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草药能去寒?功效与适用人群如何选?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寒邪是中医“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为冬季主气,亦见于淋雨、涉水、居处阴寒等环境,寒性凝滞收引,易伤阳气,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恶寒肢冷、脘腹冷痛、关节拘急疼痛、呕吐泄泻等症状,去寒中草药以其辛温之性,通过发汗、温里、祛风等方式驱散寒邪,调理脏腑功能,是中医治疗寒证的核心手段,以下从分类、功效、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常见去寒中草药。

去寒中草药

解表散寒类:针对风寒表证

解表散寒药多辛温,主入肺、膀胱经,能发散风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等。

  •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力强,善治风寒感冒无汗;宣肺平喘,用于咳嗽气喘;利水消肿,治疗风水水肿,用法:3-9g,煎服,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蜜炙,注意:虚汗、高血压、心脏病者慎用。
  •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较麻黄和缓,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风寒感冒有汗、肩臂痹痛、心悸水肿,用法:3-10g,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 紫苏叶:辛,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兼能安胎,治风寒感冒兼气滞腹胀,或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用法:5-10g,不宜久煎。
  • 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解鱼蟹毒,治风寒感冒轻症、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用法:3-10g,或捣汁服。

温里散寒类:针对里寒证

温里散寒药多辛热,主入心、肾、脾经,能温中散寒、回阳救逆,适用于里寒实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脉沉迟,或亡阳厥逆、大汗淋漓等。

  •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第一要药,善治亡阳厥冷;补火助阳,用于肾阳不足、阳痿宫冷;散寒止痛,治疗寒湿痹痛,用法:3-15g,需先煎久煎(1-2小时)以减毒,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等相反药物同用。
  • 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治脾胃虚寒脘痛、亡阳厥逆、寒饮咳喘,用法:3-10g,炮姜(干姜炒炭)长于温经止血,治虚寒性出血。
  • 肉桂:辛、甘,大热,归心、肝、脾、肾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治肾阳不足、腰膝冷痛、宫冷不孕,或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面红戴阳,用法:1-5g,宜后下;研末吞服,每次1-2g,注意: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 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治厥阴头痛、脘腹冷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用法:2-5g,外用适量。

祛风散寒除湿类:针对风寒湿痹

此类药兼具祛风、散寒、除湿功效,主入肝、肾经,适用于风寒湿痹,症见关节冷痛、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则减等。

去寒中草药

  •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肝、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善治风寒感冒夹湿、肩背肢节酸痛,用法:3-10g,用量过大易致呕吐。
  • 独活: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湿,止痹痛,解表,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或风寒夹湿表证,用法:3-10g,阴虚血燥者慎用。
  • 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鱼骨鲠喉,用法:6-10g,气血虚弱者慎用。
  • 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治湿阻中焦脘腹胀满、风寒湿痹、夜盲症,用法:5-10g,炒用可增强健脾燥湿之力。

其他去寒中草药

  • 艾叶:辛、苦,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安胎,治虚寒性出血、宫冷不孕、胎动不安,外用可温经散寒止痒,用法:3-10g,外用适量。
  • 花椒:辛、温,归脾、胃、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治脘腹冷痛、寒湿泄泻,外用治湿疹瘙痒,用法:3-6g,外用适量。

常见去寒中草药核心信息表

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主治病症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麻黄 辛微苦,温,肺膀胱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风寒感冒无汗,哮喘 3-9g,生用或蜜炙 虚汗、高血压者慎用
附子 辛甘大热,心肾脾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亡阳厥冷,肾阳不足 3-15g,先煎久煎 有毒,孕妇禁用,反半夏等
干姜 辛热,脾胃心肺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脾胃虚寒脘痛,寒饮咳喘 3-10g 阴虚内热者忌用
肉桂 辛甘大热,心肝脾肾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肾阳不足,宫冷不孕 1-5g,后下 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羌活 辛苦温,膀胱肝肾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风寒夹湿表证,肩背酸痛 3-10g 用量过大易致呕吐
艾叶 辛苦温,肝脾肾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虚寒性出血,宫冷不孕 3-10g,外用适量 阴血燥热者慎用

注意事项

去寒中草药多性温燥,易耗伤阴液,使用时需辨证论治:

  1. 禁忌人群:实热证(发热、口渴、舌红苔黄)、阴虚火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孕妇(部分药物如附子、红花等)及体质偏热者不宜使用。
  2. 配伍禁忌:附子、乌头等有毒药物需严格炮制,控制用量,避免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相反药物同用。
  3. 饮食禁忌:服用期间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相关问答FAQs

去寒中草药适合所有人吗?
答:并非所有人适合,去寒中草药性温燥,实热证(如高热、口干舌燥、便秘尿黄)、阴虚火旺(如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孕妇(部分药物如附子、红花等有活血或毒性)、体质偏热者(易上火、长痘)使用后可能加重症状或引发不良反应,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如何辨别自己是否需要用去寒中草药?
答:需结合症状综合判断:常见寒象包括恶寒喜暖(怕冷、喜热饮)、四肢不温(手脚冰凉)、脘腹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舌淡苔白(舌色淡红、舌苔白腻)、脉沉迟(脉搏缓慢无力)等,若为热象(发热、口渴、舌红苔黄、便秘尿黄)则不宜使用,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辨证后用药,避免误服伤阴。

去寒中草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种子藏着怎样的种植与药用价值之谜?
« 上一篇 今天
天祝县药材的独特品质源于哪些自然与人文因素?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