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是中草药,你了解吗?它到底有何特别功效与使用方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草果是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是我国传统药食两用中草药,应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具有燥湿温中、除痰截疟的独特功效,其味辛性温,气味浓烈,在中医临床配方及日常饮食调味中均有广泛应用,尤其在岭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的 cuisine 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从草果的来源与性状、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临床应用配伍、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通过表格归纳其核心信息,最后以常见问题解答形式补充实用知识。

中草药草果

草果的来源与性状

草果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的热带、亚热带山区,多栽培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谷坡地,喜温暖湿润、荫蔽的环境,其植株为多年生草本,高2-3米,叶片长椭圆形,穗状花序,蒴果密集呈球状,成熟后果实呈长圆形或椭圆形,长2-4厘米,直径1-2.5厘米,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明显的纵向沟纹及棱线,顶端有宿存的花柱基,基部有果梗痕,果皮质坚韧,易纵向撕裂,内含种子8-11粒,集结成团,种子呈圆锥状,多面形,表面红棕色,有光泽,气浓烈,味辛、微苦,以个大、饱满、色红棕、气味浓烈者为佳。

草果的采收多在秋季果实成熟变红时,剪下果穗,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杂质,备用,炮制时需去壳取仁(称“草果仁”),或炒至表面焦黄(称“炒草果”),以缓和其燥烈之性。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草果性温,味辛,归脾经、胃经、肺经、大肠经,其性温燥,气味辛香,长于温中燥湿、除痰截疟,同时能行气消胀,根据《中药学》记载,其核心功效与主治如下:

燥湿温中,调畅脾胃

草果辛温香燥,温燥之性胜过陈皮、厚朴等,能直中焦寒湿之邪,温脾阳、化湿浊、醒脾气,适用于寒湿中阻所致的脘腹胀满冷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症状,如《本草经疏》言其“为除湿祛痰、截疟要药,亦能温中开胃”,对于寒湿困脾导致的脾胃运化失常,草果常与苍术、厚朴、陈皮等配伍,如平胃散加草果,共奏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效。

除痰截疟,控制寒疟

草果辛香行散,能温散寒邪、燥湿化痰,又可截疟,为治疗寒性疟疾的常用药,尤其适用于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胸脘痞闷、呕吐痰涎者,常与常山、槟榔、厚朴等同用,如截疟七宝饮,以增强祛痰截疟、行气化湿之功,现代临床对疟疾的治疗中,草果仍作为辅助药物,与青蒿等联用可提高疗效。

中草药草果

行气消胀,缓解胀满

草果芳香之气能行气导滞,消除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嗳气吞酸,尤其适用于寒湿气滞互结之证,若与木香、砂仁、枳实等行气药配伍,可增强消胀止痛之效,用于治疗食积气滞、脘腹胀满。

临床应用配伍

草果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不同病症灵活配伍,以增强疗效或扩大适应范围:

  • 脾胃寒湿证:配伍厚朴、苍术、陈皮(如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若兼脾虚食少,可加党参、白术、茯苓,健脾化湿。
  • 疟疾寒热:配伍常山、槟榔、青蒿(如截疟七宝饮),祛痰截疟、和解少阳;若久疟不愈、气血两虚,可配伍人参、当归、何首乌,扶正截疟。
  • 痰饮咳嗽:配伍半夏、茯苓、陈皮(如二陈汤加草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适用于寒痰伏肺、咳嗽痰多、色白清稀者。
  • 寒湿霍乱:配伍藿香、紫苏、白芷(如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湿、和中止吐,用于寒湿之邪阻滞中焦所致的呕吐泄泻、脘腹疼痛。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草果性温燥,用量不宜过大,过量易耗气伤阴,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不良反应。

使用注意

  1. 禁忌人群:阴虚血燥、无寒湿实邪者禁用;孕妇慎用,因其辛温走窜,可能动胎气。
  2. 配伍禁忌:不宜与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等反药同用(“十八反”范畴),以免降低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3. 炮制应用:草果仁(去壳取仁)燥性稍缓,长于温中燥湿、除痰截疟;炒草果(炒至表面焦黄)可缓和辛烈之性,减少对胃肠的刺激,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草果含有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氨基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主要化学成分

  • 挥发油:占草果果实的1.3%-3.0%,主要成分为桉油精(1,8-cineole)、香叶醇(geraniol)、柠檬醛(citral)、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等,是其辛辣香气和药理活性的主要来源。
  • 黄酮类:如山奈酚、槲皮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
  • 其他:含淀粉、蛋白质、微量元素(如锌、铁、镁)等。

药理作用

  • 抗疟作用:草果挥发油中的桉油精、柠檬醛等成分对疟原虫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尤其对恶性疟原虫有显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干扰疟原虫的糖代谢和核酸合成有关。
  • 抗菌抗病毒:草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 抗炎镇痛:草果中的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 调节胃肠功能:挥发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缓解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同时具有止吐作用,对化疗或晕动引起的呕吐有缓解效果。
  • 抗氧化:草果提取物能清除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草果核心信息表

项目
拉丁学名 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
科属 姜科豆蔻属
药用部位 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 燥湿温中(寒湿中阻、脘腹胀痛);除痰截疟(疟疾寒热);行气消胀(气滞胀满)
用法用量 煎汤,3-6g;入丸散酌减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禁用;孕妇慎用;不宜与瓜蒌、贝母等反药同用
主要化学成分 挥发油(桉油精、香叶醇等)、黄酮类(山奈酚、槲皮素等)
现代药理作用 抗疟、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调节胃肠功能、抗氧化等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草果和肉豆蔻都有温中止呕的作用,如何区别使用?

答:草果与肉豆蔻均性温,能温中行气、止呕,但功效侧重点不同:

中草药草果

  • 草果:辛香燥烈,长于燥湿除痰、截疟,主治寒湿中阻(脘腹胀满、呕吐痰涎)、疟疾寒热,兼能行气消胀,其温燥之性较强,适用于寒湿偏重、痰浊内阻之证,如寒湿霍乱、痰饮咳嗽。
  • 肉豆蔻:味辛性温,长于涩肠止泻、温中行气,主治脾肾阳虚所致的久泻不止、五更泄泻,以及脾胃虚寒、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其涩肠止泻作用突出,适用于虚寒性泄泻,无燥湿化痰之功。

简言之,草果偏于“燥湿除痰、截疟”,肉豆蔻偏于“涩肠止泻、温中”,临床需根据寒湿、泄泻、痰浊等主症选择。

问题2:草果在烹饪中作为香料,和药用时有何区别?

答:草果在烹饪与药用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用量、目的和炮制方式上:

  • 烹饪用途:作为香料,主要取其浓郁的特殊香气,去腥解腻、增香提味,用量较少(如炖肉、卤味中每菜1-2颗打碎即可),通常使用整个果实或打碎的果壳,不强调药用功效,更多是调味作用。
  • 药用用途:注重其燥湿温中、除痰截疟的功效,用量较大(3-6g),需经炮制(如去壳取仁、炒制),且常与其他中药配伍,针对寒湿中阻、疟疾等病症,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烹饪用草果可能为新鲜或晒干未炮制的果实,药用草果则需符合《中国药典》的质量标准(如无霉变、无杂质),安全性更高。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青藤药材有何独特功效?日常使用需注意哪些禁忌?
« 上一篇 昨天
地柏是何种中草药?有何功效与使用禁忌?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