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紫薇的药用功效、作用机制及应用价值何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紫薇,又名百日红、痒痒树、无皮树,为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的根、叶、花或树皮,其作为药用历史悠久,在《本草纲目》《滇南本草》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性苦、涩,微寒,归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祛风、止血止痛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痢疾、湿疹、风湿痹痛、外伤出血等多种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为传统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草药紫薇

植物学特征与资源分布

紫薇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片状脱落,故称“无皮树”;小枝纤细,四棱形,略成翅状,叶对生或近对生,纸质,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5-7厘米,宽1.5-4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形,基部阔楔形或渐狭,叶表无毛或沿中脉有微毛,叶背沿中脉有柔毛,花淡红色、紫色或白色,直径3-4厘米,常组成顶生圆锥花序;花瓣6枚,皱缩,具长爪;雄蕊多数,着生于萼筒顶端;花期6-9月,故有“百日红”之称,蒴果椭圆状卵形,长1-1.3厘米,成熟时4瓣裂,果期9-12月。

紫薇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华南、西南等地,现各地多有栽培,其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稍耐阴,耐旱,忌涝,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资源丰富,易于采集。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紫薇苦、涩,微寒,归肝、脾经,具有以下主要功效:

  1. 清热解毒:紫薇性寒,能清解热毒,常用于治疗热毒所致的痢疾、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等,如《滇南本草》记载其“治产后血崩不止,消血分之块,又能凉血”,对湿热痢疾、血痢有较好疗效。
  2. 利湿祛风:其苦可燥湿,寒能清热,兼能祛风,适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红肿、湿疹、脚气等湿热或风湿痹阻之证。
  3. 止血止痛:涩能收敛止血,可治外伤出血、崩漏、便血等;同时能活血通络,缓解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4. 止痒杀虫:外用可治皮肤瘙痒、疥癣、湿疹等,其性寒能清热,涩可收湿,兼有杀虫止痒之效。

现代临床中,紫薇常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肠炎、风湿性关节炎、带状疱疹、外伤出血、产后腹痛等疾病的治疗,单用或配伍其他药物均可。

中草药紫薇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证实,紫薇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是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如下表所示:

化学成分类别 代表化合物 主要药理作用
黄酮类 紫薇苷、槲皮素 抗氧化、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
鞣质类 没食子酸、儿茶素 收敛止血、止泻、抗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三萜类 齐墩果酸、熊果酸 抗炎、保肝、抗肿瘤,能降低转氨酶,促进肝细胞修复
生物碱类 紫薇碱、千屈菜碱 解痉、镇痛、降压,缓解平滑肌痉挛
挥发油 柠檬烯、芳樟醇 抗菌、抗病毒、祛痰,对呼吸道感染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紫薇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炎、抗氧化、解痉、止血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 抗菌作用:紫薇水提物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抑制作用,尤其对肠道致病菌效果突出,是其治疗痢疾的物质基础之一;
  • 抗炎作用: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急性渗出和慢性增生性炎症,对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有缓解作用;
  • 止血作用:鞣质类成分通过收缩局部血管、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缩短凝血时间,对外伤出血、崩漏等有效;
  • 解痉镇痛:生物碱类成分能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胃肠道绞痛、胆绞痛,并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

用法用量与临床应用

紫薇的根、叶、花、树皮均可入药,内服煎汤,常用量为10-15g(鲜品30-60g);或研末吞服,每次1.5-3g,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撒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举例

中草药紫薇

  • 细菌性痢疾、肠炎:紫薇根15g,黄连6g,木香9g,水煎服,每日1剂;或用紫薇花10g,研末,开水冲服,每日3次。
  • 风湿痹痛、关节肿痛:紫薇根30g,威灵仙15g,鸡血藤20g,水煎服,每日1剂;或用紫薇树皮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 外伤出血、崩漏:紫薇叶捣烂外敷,或用紫薇花研末撒于伤口;崩漏可配伍棕榈炭、艾叶炭各10g,水煎服。
  • 湿疹、皮肤瘙痒:紫薇叶、地肤子各30g,苦参20g,煎水外洗,每日2次。

注意事项与禁忌

紫薇性寒,苦燥伤津,脾胃虚寒、体质虚弱者慎用;孕妇忌用,因其活血作用可能引起流产;外用需注意观察皮肤反应,过敏者停用,长期服用应遵医嘱,避免过量导致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紫薇与同属植物南紫薇在药用上有何区别?
解答: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与南紫薇(Lagerstroemia subcostata)同属千屈菜科,但南紫薇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地区,其树皮和叶也入药,功效与紫薇相似,均能清热解毒、利湿祛风,但紫薇的药效更侧重于清热止痢、祛风湿,而南紫薇的活血化瘀作用稍强,临床应用时需根据地域资源和病症特点选择,南紫薇的叶背密被柔毛,紫薇叶背仅沿中脉有柔毛,可通过形态特征区分。

问题2:紫薇治疗痢疾时,为何常与黄连、木香配伍?
解答:紫薇性寒,能清热解毒,为治痢疾之要药,尤其对湿热痢疾效果显著;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治痢疾之君药,可增强紫薇的清热之力;木香辛行苦泄,善行肠胃气滞,能缓解痢疾所致的里急后重、腹痛,三者配伍,共奏清热解毒、行气止痢之效,既针对病因(湿热),又缓解症状(腹痛、里急后重),是中医“标本兼顾”的经典配伍,适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多种肠道感染性疾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磐安药材市场何以成药材集散中心?
« 上一篇 今天
中药材橄榄有哪些独特药用功效?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