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皮药材图片如何辨别?有哪些关键特征?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广皮,即广陈皮,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hachi')的干燥成熟果皮,主产于广东江门新会,是陈皮中的道地药材,因其“陈久者良”的特性,越陈越香,药用与收藏价值俱佳,观察广皮药材图片,需从外观形态、颜色纹理、气味质地等多维度入手,结合年份与产地特征,才能准确辨别其品质真伪。

广皮药材图片

广皮药材图片的核心特征

从广皮药材的整体形态来看,其常呈不规则的片状或瓣状,外表面颜色因年份差异显著:1-3年的新广皮多呈橙红色或棕褐色,油室(即陈皮表面分布的凹凸点)饱满凸起,分布密集;随着陈化时间延长,4-10年的广皮颜色逐渐加深至深褐色或棕褐色,油室因果皮失水而凹陷,形成“皱缩感”;10年以上的老广皮则接近黑褐色或焦褐色,皮身轻薄,油室细密如针尖,边缘自然卷曲,整体形态更显“干瘦”却富有韧性。

在表面细节上,广皮图片可清晰观察到其外皮的“皱缩纹路”,这是陈皮在陈化过程中果皮细胞失水、油脂渗透形成的自然纹理,纹路越深且均匀,通常代表陈化时间越长,内表面则呈白色或淡黄白色,海绵层疏松,并常附有少量黄白色或橘络(即果皮内侧的维管束),这也是区分广皮与普通橘皮的重要特征——普通橘皮的内表面纹理较粗糙,橘络稀疏或无。

气味与质地是图片难以直接呈现但可通过文字描述辅助判断的特征:新广皮气味辛香刺鼻,质地较硬;陈广皮则香气醇厚,带独特“陈香”,闻之令人愉悦,质地稍软且有弹性;老广皮香气浓郁且沉稳,质地轻脆,手捏易碎,断面呈棕褐色,可见少量“白霜”(即柑油结晶,是陈化正常现象,非霉变)。

广皮药材图片

不同年份广皮图片对比(表格)

年份范围 外观颜色 油室特征 气味 质地 断面特征
1-3年 橙红/棕褐色 凸起、密集 辛香刺鼻 硬、脆 黄白色,较平整
4-10年 深褐/棕褐色 凹陷、皱缩 醇厚陈香 稍软、有弹性 黄棕带纹路
10年以上 黑褐/焦褐色 细密、针尖状 浓郁沉稳 轻脆、易碎 棕褐,可能有白霜

产地与加工对图片特征的影响

广皮的道地产区为新会核心产区(会城、梅江、天禄等),其图片特征与外地产陈皮存在明显差异:新会广皮油室更密集、皮身更薄(果皮厚度多在1-2mm),且因当地气候(高温多湿)利于陈化,其颜色过渡更自然,纹理更细腻;而外产区陈皮(如四川、福建橘皮)皮身较厚,油室稀疏,颜色多偏暗红或橙黄,缺乏“陈化感”。

加工方式也会影响图片呈现:传统广皮采用“自然晒干阴干”,不使用烘干设备,因此图片中可见其表面保留自然的光泽感,无焦黑或干裂;若为烘干工艺,则图片中陈皮颜色可能偏暗,质地僵硬,油室不明显。

品质鉴别的图片要点

通过图片鉴别广皮真伪,需注意三点:一是看“油室密度”,真广皮油室分布均匀且密集,伪品(如用橘皮染色冒充)油室稀疏或模糊;二是观“颜色过渡”,真广皮颜色由外向内逐渐变浅,无色块堆积,伪品可能整体颜色均匀或局部深浅异常;三是查“霉变特征”,霉变陈皮图片中可见绿色、白色霉斑或黏腻感,而正常白霜呈均匀的结晶状,不黏手。

广皮药材图片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通过图片区分广皮与普通陈皮?
A:可通过三点区分:一是油室,广皮油室密集凸起(新皮)或凹陷(陈皮),普通陈皮油室稀疏;二是颜色,广皮颜色随年份自然过渡(橙红→深褐→黑褐),普通陈皮颜色多偏鲜艳或暗淡,无层次感;三是内表面,广皮内表面白净,橘络清晰,普通陈皮内表面粗糙,橘络少或无,广皮图片中可见自然皱缩纹路,普通陈皮纹路较浅或规则。

Q2:广皮图片中的“白霜”是发霉吗?如何判断?
A:广皮图片中的“白霜”并非发霉,而是柑油在陈化过程中析出的结晶(又称“甘霜”),是优质陈化的标志,表现为均匀分布的白色或灰白色颗粒状物,不黏手,且多出现在年份较长(5年以上)的广皮表面或内里,而霉变的“白霜”多呈丝状、块状,伴有霉斑(如绿色、黑色),且质地黏腻,图片中可见局部颜色异常或模糊斑块,需仔细区分。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生中草药泡水饮用为何会中毒?原因与风险有哪些?
« 上一篇 08-29
药材行情预测,如何结合数据、政策与市场经验提升准确性?
下一篇 » 08-2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