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药材大全收录了哪些道地及特色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四川作为中国中医药资源大省,素有“川药之乡”的美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中药材资源,四川盆地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川西高原高寒阴湿,横断山区垂直气候差异显著,从亚热带到寒温带气候类型齐全,为不同药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统计,四川境内中药材资源超过3000种,其中载入《中国药典》的品种达500余种,道地药材30余种,形成了以“川药”为核心的独特药材体系,在全国中药材产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川的药材大全

四川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是四川药材的精华,因特定产区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栽培技术,具有独特的品质和疗效,以下为代表性道地药材一览: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主要产地 特点
川贝母 甘、苦,微寒;归肺、心经 润肺止咳,化痰散结 阿坝、甘孜、凉山 分松贝(“怀中抱月”)、青贝(鳞叶二瓣)、炉贝(黄白相间),治虚劳久咳、燥痰热咳
川芎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都江堰、崇州、彭州 “血中之气药”,香气浓郁,治头痛、胸痹、痛经
川黄连 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雅安、峨眉山、乐山 “雅连”品质最优,味连多分枝,治湿热痞满、高热神昏
川牛膝 苦、酸,平;归肝、肾经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 雅安、乐山、凉山 直条肥大,断面呈点状维管束,治经闭癥瘕、腰膝酸痛
川木香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甘孜、阿坝、甘洛 根圆柱形,有“油头”,治脘腹胀痛、泻痢里急后重
川附子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江油、平武、青川 “附子之乡”江油所产为道地,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不同炮制,治亡阳厥逆、阳虚水肿

大宗常用药材

除道地药材外,四川还盛产多种需求量大、应用广泛的中药材,支撑着全国中药市场供应。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主要产地 特点
天麻 甘,平;归肝经 平肝息风,止痉 雅安、乐山、宜宾 野生家种均可,“鹦哥嘴”明显,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
麦冬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绵阳、三台、射洪 “川麦冬”为道地,质柔韧,半透明,治肺燥干咳、津伤口渴
丹参 苦,微寒;归心、肝经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 中江、什邡、安岳 “川丹参”根条粗壮,断面红棕,治冠心病、心绞痛、月经不调
白芷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 遂宁、南充、资阳 “川白芷”质硬体重,香气浓郁,治风寒感冒、头痛鼻塞
半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达州、巴中、广安 “川半夏”圆球形,表面白色,治痰多咳喘、梅核气
鱼腥草 辛,微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成都、眉山、德阳 全株有鱼腥气,鲜用或干用,治肺痈吐脓、湿热淋证

特色民族药材

四川是多民族聚居区,藏、彝、羌等民族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民族药材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用药体系。

四川的药材大全

  • 冬虫夏草:主产于阿坝、甘孜、凉山高原,虫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体内,形成“虫体+子座”结构,性甘平,归肺、肾经,补肺益肾、止血化痰,为名贵滋补药材,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
  • 红景天:生长于甘孜、阿坝海拔3000米以上高山,性甘、苦,平,归肺、心经,益气活血、通脉平喘,抗缺氧、抗疲劳,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肺虚咳嗽。
  • 马钱子:彝药常用,主产于凉山、攀枝花,性苦、寒,有大毒,归肝、脾经,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打损伤(需炮制后使用)。
  • 重楼:羌药、藏药常用,凉山、雅安分布较多,性苦、微寒,归肝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
  • 独一味:藏药特色,主产于阿坝、甘孜高海拔地区,性苦、微寒,归肝、肾、心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跌打损伤、筋骨扭伤、风湿痹痛。
  • 羌活:羌族用药,阿坝、甘孜、绵阳山区均有,性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

四川药材产业发展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四川已形成从种植、加工到研发、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全省建有中药材GAP(良好农业规范)基地50余个,覆盖川芎、附子、麦冬等大宗品种,都江堰“川芎之乡”、江油“附子之乡”、中江“丹参之乡”等享誉全国,四川推动中药饮片标准化生产,培育了新绿色药业、好医生药业等龙头企业,年中药产业产值超千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和加工基地,四川加强道地药材保护与品牌建设,“川芎”“川附子”“川麦冬”等20余个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进一步提升了“川药”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关问答FAQs

问:四川道地药材“川贝母”和浙贝母、土贝母在功效和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答:川贝母性偏润,分松贝、青贝、炉贝,主润肺止咳、化痰散结,适用于虚劳久咳、燥咳、肺热咳嗽及瘰疬疮肿,尤其适合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者;浙贝母性偏寒,清热化痰、开郁散结,适用于风热咳嗽、肺热痰稠、瘰疬疮毒,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壅盛之咳;土贝母性寒,解毒散结、消肿排脓,多用于乳痈、疮疡肿毒、瘰疬未溃,偏重于解毒消痈,三者功效侧重不同,临床需辨证选用。

问:四川在保障中药材种植品质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四川主要通过四方面保障品质:一是推行GAP标准化种植,统一种子种苗、种植技术、采收加工流程,建立从田间到基地的质量管控体系;二是加强道地药材保护,划定道地产区范围,对“川芎”“附子”等地理标志产品实施原产地保护;三是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利用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实现药材种植、加工、流通全程可追溯,确保来源可查、质量可控;四是加强科研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如川芎“90-1”号),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减少农药残留,提升药材安全性和有效成分含量。

四川的药材大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籽
« 上一篇 昨天
便秘的中草药有效吗?哪些更对症?怎么用才安全?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