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祛瘀、止咳化痰、泻下通便等功效,临床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水火烫伤、痈肿疮毒、经闭症瘕、跌打损伤、肺热咳嗽等症,由于虎杖在民间应用广泛,其药材性状特征辨识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至关重要,以下从来源、性状特征、图片细节解析、功效应用、混淆品鉴别及图片拍摄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附相关问答。
虎杖药材的来源与植物形态
虎杖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茎横走,木质化,粗壮,外皮棕褐色,内部黄色;茎直立,中空,具纵棱,无毛,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叶互生,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2厘米,宽3-6厘米,顶端短尖或骤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全缘,两面无毛,叶柄短,托鞘膜质,褐色,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腋生;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绿色,雄花花被片具雄蕊8枚;雌花花被片外3片背部具翅果,柱头3裂,瘦果卵形,具3棱,黑褐色,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6-8月,果期9-10月,药用部位为秋季采挖的干燥根茎和根,除去须根和泥沙,切段干燥。
虎杖药材的性状特征与图片解析
虎杖药材包括根茎和根,二者在性状上存在一定差异,图片中需重点观察以下特征:
(一)根茎性状
根茎呈圆柱形,弯曲或不规则块状,长1-15厘米,直径0.5-3厘米,表面棕褐色或紫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大形的皮孔样疤痕及须根痕,节部膨大,节间长2-3厘米,着生众多不定根(常脱落留有残基),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较薄,棕褐色,木部宽广,棕黄色,呈放射状排列(菊花心),皮部与木部易分离,髓部呈空洞状或隔膜状,气微,味微苦、涩。
图片重点:根茎的“节”与“不定根痕”是关键鉴别点,图片中需清晰展示节部的膨大特征及残留的不定根基;断面应可见明显的放射状纹理(菊花心)和髓部的空洞或隔膜,部分图片可能因干燥程度不同,断面略显角质样。
(二)根性状
根呈圆锥形、长圆柱形或扭曲状,长5-12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样突起,栓皮常呈片状剥落,露出橙黄色或黄棕色的皮层,质坚硬,断面皮部薄,棕褐色,木部宽广,棕黄色,放射状纹理明显,皮部与木部不易分离,气微,味微苦、涩。
图片重点:根的“横向皮孔样突起”和“栓皮片状剥落”特征突出,图片中需展示根的纵切面或横切面,观察皮部与木部的比例及放射状纹理;部分根因生长环境不同,表面可能带有泥土或残留须根,图片中应体现清洁后的药材特征。
(三)粉末特征
虎杖粉末呈黄棕色,显微特征可见: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15-65微米,棱角尖锐;淀粉粒单粒类球形或卵形,直径4-20微米,脐点点状、裂缝状或飞鸟状,层纹不明显;导管多为网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110微米;木纤维长梭形,壁厚,木化,纹孔明显。
图片重点:显微图片需清晰展示草酸钙簇晶的形态和分布,导管的类型及纹孔特征,粉末颜色以黄棕色为基准,避免因制片不当导致颜色偏差。
虎杖的功效与应用
虎杖性味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以下功效:
-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蛇虫咬伤,可内服外用,如配伍蒲公英、野菊花煎服,或鲜品捣敷患处。
- 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常与茵陈、栀子、黄柏等同用,如《千金方》虎杖散。
- 活血祛瘀:用于经闭、症瘕、跌打损伤,可配伍当归、川芎、红花等,增强活血通经功效。
- 止咳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黏稠,常与贝母、桔梗、瓜蒌等同用,如虎杖饮。
- 泻下通便:用于热结便秘,因含蒽醌类成分,能刺激肠蠕动,产生缓泻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虎杖含白藜芦醇、蒽醌类(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黄酮类、多糖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保肝、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临床还用于高脂血症、慢性肝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治疗。
虎杖常见混淆品鉴别
虎杖易与同科植物金荞麦、何首乌的根茎混淆,可通过以下特征鉴别(见下表):
鉴别项目 | 虎杖 | 金荞麦 | 何首乌 |
---|---|---|---|
性状 | 根茎有节,节间长2-3cm,断面有菊花心,髓部空洞 |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表面红褐色,有大形空洞 | 根茎呈团块状,表面红棕色,有“云锦花纹”(异型维管束) |
表面特征 | 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栓皮易脱落 | 红褐色,有纵棱及点状皮孔,无节 | 红棕色,有纵皱纹及沟纹,可见“云锦花纹” |
断面特征 | 木部棕黄色,放射状,皮部薄 | 颗粒状,红褐色,有大形空洞 | 木部淡红棕色,环列“云锦花纹” |
显微特征 | 草酸钙簇晶多,网纹导管为主 | 草酸钙簇晶少,纤维及石细胞多 | 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多,草酸钙方晶存在 |
化学成分 | 含白藜芦醇苷、大黄素等蒽醌类 | 含芦丁、槲皮素等黄酮类 | 含蒽醌类(大黄素、大黄酚)、卵磷脂、淀粉 |
虎杖药材图片拍摄要点
为准确反映虎杖的性状特征,图片拍摄需注意以下事项:
- 光线选择:采用自然光或侧光,避免强光直射导致反光,确保药材表面纹理、颜色真实还原,如根茎的棕褐色、木部的棕黄色需清晰可见。
- 角度布局:拍摄整体形态时,采用平视角度,展示根茎或根的弯曲度、节间长度;拍摄局部特征时,用微距镜头突出节部、不定根痕、横断面纹理等细节,如“菊花心”和髓部空洞。
- 背景对比:使用纯色(如白色、黑色)背景,避免杂色干扰,突出药材主体;粉末图片需均匀铺展,确保显微结构清晰可辨。
- 标注说明:图片中可标注关键部位(如“节”“不定根痕”“皮部”“木部”等),方便读者对照学习,增强图片的辨识度和教学价值。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虎杖药材图片中如何区分根茎和根?
解答:虎杖根茎和根可通过以下特征区分:① 形态:根茎呈圆柱形、弯曲或块状,节部膨大,节间明显;根呈圆锥形或长圆柱形,无节,较细长。② 表面:根茎表面有明显的节、不定根痕及纵皱纹;根表面有横向皮孔样突起,栓皮常片状剥落。③ 断面:根茎断面髓部多呈空洞状或隔膜状;根断面皮部与木部不易分离,髓部较小或无,图片中若观察到节部膨大及不定根痕,则为根茎;若为细长条状,有横向皮孔,则为根。
问题2:虎杖断面“星点”是什么结构?在图片中如何识别?
解答:虎杖断面“星点”是其维管束,属于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在横切面上呈点状或放射状排列,是木部的主要组成部分,显微下可见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具有支持输导功能,在图片中,“星点”表现为木部棕黄色的放射状纹理(菊花心),呈星芒状从中心向外发散,部分根茎因髓部较大,“星点”排列呈环状或半环状,若图片中断面可见明显的棕黄色放射状纹理,中心有空洞(髓部),则可确认“星点”存在,为虎杖的典型鉴别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