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咳嗽中草药有哪些?不同咳嗽症状该如何选择使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其病因不外外感六淫、内伤脏腑,外感咳嗽多为风、寒、暑、湿、燥、火六邪侵袭肺系,肺气失宣所致,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表证;内伤咳嗽则因脏腑功能失调(如脾失健运生痰、肝火犯肺、肺阴不足等),内生病邪扰肺或肺脏自虚,起病缓,病程长,易反复,多无表证,治疗咳嗽需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先辨外感内伤,再明寒热虚实,方可对症用药,以下从常见证型出发,介绍治咳嗽的中草药及其应用。

治咳嗽中草药

外感咳嗽常用中草药

(一)风寒咳嗽

典型症状:咳嗽声重,气急,痰白稀薄或泡沫状,伴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核心病机:风寒束表,肺气失宣。
代表草药

  1. 麻黄:性温,归肺、膀胱经,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适用于风寒束表、肺气壅遏所致的咳嗽、气喘,常配伍杏仁(增强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药性),用量3-6g,煎煮时不宜久煎(以免挥发油损失),体虚、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2. 紫苏:性温,归肺、脾经,功能发汗解表、行气和胃,适用于风寒咳嗽兼有胸闷、恶心、呕吐者,可单用煎水或配伍生姜、陈皮,用量6-10g,表虚自汗者不宜用。
  3. 生姜:性温,归肺、脾、胃经,功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适用于风寒咳嗽兼有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头痛),可捣汁冲服或煎水加红糖,用量3-5g,阴虚内热(五心烦热、盗汗)者慎用。

(二)风热咳嗽

典型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痰黄黏稠或咳痰不爽,伴咽痛口渴、头痛身热、微恶风、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核心病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代表草药

  1. 金银花: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咳嗽伴咽喉肿痛、发热,可单用泡茶或配伍连翘、薄荷,用量10-15g,脾胃虚寒(腹痛、腹泻)者不宜长期用。
  2. 连翘: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风热咳嗽伴扁桃体肿大、肺热咳嗽,常与金银花、牛蒡子配伍,用量6-12g,气虚疮疡脓清者不宜用。
  3. 薄荷:性凉,归肺、肝经,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适用于风热咳嗽伴咽痛、头痛,可含服或后下(避免挥发油损失),用量3-6g,体虚多汗者慎用。

(三)燥热咳嗽

典型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难以咳出,伴咽干鼻燥、口渴、舌红少津、苔少或薄黄、脉细数。
核心病机:燥热伤肺,肺失滋润。
代表草药

治咳嗽中草药

  1. 桑叶:性寒,归肺、肝经,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适用于燥热咳嗽伴头痛、目赤,可单用泡茶或配伍杏仁、梨皮,用量6-10g,脾胃虚寒者不宜多用。
  2. 杏仁:性微温,归肺、大肠经,功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适用于燥热咳嗽、干咳无痰,需打碎入药(有效成分更易溶出),常配伍桑叶、川贝母,用量6-10g,便溏(大便稀溏)者慎用。
  3. 梨皮:性凉,归肺、胃经,功能清肺润燥、生津化痰,适用于燥热咳嗽、口干咽燥,可煎水或与梨肉同煮(如“冰糖炖梨”),用量15-30g,脾胃虚寒者不宜单用。

内伤咳嗽常用中草药

(一)痰湿咳嗽

典型症状: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黏稠易咳,伴胸闷脘痞(胃脘胀闷)、食少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核心病机: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上渍于肺。
代表草药

  1. 半夏:性温,归脾、胃、肺经,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适用于痰湿咳嗽伴恶心、呕吐,需姜制(降低毒性),常配伍陈皮、茯苓,用量5-10g,阴虚燥咳(干咳无痰)、出血者禁用。
  2. 陈皮:性温,归脾、肺经,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适用于痰湿咳嗽伴胸闷、腹胀,可单用泡茶或配伍半夏、生姜,用量3-10g,气虚(乏力、自汗)、燥咳者不宜用。
  3. 茯苓:性平,归心、脾、肾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适用于痰湿咳嗽伴脾虚食少、便溏,常与半夏、陈皮配伍(如“二陈汤”),用量10-15g,虚寒精滑(遗精、滑精)者不宜用。

(二)痰热咳嗽

典型症状:咳嗽痰多黄稠,或痰中带血,伴胸胁胀痛、咳时引痛、身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核心病机:痰热壅肺,肺失宣降。
代表草药

  1. 黄芩:性寒,归肺、胆、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适用于痰热咳嗽伴肺热(发热、咳黄痰)、咯血,可配伍瓜蒌、浙贝母,用量3-10g,脾胃虚寒者不宜多用。
  2. 瓜蒌: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功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适用于痰热咳嗽伴胸痛、痰黏难咳,瓜蒌皮偏于化痰,瓜蒌仁偏于润肠,用量10-15g,不宜与乌头同用。
  3. 浙贝母:性寒,归肺、心经,功能清热化痰、开郁散结,适用于痰热咳嗽伴瘰疬(淋巴结核)、肺痈(肺脓肿),常与黄芩、连翘配伍,用量5-10g,不宜与乌头同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三)肺阴虚咳嗽

典型症状: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伴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核心病机:肺阴亏虚,虚热内生,肺失濡润。
代表草药

治咳嗽中草药

  1. 沙参:性微寒,归肺、胃经,功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适用于肺阴虚咳嗽伴咽干、口渴,可单用煎水或配伍麦冬、玉竹,用量10-15g,风寒咳嗽、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2. 麦冬: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适用于肺阴虚咳嗽伴心烦、失眠,常与沙参、百合配伍(如“沙参麦冬汤”),用量10-15g,脾胃虚寒、痰湿内盛者不宜用。
  3. 百合:性微寒,归心、肺经,功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适用于肺阴虚咳嗽伴失眠、心悸,可煮粥或配伍川贝母(润肺止咳),用量10-30g,风寒咳嗽、中寒便溏者不宜用。

治咳嗽中草药辨证应用归纳表

证型 典型症状 代表草药 核心功效
风寒咳嗽 咳嗽声重,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恶寒无汗 麻黄、紫苏、生姜 发汗解表,宣肺止咳
风热咳嗽 咳嗽频剧,痰黄黏稠,咽痛口渴,微恶风 金银花、连翘、薄荷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燥热咳嗽 干咳无痰,咽干鼻燥,口渴,舌红少津 桑叶、杏仁、梨皮 清肺润燥,止咳化痰
痰湿咳嗽 咳嗽反复,痰多白黏,胸闷脘痞,食少便溏 半夏、陈皮、茯苓 燥湿化痰,健脾理气
痰热咳嗽 痰多黄稠,胸胁胀痛,身热口渴,舌红苔黄腻 黄芩、瓜蒌、浙贝母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肺阴虚咳嗽 干咳少痰,潮热盗汗,颧红,口干咽燥 沙参、麦冬、百合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咳嗽时能否自行服用中草药?
解答:不建议自行服用,中医治病强调“辨证论治”,咳嗽的证型不同,用药差异极大,风寒咳嗽需用温性药物(如麻黄、生姜)散寒,若误用于风热咳嗽(痰黄、咽痛),会加重热象;痰湿咳嗽需燥湿化痰(如半夏、陈皮),若用滋阴药物(如沙参、麦冬)则会助湿生痰,导致咳嗽迁延不愈,部分草药(如麻黄、半夏)有禁忌证(高血压、体虚者慎用),自行用药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建议先由中医师辨证,再遵医嘱用药。

问题2:中草药治咳嗽多久见效?
解答:见效时间因证型、病程、体质及用药是否对症而异,外感咳嗽(风寒、风热、燥热)病程较短,若辨证准确,一般用药3-5天可缓解症状(如咳嗽频率降低、痰量减少);内伤咳嗽(痰湿、痰热、肺阴虚)多因脏腑功能失调,病程较长,需调理1-2周或更长时间(如痰湿咳嗽需健脾化痰,肺阴虚需养阴润肺),若用药3-7天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如发热不退、痰中带血),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生牡蛎作为药材有何功效与适用人群?
« 上一篇 今天
药材白微的功效、作用、用法用量、使用禁忌及鉴别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