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打损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软组织损伤,包括扭伤、挫伤、拉伤等,中医认为其病机多为外力作用导致局部气血瘀滞、筋脉受损,不通则痛,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为基本原则,中草药在跌打损伤的治疗中历史悠久,凭借多靶点、副作用小等优势,常作为内服外用的核心手段,以下从分类、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说明。
中草药在跌打损伤中的分类与应用
根据功效,跌打损伤常用的中草药可分为活血化瘀类、消肿止痛类、续筋接骨类及舒筋活络类,各类药物协同作用,促进损伤修复,以下为常用药物及其特性:
药物名称 | 性味归经 | 核心功效 | 常用剂量 | 使用注意 |
---|---|---|---|---|
三七 |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 活血止血,消肿止痛 | 3-10g(内服);外用适量 | 瘀血肿痛首选,孕妇慎用 |
红花 | 辛,温;归心、肝经 |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 3-9g | 月经量多者忌用,孕妇禁用 |
当归 |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6-12g | 湿盛中满、大便溏泄者慎用 |
乳香 |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 | 3-10g | 胃弱者易致呕吐,需配伍健脾药 |
没药 | 苦、辛,平;归心、肝、脾经 |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 3-10g | 同乳香,孕妇忌用 |
自然铜 | 辛,平;归肝经 | 续筋接骨,散瘀止痛 | 10-15g(需先煅制) | 不可久服,损伤后期使用更佳 |
骨碎补 | 苦、温;归肝、肾经 | 补肾强骨,续伤止痛 | 10-15g | 阴虚火旺者慎用 |
中草药的使用形式
中草药治疗跌打损伤可通过内服与外用结合,实现“内外同治”。
内服制剂
内服药物通过全身调理,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瘀血吸收,常用剂型包括汤剂(如“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熟地,活血化瘀基础方)、丸剂(如“跌打丸”,以三七、乳香、没药等组成,适用于瘀血肿痛)、药酒(如“三七酒”,三七、白酒浸泡,活血通络,适合慢性损伤恢复期),内服需辨证施治,如气虚血瘀者可加黄芪、党参;瘀血化热者可加金银花、连翘。
外用制剂
外用药物直接作用于损伤部位,起效迅速,可缓解局部症状,常见形式包括:
- 膏药:如“狗皮膏”,含当归、红花、乳香等,贴于患处,活血止痛,适用于慢性劳损;
- 药粉:如“七厘散”,由血竭、麝香、冰片等组成,外敷或调敷,用于急性期消肿止痛;
- 药酒/药油:如“正骨水”,含草乌、栀子、红花等,涂抹后按摩,舒筋活络;
- 鲜药外敷:取新鲜蒲公英、马齿苋捣烂外敷,清热解毒,适用于损伤后红肿热痛明显者。
使用注意事项
- 急性期与恢复期用药有别:损伤24-48小时内(急性期),应以冷敷为主,避免热敷或使用活血化瘀力过强的药物(如红花、麝香),防止加重肿胀;48小时后(恢复期),可外用活血化瘀药促进瘀血吸收。
- 禁忌人群:孕妇禁用活血化瘀类(如红花、没药)及有毒药物(如麝香);皮肤破损处外用需先消毒,避免感染;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内服药物(如乳香、没药可能刺激胃肠道)。
- 配合休息与护理:中草药治疗需结合制动休息(如扭伤后减少活动),避免加重损伤;同时注意饮食清淡,忌生冷、辛辣及饮酒,以免影响药效。
- 严重损伤需及时就医:若出现骨折、脱位、大血管损伤等情况,应先进行西医处理(如复位、固定),中草药作为辅助治疗,不可替代正规医疗。
相关问答FAQs
Q1:跌打损伤后立即用中草药外敷可以吗?
A1:不建议立即外敷活血化瘀类中草药,损伤初期(24-48小时内),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若此时使用红花、三七等活血药,可能加重出血和肿胀,正确做法是先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收缩血管,48小时后再外用七厘散、云南白药等活血化瘀药物,促进瘀血消散。
Q2:中草药治疗跌打损伤需要多长时间见效?
A2:见效时间与损伤程度、用药方式及个体差异相关,轻度扭挫伤(如脚踝扭伤),外用药膏后1-2天可缓解疼痛,肿胀3-5天消退;中度损伤(如韧带拉伤),配合内服汤剂,约1周症状明显改善;重度损伤(如合并肌腱断裂),需结合西医治疗,中草药作为辅助,恢复周期可能长达2-4周,若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