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鸡(即白及)是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块茎是传统中药材,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在临床应用和保健品开发中需求旺盛,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减少,人工种植白鸡成为药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但科学规范的种植技术是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白鸡的生长特性
白鸡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适宜生长在海拔500-1500米的山地、林缘或坡地,忌强光直射和积水,其生长周期为3-4年,适宜温度15-25℃,空气湿度70%-80%,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土为佳,pH值5.5-6.5,白鸡的根状茎肉质,呈不规则菱形,每年春季萌发新芽,6-8月开花,9-10月果实成熟,地上部分霜后枯萎,地下块茎进入休眠期。
白鸡种植技术要点
选地整地
选择坡度≤15°、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以玉米、豆类作物为宜,避免与姜、芋等连作,整地时深耕25-30cm,清除石块、杂草,结合整地施基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0kg,耙细整平,作宽1.2-1.5m、高20cm的畦,畦间留30cm排水沟。
繁殖方法
白鸡主要采用块茎繁殖,也可分株繁殖,块茎繁殖选择当年生、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的块茎,切成2-3cm的小块,每块需带1-2个芽眼,切口用草木灰或多菌灵消毒后晾干1-2天,于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种植,按行距20-25cm、株距15-20cm开穴,穴深5-6cm,每穴放1-2块块茎,覆土3-4cm,稍压实后浇透水,亩用种茎100-150kg。
田间管理
(1)遮阴保墒:白鸡喜半阴,可在畦面覆盖秸秆、稻草或搭建1.5-2m高的遮阳网(遮光度40%-50%),夏季高温时避免强光灼伤幼苗,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含水量以60%-70%为宜,雨季及时排水防涝。
(2)中耕除草:出苗后每月中耕除草1次,前期浅耕避免伤根,后期逐渐加深,结合除草进行培土,防止块茎外露。
(3)水肥管理:白鸡喜肥,需分次追肥,第一次在5-6月展叶期,亩施稀薄人粪水1000kg或尿素10kg;第二次在7-8月块茎膨大期,亩施复合肥20kg+硫酸钾10kg;第三次在采挖前1个月,亩施磷钾肥15kg促进块茎成熟,每次施肥后浇水,避免肥料烧根。
(4)摘花除蕾:开花结果消耗养分,现蕾后及时摘除花蕾,集中养分供给块茎生长。
病虫害防治
白鸡常见病害有根腐病、叶斑病,虫害有地老虎、蛴螬等,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 根腐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8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00ml,7天1次,连用2-3次;
- 叶斑病:用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每10天1次,连喷2-3次;
- 地老虎: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拌麦麸制成毒饵,傍晚撒于田间诱杀;
- 蛴螬:用辛硫磷颗粒剂3kg/亩拌细土撒施,翻入土中。
采收与加工
白鸡种植3-4年后,于秋季10-11月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收,采挖时小心挖取块茎,避免损伤,清除泥土、须根,单个块茎重20-30g为佳,鲜块茎需及时加工,先置沸水中煮5-10分钟至无白心,捞出晒干或烘干,温度控制在60℃以下,期间翻动2-3次,至表皮皱缩、断面坚硬时即可,亩干品产量200-300kg。
白鸡种植经济效益分析
以1亩地为例,种植成本与收益对比如下:
项目 | 内容(金额/亩) |
---|---|
种茎成本 | 1500-2000元 |
肥料成本 | 500-800元 |
农药成本 | 200-300元 |
人工成本 | 2000-2500元 |
土地租金 | 500-1000元 |
总成本 | 4700-6600元 |
亩产量(干品) | 200-300kg |
市场价格 | 80-120元/kg |
亩产值 | 16000-36000元 |
纯利润 | 9400-29400元 |
注:市场价格受年份、品质影响较大,优质品价格可达150元/kg以上。
相关问答FAQs
Q1:白鸡种植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块茎腐烂?如何预防?
A:块茎腐烂多由积水、根腐病或种茎带菌引起,预防措施包括:①选择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雨季及时排水;②种植前对种茎消毒(用多菌灵浸泡30分钟);③避免连作,实行轮作倒茬;④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消毒病穴。
Q2:新手种植白鸡,最容易忽视的细节有哪些?
A:新手易忽视的细节包括:①遮阴不到位,夏季强光导致叶片灼伤;②基肥未充分腐熟,引发烧根或病虫害;③追肥偏施氮肥,导致块茎徒长、产量降低;④采收后未及时加工,鲜块茎易霉变影响品质,建议种植前学习技术,或与合作社、种植基地合作,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