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打损伤是中医常见的外科病证,多因外力撞击、扭挫、跌仆或劳损导致局部气血瘀滞、经络不通,表现为疼痛、肿胀、瘀斑、活动受限甚至骨折脱位,中草药治疗跌打损伤历史悠久,遵循“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续筋接骨、消肿生肌”的核心原则,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调节机体,促进损伤修复,以下从中药分类、功效、配伍及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
跌打损伤的中草药分类及功效
(一)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是治疗跌打损伤的基础,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瘀血吸收消散。
- 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心经,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为跌打损伤要药,适用于各类瘀血肿痛,内外皆可使用,内服研粉(1-3g/次),外用研末调敷,孕妇慎用。
- 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功善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常配伍红花、桃仁增强化瘀之力,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 红花:性温,味辛,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善治跌打损伤后瘀血肿痛、经闭痛经,内服煎汤(3-9g),孕妇忌用。
- 桃仁:性平,味苦,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适用于跌打瘀血兼便秘者,内服煎汤(5-10g),捣碎后入药,便溏者慎用。
(二)行气止痛药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行气药可助活血药增强止痛效果,缓解气滞胀痛。
- 川芎: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被誉为“血中之气药”,善治跌打损伤后气血瘀滞之痛,常配伍当归、乳香,内服煎汤(3-10g),阴虚火旺者慎用。
- 郁金:性寒,味辛、苦,归肝、心、肺经,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适用于跌打损伤兼肝郁气滞或心烦者,内服煎汤(5-12g),畏丁香。
- 延胡索:性温,味辛、苦,归肝、脾、心经,活血行气止痛,作用广泛,可治一身诸痛,尤以跌打损伤、胸胁疼痛为长,内服煎汤(3-10g),醋制可增强止痛效果。
(三)续筋接骨药
此类药多归肝、肾经,能促进骨折愈合,修复筋脉损伤,适用于骨折、筋伤后期。
- 自然铜:性平,味辛,归肝经,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促进骨折愈合要药,需煅后醋淬使用,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不可久服。
- 骨碎补:性温,味苦,归肝、肾经,补肾强骨、续伤止痛,常用于骨折筋伤、肾虚腰痛,能促进骨痂生长,改善局部微循环,内服煎汤(10-15g),外用可研末调敷。
- 续断:性微温,味苦、辛,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调血脉,适用于跌打损伤、筋骨折断,尤以肝肾不足者宜,内服煎汤(10-15g),初期瘀肿明显者慎用。
(四)消肿生肌药
具有消肿散结、促进组织修复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后局部肿痛未消或伤口久不愈合。
- 乳香:性温,味辛、苦,归心、肝、脾经,活血行气、消肿生肌、止痛,常与没药相须为用,增强活血消肿之力,内服煎汤(3-10g),胃弱者慎用,孕妇忌用。
- 没药:性平,味苦,归心、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与乳香配伍,善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内服煎汤(3-10g),胃弱者慎用。
- 白及:性微寒,味苦、甘、涩,归肺、胃、肝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适用于跌打损伤出血、疮疡肿毒,能促进创面愈合,内服煎汤(6-15g),外用研末撒敷。
常用跌打损伤中草药简表
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
三七 | 甘微苦,温;肝胃心 |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 内服1-3g研粉;外用适量 | 孕妇慎用 |
丹参 | 苦,微寒;心肝 |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 煎汤10-15g | 反藜芦 |
川芎 | 辛,温;肝胆心包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煎汤3-10g | 阴虚火旺者慎用 |
自然铜 | 辛,平;肝 |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 煅醋淬,煎汤10-15g | 不可久服 |
乳香 | 辛苦,温;心肝脾 | 活血行气,消肿生肌 | 煎汤3-10g | 胃弱者慎用,孕妇忌用 |
配伍应用与剂型选择
跌打损伤治疗常需多药配伍,以增强疗效,内服方如“七厘散”(血竭、麝香、冰片、乳香、没药、红花、朱砂、儿茶),活血化瘀、止痛止血,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外用方如“跌打损伤膏”(当归、红花、乳香、没药、栀子、大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可贴敷患处,剂型选择上,急性期宜用汤剂(如桃红四物汤加减)快速活血化瘀;慢性期或局部肿痛可用膏药、散剂(如云南白药气雾剂)持续给药;骨折后期可选用丸剂(如接骨七厘片)调理气血、强筋骨。
注意事项
- 辨证用药:跌打损伤需分急性期(瘀血为主)和慢性期(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急性期慎用温补药,慢性期忌过用攻伐破瘀药。
- 用药安全:自然铜、麝香等药性峻猛,需遵医嘱使用,避免过量久服;孕妇禁用活血化瘀、行气破气药(如红花、桃仁、川芎)。
- 综合治疗:中草药治疗需结合休息、固定、功能锻炼等,严重骨折或脱位需先复位固定,再辅以中药调理。
相关问答FAQs
Q1:跌打损伤后立即用热敷还是冷敷?
A:急性期(损伤后24-48小时内)应冷敷,可收缩血管,减少渗出和肿胀,缓解疼痛;慢性期(48小时后)可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瘀血吸收,缓解肌肉僵硬,冷敷常用冰袋包裹毛巾外敷,每次15-20分钟;热敷可用热毛巾或红外线灯,避免烫伤。
Q2:中草药治疗跌打损伤多久见效?
A:见效时间与损伤程度、用药时机及个体差异相关,轻度瘀肿(如皮下出血)一般用药1-3天即可缓解;中度扭伤(如踝关节扭伤)配合休息和用药,5-7天肿痛减轻;严重骨折或筋伤需配合复位固定,中草药辅助治疗2-4周可见明显改善,若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除骨折、韧带断裂等严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