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蝎作为中药材,功效、鉴别、用法及禁忌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中药材的全蝎,又名全虫、蝎子,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是我国传统常用动物类中药材,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历代医籍多有记载,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中药材的全蝎

来源与产地

全蝎的原动物为东亚钳蝎,野生或养殖均可,野生多栖息于温带、亚热带的石下、落叶下或墙缝中,昼伏夜出;养殖则多在模拟自然环境的蝎池或温室内进行,国内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其中河南禹州“会全蝎”、山东青岛“沂蒙全蝎”因品质优良而久负盛名,尤以河南产者质优,被称为“南全蝎”;河北、辽宁等地产量较大,品质亦佳,安徽、湖北、江苏等地亦有产,但产量相对较少。

采收与加工

全蝎的采收时间对其品质影响较大,传统认为春秋两季采收为佳:春季(清明至谷雨)蝎子刚结束冬眠,活动力弱,体内毒素积累较少,但有效成分含量尚可;秋季(白露至秋分)蝎子肥壮,营养物质丰富,药效最佳,此时采收的“秋蝎”品质最优,采收时多在夜间用灯光诱捕或翻挖栖息地,捕捉后及时加工,以防腐败。

加工方法主要有淡全蝎与咸全蝎两种:

  • 淡全蝎:将活蝎投入清水中,使其吐出泥土杂质,捞出后置沸水中烫死(或煮至脊背抽沟),捞出晒干或烘干,此法加工的全蝎有效成分流失较少,但易生虫、发霉,需密封保存。
  • 咸全蝎:将活蝎用盐水(每100kg蝎子用食盐20-30kg)浸泡4-6小时,再煮至身硬,捞出晒干,盐制可防腐防蛀,但可能引入杂质,且部分水溶性成分会流失,目前市场以咸全蝎更为常见。

性状鉴别

全蝎的性状鉴别可通过外观、形态、气味等特征综合判断,具体如下表所示:

鉴别部位 特征描述
整体形态 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尾状,完整者体长约5-8cm,头胸部与前腹部宽2-3cm。
头胸部 前端有一对短小的螯肢,一对较大的钳状脚须(须肢),头部有眼1对,胸部有步足4对,均呈黄褐色,多已折断。
前腹部 由7节组成,呈扁平椭圆形,背面有脊线,腹面有足痕,呈棕褐色,有横皱纹。
后腹部 6节,尾节呈锐钩状,毒沟明显,颜色较深,呈土黄色或棕褐色,质硬而脆。
气味与质地 气微腥,味咸;质硬,断面呈黄色或黄白色。

优质全蝎应完整、色黄褐、盐霜少、无杂质、无虫蛀;若体色暗黑、破碎多、有霉味者则质次。

中药材的全蝎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一)化学成分

全蝎的活性成分复杂,主要包括:

  1. 蝎毒多肽:是其主要药效成分,具有镇痛、抗肿瘤、抗癫痫等作用,如蝎毒抗肿瘤肽(BmK CT)、镇痛肽(BmK AGAP)等。
  2. 蝎毒神经毒素:可选择性作用于钠、钾离子通道,阻断神经传导,具有强效镇痛和抗惊厥作用。
  3. 酶类:如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2等,可促进药物渗透,辅助抗炎、消肿。
  4. 其他成分:含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钙等)。

(二)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全蝎具有多重生物活性:

  • 抗惊厥与抗癫痫:蝎毒多肽可抑制中枢神经兴奋性,对戊四氮、士的宁等引起的惊厥有拮抗作用,临床用于癫痫辅助治疗。
  • 镇痛作用:蝎毒神经毒素通过阻断痛觉传导,对慢性疼痛(如神经痛、癌痛)效果显著,且不易产生依赖性。
  • 抗血栓与改善微循环:提取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溶解,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保护作用。
  • 抗肿瘤:蝎毒多肽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增殖,协同化疗药物增效,减少毒副作用。
  • 免疫调节: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提高机体免疫力。
  • 抗菌与抗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疮疡愈合。

临床应用

全蝎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常配伍用于多种疾病:

  1. 小儿惊风、癫痫:配伍蜈蚣、天麻、僵蚕等,如“止痉散”,用于高热惊搐、癫痫抽搐。
  2. 中风面瘫、口眼歪斜:配伍白附子、僵蚕,如“牵正散”,祛风化痰,通络止痛。
  3. 破伤风、痉挛抽搐:配伍蜈蚣、蝉蜕、天南星,息风止痉,解毒散结。
  4. 疮疡肿毒、瘰疬结核:研末外敷或内服,配伍雄黄、白矾等,攻毒散结,消肿止痛。
  5. 风湿痹痛、顽固性头痛:配伍地龙、川芎、红花等,通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及三叉神经痛。

现代制剂中,含全蝎的中成药如“复方丹参片”(辅助活血化瘀)、“华佗再造丸”(化痰通络、活血化瘀)等,应用广泛。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一)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6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多入丸散剂。
  •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油浸涂患处。

(二)使用注意

  1. 毒性控制:全蝎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过量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头晕、恶心、心悸、抽搐等,严重者可呼吸麻痹。
  2. 禁忌人群:孕妇、血虚生风者及儿童慎用;过敏体质者需慎用,以防过敏反应。
  3. 炮制要求:生品毒性较强,多炮制后使用(如酒炙、盐炙),可降低毒性,增强药效。
  4. 储存条件:应密封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咸全蝎需定期检查盐霜是否脱落。

市场行情与资源现状

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减少及市场需求增长,全蝎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养殖规模已占90%以上,主产区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市场行情受产地、采收季节、加工质量及供需关系影响较大:2023年,河南禹州淡全蝎价格约1800-2200元/公斤,咸全蝎约1200-1600元/公斤;山东青岛秋蝎因品质优,价格较春蝎高20%-30%,由于全蝎生长周期长(2-3年),市场供应仍偏紧,价格呈稳中有升趋势。

中药材的全蝎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全蝎有毒吗?日常使用时如何避免中毒?
解答:全蝎含有毒成分(如蝎毒神经毒素),属于小毒中药材,过量服用可能中毒,避免中毒的方法包括:严格控制用量(内服不超过6g/日);炮制后使用(如酒炙可降低毒性);避免长期连续服用;孕妇、儿童及体弱者禁用或慎用;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立即停用并就医。

问题2:如何辨别全蝎是野生还是养殖的?两者药效有差异吗?
解答:野生与养殖全蝎可通过以下特征辨别:野生全蝎体型较小、色深、足部磨损明显、杂质多;养殖全蝎体型较大、色浅、完整度高、盐霜均匀(咸全蝎),药效方面,野生全蝎因生长环境复杂,活性成分积累可能略高,但资源稀缺且价格昂贵;养殖全蝎通过科学饲养,品质稳定,有效成分含量可控,目前临床以养殖品为主,药效差异不大,性价比更高。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哪些中草药会伤胃?常见伤胃中药有哪些及注意事项?
« 上一篇 昨天
中草药荷叶有什么功效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