黄芪、党参)不宜与破气药(如枳实、厚朴)同用。
  3. 饮食调理:服药期间宜清淡饮食,避免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4. 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慢性病患者及儿童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长期服用。

相关问答FAQs

Q1:脾胃虚弱的人如何选择药材调理?
A:脾胃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乏力、便溏等,属于气虚范畴,可选用补气健脾药,如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等,若兼有湿气(如舌苔厚腻、身体困重),可加用薏苡仁、陈皮等燥湿健脾;若脾胃虚寒(如胃部冷痛、畏寒),可配伍干姜、高良姜等温中散寒,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避免单一药材长期服用,可搭配饮食调理(如山药粥、薏米粥),综合改善脾胃功能。

脾胃药材

Q2:脾胃药材能长期服用吗?
A:不建议长期单一服用脾胃药材,中医强调“中病即止”,补气药(如黄芪)长期服用可能引起气滞、上火;温燥药(如干姜)久用易耗伤阴液;利湿药(如泽泻)过量可能损伤肾阴,若需长期调理,应在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变化调整用药,并配合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小米、南瓜、红枣),定期复诊,避免药物偏性导致新的健康问题。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竹茹作为中草药,有何功效与使用禁忌?
« 上一篇 今天
香草药材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