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作为中药材,功效、用法及禁忌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传统以河南怀庆地区所产者道地,故又名“怀地黄”,其性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是临床常用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类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医籍对其功效论述颇详,现代药理学研究也为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地黄 中药材

植物形态与采收加工

地黄为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灰白色柔毛,根茎肥厚,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棕黄色或灰棕色,具横纹,叶通常基生,莲座状,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钝锯齿,叶面绿色,叶背被毛,花茎直立,总状花序,花冠筒状微弯,紫红色或淡紫色,蒴果卵圆形,种子多数。

生地黄的采收分鲜地黄与生地干:鲜地黄通常在秋季采挖,除去根茎、泥沙,洗净,用时切厚片或绞汁;生地干则将鲜地黄烘焙至八成干,捏成团块,继续干燥至足干,即成“生地黄”,又称“干地黄”,传统认为,鲜地黄清热凉血力强,生地黄则滋阴养血力佳,炮制不同,功效侧重有异。

性味归经与核心功效

生地黄性寒,味甘、苦,寒能清热,甘能滋腻,苦能泄降,入心、肝、肾经,核心功效可概括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凉血止血”。

清热凉血

温热病邪入营血,症见身热夜甚、口干舌绛、烦躁不安,或斑疹隐隐,生地黄能清营分之热,凉血分之毒,常与玄参、丹皮、赤芍同用,如清营汤(《温病条辨》);若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崩漏,可配伍侧柏叶、茜草、白茅根,增强凉血止血之效。

生地黄 中药材

养阴生津

热病伤阴或阴虚内热,症见口干咽燥、消渴、潮热盗汗、肠燥便秘,生地黄甘寒质润,能滋养阴液,生津止渴,如治热病津伤之便秘,常与玄参、麦冬配伍,增液汤(《温病条辨》);治消渴症(如糖尿病),可配山药、黄芪、天花粉,养阴生津以止渴。

凉血止血

血热出血无论上部(如吐血、咯血)或下部(如便血、尿血、崩漏),均可应用,因其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止血而不留瘀,如治吐血,常与白茅根、侧柏叶同用;治崩漏,配阿胶、艾叶,标本兼顾。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生地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环烯醚萜苷类(如梓醇、桃叶珊瑚苷、地黄苷)、苯乙醇苷类(如毛蕊花糖苷)、糖类(如水苏糖、棉子糖)、微量元素(如铁、锌、锰)及多种有机酸,其药理作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降血糖作用:梓醇是生地黄降血糖的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等途径降低血糖,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防治作用。
  2. 免疫调节:生地黄多糖和毛蕊花糖苷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因子分泌,对免疫抑制状态有改善作用。
  3. 抗炎与抗氧化:毛蕊花糖苷、梓醇等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对心血管、神经系统保护作用显著。
  4. 凝血与止血:生地黄提取物可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聚集,同时通过抑制纤溶系统活性,达到止血目的,且其凉血特性可避免“止血留瘀”之弊。
  5. 保护肝肾:生地黄能减轻药物(如顺铂)或化学毒素引起的肝、肾组织损伤,降低转氨酶、肌酐水平,促进肝细胞再生。

临床应用与配伍禁忌

(一)临床应用

  1. 温热病:用于外感热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症见低热不退、口干舌燥,常与青蒿、鳖甲、知母同用(如青蒿鳖甲汤);若热入心包,神昏谵语,可配犀角、连翘、玄角(即犀角地黄汤)。
  2. 消渴病:适用于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症见口渴多饮、五心烦热、乏力,常与天花粉、葛根、黄连配伍,如消渴方(《丹溪心法》)。
  3. 出血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热型),症见皮肤瘀斑、鼻衄、齿衄,可配水牛角、赤芍、丹皮,增强凉血止血效果。
  4.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属阴虚阳亢者,症见头晕耳鸣、心悸失眠,常与夏枯草、牛膝、丹参同用,滋阴潜阳、活血通脉。

(二)配伍禁忌

生地黄性寒滋腻,脾胃虚寒、湿滞中焦者慎用,以免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生地黄黏腻碍胃,若配伍砂仁、陈皮等理气药,可减轻滋腻之性,避免脾胃不适。

生地黄 中药材

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功效对比

为明确三者差异,特整理如下表:

药材名称 性味 功效特点 临床应用举例
鲜地黄 甘、苦,大寒 清热凉血力强,生津润燥 温病热入营血,高热、口渴、舌绛;血热出血,鲜品捣汁服
生地黄(干) 甘、苦,寒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滋而不腻 热病伤阴,消渴,肠燥便秘;阴虚内热,潮热盗汗
熟地黄 甘,微温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血虚萎黄,心悸失眠;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相关问答FAQs

Q1:生地黄和熟地黄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炮制后功效变化这么大?
A:生地黄与熟地黄同源但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差异显著,生地黄是鲜地黄干燥而成,性寒凉,长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则需将生地黄加黄酒反复蒸晒至九蒸九晒,性转温,药味由苦变甘,功专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炮制过程中,梓醇等环烯醚萜苷类成分部分水解,转化成更易吸收的苷元,同时产生新的活性成分(如5-羟甲基糠醛),寒凉之性减弱,滋腻之性增加,故生地黄“凉”,熟地黄“补”。

Q2:生地黄可以长期服用吗?有哪些注意事项?
A:生地黄是否可长期服用需辨证论治,若属阴虚血热体质(如慢性肝炎、糖尿病阴虚型),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配伍使用(通常1-3个月),但需定期监测脾胃功能;若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长期服用易加重寒湿,不建议单用,生地黄含梓醇等成分,过量可能引起腹泻、腹痛,建议常规用量10-30g(鲜品30-60g),并避免与萝卜、大蒜等破气食物同服,以免影响药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什么药材能补气补血?常见补气补血药材解析
« 上一篇 昨天
当前安徽亳州中药材价格近期主要波动原因及未来走势如何具体分析?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