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中药材有哪些独特功效与使用禁忌?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4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杞根皮”,后世因取其根皮剥露外,内色黄白,形似骨,故名“地骨皮”,其性味甘、寒,归肺、肾、肝经,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之功效,临床常用于阴虚发热、盗汗骨蒸、肺热咳嗽、咯血、内热消渴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骨皮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压、解热、抗菌、免疫调节等作用,其应用范围从传统中医药延伸至现代临床保健及食品领域。

地骨皮中药材

地骨皮的来源与性状

地骨皮的原植物为枸杞或宁夏枸杞,两者形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宁夏枸杞叶、花、果均较大,果实甘甜;枸杞叶、花、果较小,味微苦,地骨皮于春、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或低温干燥,药材呈筒状或槽状,长短不一,厚0.1-0.3cm,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纵裂纹及细小的横向裂纹,栓皮易脱落,露出内表面的黄白色纤维;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以皮厚、块大、无木心、色黄棕者为佳。

地骨皮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淡,归肺经、肾经、肝经。

功效主治

  • 凉血除蒸:用于阴虚发热、盗汗骨蒸,地骨皮能清虚热、退骨蒸,常与知母、黄柏、秦艽等配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地骨皮散,治疗阴虚发热、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等症;若治盗汗,可与浮小麦、麻黄根同用,如《丹溪心法》之当归六黄汤,加地骨皮以增强清退虚热之功。
  • 清肺降火:用于肺热咳嗽、咯血,地骨皮能清泄肺热,使肺气清肃,常与桑白皮、甘草、粳米同用,如《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泻白散,治疗肺热喘咳、气急痰稠;若肺热咯血,可配伍白茅根、侧柏叶以凉血止血。
  • 生津止渴:用于内热消渴,地骨皮能清热生津,常与天花粉、麦冬、五味子等配伍,治疗消渴病口渴多饮、尿频量多,现代临床常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

地骨皮的化学成分

地骨皮的药理作用与其所含化学成分密切相关,主要成分包括以下几类:

成分类别 主要成分举例 生物活性
生物碱类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 抗炎、抗过敏、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糖
多糖类 枸杞多糖(LBP)、地骨皮多糖 增强免疫力、抗氧化、降血糖、保护肝脏
有机酸类 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 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
香豆素类 东莨菪素、东莨菪苷、花椒内酯 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
酚类及黄酮类 咖啡酸、绿原酸、槲皮素、山奈酚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保护心血管
微量元素 锌(Zn)、铁(Fe)、铜(Cu)、硒(Se) 参与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力,抗氧化

地骨皮的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地骨皮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降血糖作用

地骨皮提取物中的生物碱(如苦参碱)和多糖类成分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的血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有关,临床研究表明,地骨皮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西药用量。

降血压与降血脂作用

地骨皮中的有机酸(如亚油酸)和生物碱成分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从而产生降压作用;其多糖和黄酮类成分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具有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地骨皮中药材

解热与抗炎作用

地骨皮中的香豆素类成分(如东莨菪素)能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通过调节体温中枢发挥解热作用;其生物碱和酚类成分能抑制炎症介质(如TNF-α、IL-6)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急性炎症(如肿胀、渗出)和慢性炎症(如关节炎)均有抑制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地骨皮多糖(LBP)是重要的免疫调节成分,可激活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对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双向免疫调节作用,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抗菌与抗病毒作用

地骨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抗菌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蛋白质合成有关;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辅助治疗。

抗氧化与抗衰老作用

地骨皮中的黄酮类、酚类及微量元素(如硒)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生成,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延缓衰老。

地骨皮的临床应用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地骨皮单味或配伍天花粉、麦冬、黄芪等,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尤其适用于阴虚热盛型患者,可改善口渴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于糖尿病肾病,地骨皮可通过降低血糖、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发挥保护作用。

呼吸系统疾病

  • 肺热咳嗽:地骨皮配伍桑白皮、甘草、粳米(泻白散),治疗肺热喘咳、痰黄黏稠、气急胸闷;若兼有发热,可加黄芩、金银花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
  • 肺结核盗汗:地骨皮配伍浮小麦、麻黄根、煅牡蛎,治疗肺结核引起的阴虚盗汗、骨蒸潮热,可显著减少出汗量,改善低热症状。

高血压与高血脂

地骨皮配伍夏枯草、钩藤、决明子,可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肝阳上亢兼有热象者,可降低血压,改善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状;对于高血脂,配伍山楂、泽泻、何首乌,可调节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地骨皮中药材

皮肤病

地骨皮煎汤外洗或研末调敷,可用于治疗湿疹、接触性皮炎、银屑病等皮肤病,其抗菌、抗炎、止痒作用可缓解皮肤红肿、瘙痒、渗出等症状,内服地骨皮配伍生地、赤芍、丹皮,可治疗血热型痤疮、荨麻疹等。

地骨皮的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用;孕妇慎用(地骨皮性寒,可能刺激子宫);外感风寒咳嗽者忌用(以免寒邪凝滞)。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若与温里药(如干姜、附子)同用,需减量,以免降低清热功效。
  • 不良反应: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地骨皮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泻),一般停药后可自行缓解;部分人可能对地骨皮过敏,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地骨皮的现代研究进展

近年来,地骨皮的研究从传统经验转向现代药理、临床及制剂开发,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 制剂开发:地骨皮提取物已被制成片剂、胶囊、颗粒剂等现代制剂,如地骨皮降糖片、地骨皮降压胶囊,便于临床应用和患者服用。
  • 食品应用:地骨皮因其清热降火、生津止渴的功效,被应用于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饮料中,如地骨皮凉茶、地骨皮口服液,成为“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
  • 抗肿瘤研究:初步研究表明,地骨皮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成分对肝癌、肺癌、胃癌等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增殖、转移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关问答FAQs

Q1:地骨皮和枸杞子有什么区别?两者可以一起用吗?
A:地骨皮与枸杞子均为茄科植物枸杞的药用部位,但地骨皮是根皮,枸杞子是成熟果实,二者性味、功效不同,地骨皮性寒,味甘、淡,长于凉血除蒸、清肺降火,适用于阴虚发热、肺热咳嗽等症;枸杞子性平,味甘,长于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视力模糊等症,两者可配伍使用,如治疗阴虚火旺导致的盗汗、口干,可用地骨皮清虚热,枸杞子滋补肝肾,共奏标本兼顾之效,但需根据体质调整用量,避免寒凉过度。

Q2:地骨皮长期服用会有副作用吗?哪些人不适合长期服用?
A:地骨皮长期服用可能引起副作用,主要表现为:① 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因地骨皮性寒,易伤脾胃阳气;② 部分人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头晕等,需立即停药;③ 大剂量或长期服用可能影响肝肾功能,建议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以下人群不适合长期服用:① 脾胃虚寒、慢性腹泻患者;② 孕妇(可能刺激子宫);③ 体质虚寒、易感冒者;④ 正在服用抗凝药、降糖药的患者(地骨皮可能增强药物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长期服用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用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功能有哪些?传统功效与应用的奥秘探索
« 上一篇 今天
中草药书里的千年智慧,我们读懂了多少?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