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药材有哪些功效?哪些人群适合使用?使用禁忌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凉血药材是中医临床中用于治疗血分热证的一类药物,其核心功效在于清解血分热邪,凉血止血,防止热邪迫血妄行导致的出血、发斑、烦躁等症状,同时部分药物还具有养阴、解毒、透疹等作用,在中医理论中,“血热”多因外感热邪、情志郁火、过食辛辣或脏腑内热炽盛所致,表现为身热夜甚、心烦失眠、舌绛红、脉数,或见各种出血色鲜红、皮肤斑疹、疮疡肿毒等,凉血药材通过其寒凉之性直折血热,恢复血液正常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凉血药材

凉血药材的应用范围广泛,常见于温病热入营血证、血热出血证、疮疡肿毒及某些皮肤病,在温病后期,热邪深入营血,出现高热不退、神昏谵语、舌质深绛时,需用凉血药物配合清热解毒药,如生地黄、玄参等,以清营凉血;若热迫血妄行导致咳血、衄血、便血等,需用凉血止血药如侧柏叶、槐花等,配合止血药以标本兼治;对于血热毒盛所致的痈肿疮疡、丹毒、湿疹等,凉血解毒药如紫草、大青叶等可帮助清热凉血、消散痈肿,血热妄行导致的皮肤斑疹、瘙痒,如过敏性紫癜、玫瑰糠疹等,也常配伍凉血药物以凉血消斑、祛风止痒。

使用凉血药材时需注意辨证论治,其性多寒凉,易伤脾胃阳气,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用;若血热兼有气虚或阴虚者,需配伍补气药(如黄芪)或养阴药(如麦冬)以扶正祛邪;对于实热证可单用或配伍清热泻火药,虚热证则需配伍滋阴降火药,部分凉血药如生地黄、牡丹皮等,经炮制后药效有所变化,如生地黄凉血力强,熟地黄则偏于滋阴,需根据病情选择;牡丹皮生用凉血活血,炒炭后则长于止血,用药时需注意炮制方法对功效的影响。

以下是常用凉血药材的简要信息:

凉血药材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常用量(g) 使用注意
生地黄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温毒发斑,阴虚内热 10-15 脾胃虚寒、便溏者忌用
赤芍 苦,微寒,归肝经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痈肿疮疡,经闭痛经 6-12 血虚无瘀滞、孕妇慎用
牡丹皮 辛、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温毒发斑,吐衄崩漏,痈肿疮疡,经闭癥瘕 6-12 月经过多、孕妇慎用
紫草 甘、咸,寒,归心、肝经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血热紫癜,麻疹,烫伤,湿疹 5-10 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
玄参 甘、苦、咸,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 热病伤阴,舌绛烦渴,痈肿疮毒,瘰疬 10-15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用
大青叶 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喉痹,口疮 9-15 脾胃虚寒者慎用
白茅根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血热出血,水肿,热淋,黄疸 15-30 脾胃虚寒、尿多者慎用
槐花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头痛目赤 10-15 脾胃虚寒者慎用,生用凉血,炒炭止血

相关问答FAQs:

  1. 问:凉血药材和清热解毒药材有什么区别?
    答:凉血药材主要针对血分热证,通过清解血分热邪来治疗热入营血、血热出血、斑疹等,如生地黄、牡丹皮等;清热解毒药材则更侧重于清解热毒,适用于热毒炽盛所致的疮疡肿毒、咽喉肿痛、痢疾等,如金银花、连翘等,两者在功效上有交叉(如紫草既凉血又解毒),但侧重点不同:凉血药直入血分,清热解毒药多作用于气分或热毒壅滞处,临床常配伍使用,如治疗热毒发斑时,既用凉血药清血热,又用清热解毒药解热毒。

  2. 问:哪些人不适合使用凉血药材?
    答:凉血药材性多寒凉,以下人群慎用或忌用:①脾胃虚寒者,如平时易腹泻、食欲不振、畏寒肢冷,用药后可能加重脾胃不适;②阳虚体质,表现为畏寒怕冷、面色苍白、手足不温,寒凉之品易伤阳气;③孕妇,部分凉血药如牡丹皮、赤芍有活血作用,可能增加流产风险;④血虚无热者,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舌淡苔白,误用凉血药易致气血更虚;⑤有出血倾向且无热象者,如气虚导致的月经过多,用凉血药可能加重气虚不摄血的情况,用药前需辨证论治,必要时咨询专业医师。

    凉血药材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一般都包括哪些植物、动物或矿物?
« 上一篇 今天
乙肝中草药大全,哪些中草药对乙肝有效?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