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北花”是对我国北方地区产的花类中药材的统称,因生长于北方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其有效成分积累、药性特点及临床应用均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北方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矿物质,使得北花普遍具有药性偏凉、功效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活血化瘀为主,在中医药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常见的北花品种包括金银花、菊花、红花、槐花、款冬花、旋覆花等,它们既是临床常用药,也是日常保健的常用食材,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
从来源看,北花多为豆科、菊科、忍冬科等植物的花或花蕾,采摘时间多集中在夏季花期,此时药效成分含量最高,以金银花为例,其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以“密银”品质最优,其花蕾初开时色白如银,后变黄似金,故得名“金银花”,而菊花则因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等,北方以亳菊(安徽亳州,虽属南方但为北方常用道地药材)、怀菊(河南怀庆)最为著名,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是疏风清热、平肝明目的要药,红花则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主产于新疆、河南等地,花色红艳,味辛性温,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常用药,尤其适用于妇科血瘀诸证。
北花的性味归经与功效特点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北方气候干燥少雨,植物为适应环境,体内多含有清热、润燥、活血的活性成分,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性味苦微寒,归肝、大肠经,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肝泻火,常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及肝火上炎的头痛目赤,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主产于山西、陕西等地,性味辛微温,归肺经,以润肺下气、止咳化痰见长,尤其适用于肺寒咳嗽、咳痰量多之证,因其药性温润,不伤肺阴,被誉为“润肺之要药”,旋覆花则为菊科植物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性味苦辛咸,微温,归肺、胃、大肠经,既能降气化痰,又可降逆止呕,用于痰壅气逆、咳嗽痰多、嗳气呕吐等症,其特点是“诸花皆升,旋覆独降”,在理气药中独具降逆之效。
在临床应用中,北花常根据其功效特点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扩大适应范围,清热解毒类北花如金银花、菊花,常与连翘、薄荷、牛蒡子等配伍,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代表方如银翘散;若热毒壅盛所致的疮痈肿毒,则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同用,以加强解毒消肿之力,活血化瘀类北花如红花,常与当归、川芎、桃仁等配伍,用于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代表方如桃红四物汤;若胸痹心痛、瘀血内阻,则可与丹参、川芎、赤芍等活血药同用,以活血通痹,润肺止咳类北花如款冬花,常与紫菀、杏仁、贝母等配伍,用于肺虚久咳、劳嗽咳血,代表方如款冬花汤;若外感咳嗽、痰多气逆,则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等解表化痰药同用,以宣肺止咳,降逆止呕类北花如旋覆花,常与代赭石、半夏、生姜等配伍,用于痰浊中阻、胃气上逆之嗳气呕吐,代表方如旋覆代赭汤。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北花的多种药理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金银花的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异绿原酸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作用,对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肠道菌群,菊花含有的挥发油(如樟脑、龙脑)、黄酮类、菊苷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氧化、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尤其对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有显著疗效,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红花苷等成分,能改善微循环,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同时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槐花所含的芦丁、槲皮素等黄酮类成分,能保持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及脆性,常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对出血性疾病也有止血作用,款冬花的款冬酮款冬二醇等成分,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同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其提取物还能抑制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旋覆花中的旋覆花内酯、槲皮素等成分,能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促进胃排空,具有止吐、抗溃疡作用,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为更直观地了解常见北花的基本信息,以下列表归纳其主要品种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主治:
名称 | 来源 | 性味归经 | 功效主治 |
---|---|---|---|
金银花 | 忍冬科忍冬的干燥花蕾 | 甘寒,归肺、心、胃经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
菊花 | 菊科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 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
红花 | 菊科红花的干燥花 | 辛温,归心、肝经 |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
槐花 | 豆科槐的干燥花及花蕾 |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 |
款冬花 | 菊科款冬的干燥花蕾 | 辛微温,归肺经 |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用于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咳血 |
旋覆花 | 菊科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 | 苦辛咸,微温,归肺、胃、大肠经 | 降气化痰,降逆止呕;用于痰壅气逆,咳嗽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噫气,呕吐 |
北花在应用时也需注意辨证论治,避免不当使用,金银花、菊花等性寒凉,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久服;红花活血作用较强,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槐花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款冬花温润,实热咳喘及阴虚燥咳者不宜单独使用;旋覆花因绒毛易刺激咽喉,煎煮时需用纱布包煎,以免药液浑浊引发咳嗽。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北花的应用形式也日益丰富,除传统汤剂外,还开发出颗粒剂、口服液、注射剂等多种剂型,如银黄颗粒(金银花、黄芩)、红花注射液、菊花茶等,不仅方便了临床使用,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日常保健,北花的规范化种植、质量标准提升及活性成分研究仍在不断深入,为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疗效发挥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关问答FAQs
问:北花与南花在功效上有何区别?
答:北花与南花的区别主要源于地域气候差异导致的药性特点不同,北方气候干燥少雨,光照充足,北花普遍药性偏凉或温润,功效以清热解毒(如金银花)、疏散风热(如菊花)、活血化瘀(如红花)、润肺止咳(如款冬花)为主,适用于北方干燥气候下的常见病症,如风热感冒、肺燥咳嗽、血瘀疼痛等,南方气候湿热,雨水充沛,南花(如杭白菊、茉莉花、木棉花等)多药性偏平或微温,功效侧重于清热利湿、芳香化浊、疏肝解郁,如木棉花清热利湿、调理湿热泄泻,茉莉花疏肝解郁、理气开郁,总体而言,北花“清热力强、偏于润燥”,南花“化湿力显、偏于调气”,临床需根据地域、体质及病情辨证选用。
问:使用北花时有哪些禁忌需要注意?
答:使用北花时需根据其药性特点及个人体质合理规避禁忌,具体如下:①脾胃虚寒者慎用性寒凉的北花,如金银花、菊花、槐花,以免加重腹泻、腹痛等症状,确需使用时可配伍生姜、大枣等温中健脾药。②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活血化瘀类北花,如红花,以免引发流产或出血增多。③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慎用,因部分北花(如金银花)有发汗作用,可能加重耗伤阴液。④过敏体质者需谨慎,部分北花(如菊花、旋覆花)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使用后如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应立即停用。⑤煎煮时注意特殊处理,如旋覆花因表面有绒毛,需用纱布包煎,以免刺激咽喉;红花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以免引起月经紊乱或出血倾向,北花作为药物,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盲目配伍或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