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血”则是滋养脏腑、经络、形体的重要物质基础,二者相互依存,气血充足则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反之则易出现乏力、头晕、心悸、面色萎黄等症状,补气补血是中医调理体质的常用方法,以下从补气、补血及气血双补三个维度,介绍常见药材及其功效、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补气药材
补气药材主要针对气虚证,常见症状包括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不活动时出汗)、舌淡苔白等。
-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大补元气,复脉固脱,适用于气虚欲脱、体虚欲脱(如大失血后、重症恢复期),也可用于脾肺气虚(食欲不振、久咳虚喘),现代研究含人参皂苷,能增强免疫力、抗疲劳,但实热、湿热体质(舌苔黄腻、口干口苦)不宜用,用量一般3-9g,煎服或研末吞服。
-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适合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自汗、气虚水肿(如慢性肾炎蛋白尿),含黄芪甲苷,能调节免疫、利尿降压,用量9-30g,生黄芪偏于固表止汗,蜜黄芪偏于补中益气。
-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药性平和,适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咳嗽痰少)、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心悸),含党参多糖,能增强造血功能、抗溃疡,用量9-30g,可单独煮水或炖肉。
-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适合脾虚湿盛(腹胀便溏、痰多)、脾虚自汗,含白术内酯,能调节肠道功能、抗炎,用量6-12g,炒白术偏于健脾燥湿,生白术偏于利水。
-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适合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含淀粉酶、黏液蛋白,能健脾助消化、保护胃黏膜,可日常食用(煮粥、蒸羹),用量15-30g。
补血药材
补血药材主要针对血虚证,常见症状包括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苔白等。
-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适合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痛经、血虚肠燥便秘(如老年性便秘),含阿魏酸、挥发油,能促进造血、调节子宫收缩,用量6-12g,酒当归偏于活血,当归身偏于补血。
-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髓填精,适合血虚萎黄、肝肾阴虚(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精血亏虚(须发早白、头晕耳鸣),含地黄苷、梓醇,能增强造血、抗衰老,用量9-15g,砂仁拌制可防滋腻碍胃。
-
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适合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自汗盗汗,含芍药苷,能解痉、镇痛、调节免疫,用量6-15g,炒白芍偏于柔肝止痛。
-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适合血虚萎黄、虚劳咯血、崩漏下血、阴虚燥咳(如干咳少痰),含胶原蛋白、氨基酸,能促进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用量3-9g,烊化兑服(用黄酒或开水化开),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慎用。
-
龙眼肉(桂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适合心脾两虚(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血虚萎黄,可日常食用(煮粥、泡茶),用量9-15g,湿热体质(舌苔黄腻)不宜多服。
气血双补药材
气血同源,血虚日久常伴气虚,气虚日久亦致血虚,需气血双补。
-
党参+当归:党参补气,当归补血,二者配伍(如“当归补血汤”原方为黄芪+当归,但党参黄芪常相须为用),适合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
-
八珍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汤,补气)、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四物汤,补血)组成,是经典气血双补方,适合气血两虚导致的头晕乏力、月经量少。
-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虽以补益肝肾为主,但能“平补阴阳”,兼有补血作用,适合气血不足导致的视力模糊、腰膝酸软,可日常泡水、煲汤,用量6-12g。
常用补气补血药材一览表
类别 | 药材名称 | 核心功效 | 适用人群 | 参考用量 | 注意事项 |
---|---|---|---|---|---|
补气 | 人参 |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 气虚欲脱、重症恢复期 | 3-9g | 实热、湿热体质禁用 |
黄芪 |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 气虚乏力、自汗、中气下陷 | 9-30g | 表实邪盛(无汗)、热毒炽盛者慎用 | |
党参 |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 脾肺气虚、气血两虚 | 9-30g | 气滞、湿热者慎用 | |
补血 | 当归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血虚萎黄、月经不调、便秘 | 6-12g | 湿盛中满、大便溏泄者慎用 |
熟地黄 | 补血滋阴,益髓填精 | 血虚萎黄、肝肾阴虚 | 9-15g |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 |
阿胶 |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 血虚萎黄、虚劳咯血、阴虚燥咳 | 3-9g |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慎用 | |
气血双补 | 党参+当归 | 补气养血 | 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 | 各9-15g | 湿热体质者不宜 |
八珍汤 | 益气补血 | 气血两虚导致的头晕乏力、月经量少 | 按方剂比例煎煮 | 感冒发热者暂停服用 |
相关问答FAQs
Q1:补气补血药材适合所有人吗?
A:并非所有人适合,补气药材(如人参、黄芪)性多温燥,实热体质(舌苔黄腻、口干口苦、便秘)、湿热体质(面油、大便黏滞)服用后易“火上浇油”,出现口舌生疮、出血等;补血药材(如熟地、阿胶)滋腻,脾胃虚弱(腹胀、便溏)者服用后可能加重消化负担,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服用。
Q2:补气补血药材可以长期服用吗?
A: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补气补血需辨证论治,长期服用单一或过量药材可能导致机体失衡,如过量人参引发“人参滥用综合征”(血压升高、失眠);长期阿胶可能滋腻碍胃,导致食欲不振,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变化调整用药,一般以1-3个月为一个疗程,症状改善后可停药或改为食疗调理(如红枣、桂圆、山药等日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