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支肺气肿中医治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慢支肺气肿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的简称,属于中医学“肺胀”“喘证”“咳嗽”等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脾、肾,核心病机为肺、脾、肾三脏虚损,痰浊、瘀血互结,导致肺气胀满、宣降失常,中医治疗强调“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化痰、降气、平喘),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补肺、健脾、益肾),通过内服中药、外治法、调护等多维度综合调理,可改善症状、减少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慢支肺气肿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慢支肺气肿的辨证需结合病程长短、咳痰喘特点及全身症状,分为以下常见证型,治疗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为基本原则。

证型 主要症状 治法 代表方药 常用药味
风寒袭肺 咳喘声重、咳痰稀薄色白、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杏仁、桔梗、荆芥、紫菀、百部、陈皮、甘草
痰热郁肺 喘息气粗、咳嗽痰黄黏稠、咯痰不爽、胸胁胀满、身热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清气化痰丸合麻杏石甘汤 黄芩、桑白皮、瓜蒌、半夏、陈皮、石膏、麻黄、杏仁、鱼腥草
痰浊阻肺 咳嗽痰多、色白黏腻、咯吐不利、胸闷气喘、脘痞纳呆、倦怠乏力、舌苔白腻、脉滑 健脾燥湿、化痰降气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半夏、陈皮、茯苓、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甘草
肺肾气虚 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气短不足以息、动则喘甚、声低气怯、自汗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补肺益肾、纳气平喘 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人参、黄芪、胡桃肉、冬虫夏草、熟地、五味子、苏子、款冬花
肺肾阴虚 喘咳气促、动则尤甚、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酸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养肺肾、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 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五味子

中医特色外治法

除内服中药外,中医外治法可通过刺激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辅助改善咳痰喘症状,尤其适用于老年体弱或不愿长期服药者。

穴位贴敷(冬病夏治/冬病冬治)

  • 原理:依据“天人相应”理论,在“三伏”“三九”等节气,将中药贴敷于特定穴位,通过药物渗透和经络刺激,达到扶正祛邪、调理肺脾肾功能。
  • 穴位:肺俞(双)、膏肓(双)、脾俞(双)、肾俞(双)、膻中、定喘。
  • 药物: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等,研末后用姜汁调制成膏状。
  • 方法:每次贴敷2-4小时,局部微红热为度,每7-10天1次,3次为一疗程。

针灸与艾灸

  • 针灸:主穴选肺俞、膻中、定喘、天突、列缺、太渊,配穴取脾俞、足三里(健脾化痰)、肾俞、太溪(补肾纳气),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 艾灸:适用于虚寒证型,取肺俞、膏肓、肾俞、关元等穴,用艾条温和灸或隔姜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可温阳散寒、化痰平喘。

拔罐与走罐

  • 部位:背部膀胱经(大杼至大肠俞)、督脉(大椎至长强)。
  • 方法:留罐法(每罐5-10分钟)或走罐法(沿经络来回推动至皮肤潮红),适用于痰浊阻肺、风寒袭肺证,可疏通经络、祛风散寒、化痰止咳。

中药雾化吸入

  • 药物:选用麻黄、杏仁、甘草、地龙、金银花等具有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作用的中药,煎煮后过滤取液,通过雾化器吸入,直达病所,起效迅速,适用于急性发作期喘息明显者。

食疗药膳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根据证型选用食疗方可辅助调理:

慢支肺气肿中医治疗

  • 气虚证:黄芪山药粥(黄芪15g、山药30g、粳米50g,煮粥食用),补肺健脾。
  • 阴虚证:百合银耳羹(百合15g、银耳10g、冰糖适量,炖服),滋阴润肺。
  • 痰多证:陈皮薏米粥(陈皮10g、薏米30g、粳米50g,煮粥食用),理气化痰。

调护与预防

中医治疗慢支肺气肿需结合“三分治,七分养”,日常调护对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情志调畅

肺胀患者常因病程长、易反复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悲则气消”,情绪波动可诱发或加重喘咳,应通过心理疏导、听音乐、练书法等方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起居有常

  • 避风寒:避免寒冷、干燥、雾霾天气外出,外出时戴口罩,注意颈项、背部保暖,防止外邪侵袭。
  • 适寒温: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湿度50%-60%),避免过度依赖空调或暖气。

饮食调理

  • 原则:清淡易消化,忌生冷、辛辣、油腻、海发物(如虾蟹、辣椒、肥肉),戒烟限酒。
  • 辨证施膳:痰多者食陈皮、萝卜、梨;气虚者食山药、大枣、蜂蜜;阴虚者食百合、银耳、枇杷。

运动锻炼

  • 方式:选择舒缓的有氧运动,如八段锦(重点练习“两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须单举”)、太极拳、腹式呼吸训练(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7-9次/分钟,每次10-15分钟)。
  • 原则: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以不引起气喘为度,增强肺功能及体质。

中西医结合注意事项

慢支肺气肿患者需明确中医治疗为重要补充,而非替代西医常规治疗,急性发作期(如合并感染、呼吸衰竭)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控制病情,缓解期可在西医基础上配合中医扶正固本,减少复发,长期使用激素者,中医可辅以滋阴补肾(如六味地黄丸)减轻副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避免冲突。

慢支肺气肿中医治疗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慢支肺气肿患者能进补吗?如何进补才合适?
解答:需根据辨证结果决定是否进补及进补类型,气虚(易疲劳、自汗、气短)者可补气,如用党参、黄芪、山药煮粥;阴虚(口干、潮热、盗汗)者宜滋阴,如沙参、麦冬、百合炖汤;痰多者不宜过早进补,需先化痰(如陈皮、茯苓),避免“闭门留寇”,进补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使用人参、鹿茸等温燥药材,以免助火生痰。

问题2:中医外治法(如三伏贴)能根治慢支肺气肿吗?
解答:中医外治法(如三伏贴、针灸)可通过调节体质、改善症状减少发作,但慢支肺气肿是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外治法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需长期坚持(一般3年以上),配合内服中药、调护及必要的西医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尤其对预防和减少冬季发作效果显著。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银屑病课件
« 上一篇 08-29
中医治疗脚底痛的方法
下一篇 » 08-2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