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作为中草药家族中的瑰宝,自古便享有“百草之王”的美誉,其应用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在中医理论中,“参”类药材多以补气、养阴、生津为主要功效,因药性平和或温凉各异,适用于多种虚证调理,是历代医家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常用药材,常见的“参”类药材包括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沙参等,它们虽同属“参”名,但在来源、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上各有侧重,需根据体质和症状辨证选用。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性温,味甘、微苦,归脾、肺、心、肾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之效,适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危重症候,也可用于脾肺气虚、体虚欲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现代研究表明,人参含有人参皂苷、多糖、挥发油等成分,能增强免疫力、抗疲劳、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功能,但需注意,实证、热证及体质壮实者忌用,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失眠等不良反应。
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性凉,味甘、微苦,归心、肺、肾经,功能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其补气之力虽逊于人参,但长于养阴清热,尤其适合气阴两虚所致的烦渴、口干、乏力、咳嗽痰少等症状,也常用于热病伤津、内热消渴、肺虚久咳等症,西洋参药性偏凉,故脾胃虚寒、阳虚体质者慎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性平,味甘,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生津养血的功效,其药力较为平和,补而不燥,适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四肢乏力、气短咳嗽、气血两亏、面色萎黄等症,是临床常用的补气健脾良药,现代研究发现,党参含党参多糖、皂苷、生物碱等,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溃疡、调节胃肠功能,实证、热证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经,功能补气生津、健脾润肺,其药力缓和,以清补见长,适合气阴不足、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心悸自汗、口干咽燥等症,尤其适用于小儿脾虚食少、病后体虚及老人气阴两虚的调理,太子参补气不温燥,养阴不滋腻,性质平和,老少皆宜,但气虚发热及实热证者慎用。
沙参分为南沙参和北沙参,南沙参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北沙参为伞形科珊瑚菜属植物,二者性味相近,均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功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南沙参偏于清肺化痰,适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咽干喉痛;北沙参偏于养胃生津,适用于胃阴不足、津伤口渴、食少呕吐、阴虚发热等症,风寒咳嗽及脾胃虚寒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为更直观区分不同“参”类药材的特点,特整理如下表格:
药材种类 | 性味归经 | 主要功效 | 适用人群 | 使用禁忌 |
---|---|---|---|---|
人参 | 甘微苦温,脾肺心肾 |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 气虚欲脱,脾肺气虚,心悸失眠 | 实证、热证,体质壮实者忌用 |
西洋参 | 甘微苦凉,心肺肾 |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 气阴两虚,热病伤津,肺虚久咳 | 脾胃虚寒,阳虚体质者慎用 |
党参 | 甘平,脾肺 |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生津养血 | 脾肺气虚,气血两亏,食少便溏 | 实证、热证,不宜与藜芦同用 |
太子参 | 甘微苦平,脾肺 | 补气生津,健脾润肺 | 气阴不足,小儿脾虚,病后体虚 | 气虚发热,实热证者慎用 |
沙参 | 甘微寒,肺胃 |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 肺热燥咳,胃阴不足,津伤口渴 | 风寒咳嗽,脾胃虚寒者忌用 |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参”类药材普遍含有皂苷、多糖、黄酮类活性成分,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抗氧化、抗疲劳、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等多种作用,人参皂苷Rg1能增强学习记忆能力,西洋参多糖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党参提取物对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这些研究为“参”类药材的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拓展了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参”类药材虽为补益之品,但并非人人适宜,使用时需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根据自身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种类,避免盲目进补,如需长期服用,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关问答FAQs
Q1:普通人可以每天喝参茶吗?
A1:不建议普通人盲目每天喝参茶,参类药材药性有温凉之分,如人参性温,适合气虚体质;西洋参性凉,适合气阴两虚,健康人群或体质平和者长期服用可能导致阴阳失衡,出现口干、失眠、便秘等不良反应,若需保健,建议先辨体质,小剂量间断服用,或咨询中医师后选择合适药材。
Q2:人参和西洋参怎么选?什么情况下不能混用?
A2:选用人参还是西洋参需根据体质和症状:气虚明显、畏寒肢冷、脉微欲脱者选人参(如大病初愈、体虚欲脱);气阴两虚、口干咽燥、手心发热者选西洋参(如更年期综合征、长期熬夜),二者不能混用的情况包括:实证、热证者禁用人参,脾胃虚寒者禁用西洋参;且人参温补助火,西洋参滋腻碍胃,若同用可能加重热证或脾胃不适,需在医师指导下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