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锁,作为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中药材,其名称源于根茎独特的“锁扣”形态——根茎结节状凸起形似古钱锁孔,古人认为其能“锁住气血,固本培元”,故得“金钱锁”之名,在西南地区,它素有“山野人参”“金钥匙”的美誉,不仅应用于中医临床,更在少数民族医药中占据重要地位,兼具补气健脾、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等多重功效,是中医药宝库中兼具实用性与文化内涵的一味良药。
来源与别名
金钱锁为百合科植物金钱锁(Psilopeganum sinense Hemsl.)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我国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海拔800-1500米山坡林下、灌丛中或沟边砂质壤土处,尤以四川凉山、云南文山所产品质最优,因其根茎形态似“锁”,各地别名颇多,如“土人参”“金锁匙”“锁匙药”“野洋参”“铁骨散”等,金锁匙”强调其“开痹通络”之效,“铁骨散”则突出其“强筋健骨”之功,别名差异既反映了地域用药习惯,也体现了对其功效的不同认知。
形态特征
金钱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40厘米,根茎呈结节状圆柱形,常分枝,直径0.5-2厘米,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疤痕及细密须根痕,顶端常有茎基残存,形似串连的古钱锁扣,故得名,根细长,略呈马尾状,弯曲,直径1-3毫米,表面浅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气微,味初淡后微苦、辛,嚼之有轻微麻舌感,地上茎直立,单一,圆柱形,绿色或带紫红色,叶互生,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叶脉弧形,叶柄短,基部鞘状抱茎,花期5-7月,伞形花序顶生,花小,白色或淡紫色;果期8-10月,蒴果卵球形,熟时黄褐色,种子多数,黑色,有光泽。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甘,归脾、胃、肝经,本品性温而不燥,甘能补中,辛可行散,兼具“补而不滞、行而不伤”之性,既补脾气、益气血,又活瘀血、通经络,还祛风湿、止痹痛,是一味“攻补兼施”的良药。
功效主治:
- 补气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弱证,症见食欲不振、倦怠乏力、食后腹胀、大便溏薄等,常配伍党参、白术、茯苓等,如“金钱锁健脾汤”;若兼气血亏虚,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可加黄芪、当归、熟地黄,增强补气养血之效。
- 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筋伤骨折,可内服亦可外用,内服研末,每次3-6克,黄酒送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能促进瘀血消散、疼痛缓解,现代研究证实,其含有的生物碱成分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发挥镇痛抗炎作用。
- 祛风除湿:主治风湿痹痛,关节酸痛、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常配伍独活、威灵仙、秦艽等祛风除湿药,如“金钱锁除湿汤”;若兼肝肾亏虚,腰膝酸软,可加杜仲、牛膝、续断,补肝肾、强筋骨。
- 小儿疳积: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形体消瘦、腹部膨隆、毛发枯黄,可配伍山楂、麦芽、鸡内金等消食导滞,或与瘦肉、炖服,改善疳积症状。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研末吞服,每次3-6克;或泡酒饮(金钱锁10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7天后,每次10-20毫升),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 辨证使用:本品性温,实热证(如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及阴虚火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者禁用,以免助热伤阴。
- 用量控制:常规用量安全,过量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 特殊人群:孕妇忌用,因其活血通经之性可能引起流产;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年老体弱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储存: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虫蛀,若出现霉味、变色或虫蛀,不可再使用。
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金钱锁的药效作用与其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密切相关,主要化学成分如下:
成分类别 | 代表成分 | 主要作用 |
---|---|---|
生物碱 | 金钱锁碱、锁阳碱 | 镇痛、抗炎、调节免疫 |
皂苷类 | 金钱锁皂苷A、B | 保护胃黏膜、促进消化 |
多糖 | 金钱锁多糖 | 增强免疫力、抗氧化 |
挥发油 | 樟脑、龙脑等 | 行气活血、局部麻醉 |
氨基酸 | 天冬氨酸、谷氨酸 | 补充营养、调节代谢 |
药理作用:
- 镇痛抗炎:金钱锁碱能抑制中枢疼痛介质释放,提高痛阈,对化学刺激(醋酸致扭体)和热刺激(热板法)引起的疼痛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可降低炎症模型大鼠的足肿胀度,抑制TNF-α、IL-6等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 促进消化:皂苷成分能增加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 免疫调节:多糖可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吞噬指数,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有拮抗作用。
- 保护胃黏膜:金钱锁皂苷A可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前列腺素合成,修复受损黏膜,对乙醇所致胃溃疡有保护作用。
栽培与采收
栽培技术:金钱锁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忌积水,可采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于春季3-4月播种,条播或穴播,覆盖细土1-2厘米,保持湿润,15-20天出苗;分株繁殖于秋季或早春,将根茎分割成带芽的小块,每块需保留2-3个芽点,按行株距20×15厘米定植,生长期需定期除草、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雨季注意排水。
采收加工: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至春季萌芽前采收,挖取全根,除去地上茎、须根及泥土,洗净,晒干或烘干至足干,若遇阴雨天气,可用文火烘干(温度不超过60℃),以免有效成分破坏,干燥后根茎呈结节状圆柱形,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辛,以条粗、质坚实、断面色白者为佳。
历史与文化
金钱锁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其“能锁住气血,通达经络,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因其疗效显著,被民间视为“救命草”,在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金钱锁是“圣药”之一,彝族医书《齐书苏》记载其“补气血,强筋骨,治小儿疳积”;苗族则常用“金钱锁炖鸡”为产后妇女补身体,认为其能“锁住元气,快速恢复”,这些民间用药经验不仅丰富了中医药理论,也为现代研究提供了宝贵线索。
相关问答FAQs
问:金钱锁和普通人参都能补气,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金钱锁与人参虽均能补气,但功效侧重和适用人群有明显差异,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适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重症(如休克、大失血),也用于脾肺气虚(乏力、气短);但人参补气力强,易助火,实热证、高血压患者慎用,金钱锁性温,味辛甘,归脾、胃、肝经,补气之力较人参缓和,更侧重于“健脾和胃、活血止痛”,兼能祛风除湿,适用于脾胃虚弱(腹胀、食欲不振)、风湿痹痛(关节酸痛)及跌打损伤,且价格低廉,更适合日常调理,简单说,人参“救急”,金钱锁“调理”;人参“补气为主”,金钱锁“补气兼通”。
问:长期服用金钱锁会有副作用吗?需要注意什么?
答: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金钱锁,虽然其性温不燥,但长期服用可能因温燥之性耗伤阴液,导致口干、咽燥、便秘、舌红少苔等阴虚症状;过量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若需长期服用(如慢性风湿病患者),需注意:①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搭配滋阴药(如麦冬、沙参)平衡药性;②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监测身体反应;③症状缓解后及时停药,改为间断服用(如每周2-3次);④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必须咨询医师,避免用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