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 (L.) Cuss.的干燥成熟果实,是临床常用的中药材,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蛇床”,后世因形似床而称“蛇床子”,其性温,味辛、苦,有小毒,归肾经、脾经、肝经,具有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止痒之效,内服外用皆宜,应用广泛。
来源与性状
蛇床子一年生草本,高30-80cm,根圆柱形,茎直立,多分枝,表面有纵沟纹,叶二至三回羽状复叶,最终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边缘具白色刚毛;叶鞘膜质,半抱茎,复伞形花序直径2-7cm,伞辐8-16,无毛;总苞片6-10,线形,边缘有白色刚毛;小总苞片4-6,线形,花白色,花瓣5,先端向内折卷,雄蕊5,与花瓣互生;子房下位,花柱2,花柱基短圆锥形,双悬果椭圆形,长2-4mm,宽1-2m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顶端有5个薄而微弯的果棱,横切面略呈五边形,5个棱槽中各有一油管,合生面有2个油管,果皮松脆,种仁类白色,富油性,气香,味辛、微苦,搓之有麻舌感。
主产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川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以颗粒饱满、色灰黄、香气浓者为佳。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性温,味辛、苦;有小毒,归肾经、脾经、肝经。
功效: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止痒。
主治:
- 肾阳虚衰之阳痿、宫冷不孕、寒湿带下、腰膝酸软:蛇床子温肾助阳,常配伍菟丝子、五味子、巴戟天等,如《千金要方》蛇床子散;治宫冷不孕,可配当归、吴茱萸、川芎。
- 湿疹、疥癣、阴部湿痒、滴虫性阴道炎:外用燥湿杀虫止痒,单用或配苦参、白鲜皮、黄柏等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治阴囊湿疹,可配枯矾、硫黄、轻粉外涂。
- 寒湿痹痛、肢体冷痛:能温经散寒,除湿止痛,常配独活、威灵仙、苍术等煎服。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蛇床子的活性成分复杂,主要包括香豆素类、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等,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
成分类别 | 主要成分 | 药理作用 |
---|---|---|
香豆素类 | 蛇床子素(osthol)、欧前胡素(imperatorin)、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 | 抗炎、镇痛、抑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皮肤真菌)、解痉、平喘、增强免疫 |
挥发油 | 蛇床烯(cnidilin)、蒎烯(pinene)、柠檬烯(limonene) | 驱虫、局部麻醉、抑制皮肤真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
黄酮类 | 蛇床定(cnidicin)、花椒酚(xanthoxylol) | 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 |
有机酸及其他 | 蛇床子酸(cnidic acid)、多糖、甾醇 | 调节内分泌(雄激素样作用)、抗过敏、促进伤口愈合 |
主要药理作用:
- 性激素样作用:蛇床子素、蛇床子酸等成分可促进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增加雄激素分泌,改善肾阳虚症状,如阳痿、性功能减退。
- 抗炎与免疫调节: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如PGE₂、TNF-α),减轻炎症反应;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调节免疫平衡。
- 抑菌与抗病毒:对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阴道滴虫、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外用可控制感染、止痒。
- 局部麻醉与止痒:挥发油中的蛇床烯等成分可阻滞神经冲动传导,缓解瘙痒、疼痛,改善局部症状。
临床应用与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熏洗、研末调敷或制成栓剂、酊剂。
临床应用示例:
- 男性性功能障碍:蛇床子10g,菟丝子15g,五味子6g,枸杞子12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肾阳虚之阳痿、早泄。
- 妇科疾病:蛇床子30g,苦参20g,白鲜皮15g,黄柏10g,煎汤熏洗外阴,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适用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瘙痒。
- 皮肤疾病:蛇床子、地肤子各30g,白矾15g,煎汤外洗,适用于湿疹、神经性皮炎、疥疮。
使用注意
- 禁忌人群:阴虚火旺者忌服(症见潮热盗汗、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孕妇慎用(因其有兴奋子宫作用);皮肤破损处慎用外敷,避免刺激。
- 不良反应:过量内服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外用可能接触性皮炎,出现红肿、瘙痒,需立即停用。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皂荚及其制剂同用(十八反、十九畏);不宜与寒凉药长期配伍,以免助阳伤阴。
相关问答FAQs
Q1:蛇床子可以长期服用吗?
A1:不建议长期连续服用,蛇床子性温,长期服用可能耗伤阴液,导致口干、咽痛、便秘等阴虚火旺症状;其含有的香豆素类成分在体内蓄积可能增加肝肾代谢负担,若需长期使用(如慢性肾阳虚调理),应在医师指导下辨证论治,定期复诊,并配伍滋阴药(如麦冬、生地)以平衡药性,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1个月为宜。
Q2:蛇床子外用治疗湿疹时,需要注意什么?
A2:外用蛇床子治疗湿疹需注意以下几点:① 辨证适用:仅适用于湿热或寒湿型湿疹(表现为瘙痒、渗出、皮色暗红或淡红),对急性渗出明显或伴有感染者,需先控制炎症,避免刺激加重;② 浓度控制:煎汤外洗时,蛇床子用量不宜过大(一般30-50g/次),浓度过高可能刺激皮肤;③ 观察反应:首次使用后需观察局部皮肤,若出现红肿、灼热、水疱加剧等过敏现象,立即停用并清水冲洗;④ 配合基础治疗:严重湿疹需在医师指导下联合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单纯外用蛇床子难以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