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药材名称图片如何帮助快速准确查询识别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植物药材作为中医药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健康智慧,从《神农本草经》中“疗以治病,及补益方尔”的记载,到现代《中国药典》收载的2171种药材,植物药材始终以其天然、低毒、多靶点调节的特点,在疾病防治、养生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我国现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植物药材11146种,占比高达87%,涵盖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几乎所有植物器官,每一味药材都凝聚着古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归纳,本文将按药用部位分类,详细介绍常见植物药材的名称、图片特征、性味归经及功效应用,并结合现代研究解读其价值,为读者系统认识植物药材提供参考。

植物药材名称图片

根类药材是植物地下部分,包括根、根茎或块根,是药用植物营养储存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因其有效成分积累丰富,成为中药中最常用的类别之一,如人参,主根呈圆柱形,顶端有芦头(根茎),具密集芦碗(根茎上的凹陷),表面浅黄棕色,有纵皱纹,断面显菊花心,味甘微苦,性温,归脾、肺、心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黄芪根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浅棕褐色,质地坚韧,断面纤维性强,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常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甘草根呈长圆柱形,外皮松紧不一,红棕色或灰棕色,断面纤维性,味甜,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被誉为“国老”;当归根呈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样突起,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妇科要药。

茎类药材为植物的地上茎或茎的某一部分,如木质茎、草质茎、藤茎等,主要起输导和支持作用,部分茎类药材因含有生物碱、黄酮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等功效,如丹参根茎短粗,根数条,长圆柱形,表面棕红色或暗红色,粗糙,皮部砖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常用于胸痹心痛、月经不调;关黄柏呈板片状或浅槽状,外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内表面暗黄色或棕黄色,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可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骨蒸劳热;桑枝呈长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细纵纹及灰白色点状皮孔,质坚韧,断面黄白色,味微苦,性平,归肝经,能祛风湿、利关节,用于风湿痹痛、肩臂酸痛。

叶类药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多在植物生长旺盛期采收,富含挥发油、鞣质、氨基酸等成分,以外用或煎剂形式发挥止咳平喘、止血等作用,如枇杷叶呈长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顶端狭尖,基部楔形,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有光泽,下表面密被灰棕色绒毛,味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能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逆;艾叶呈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表面深绿色或黄绿色,有灰白色短软毛,背面密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性温,归肝、脾、肾经,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常用于崩漏、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紫苏叶呈卵圆形或宽卵形,先端长尖或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绿下紫,有特殊清香气,味辛,性温,归肺、脾经,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脾胃气滞。

花类药材包括花蕾、花朵或花序,因其颜色鲜艳、气味芬芳,常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多含花青素、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调经等功效,如金银花呈棒状,上粗下细,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久贮色变深,密被短柔毛,气清香,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能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菊花呈碟状或扁球形,花序外围舌状花,中央管状花,黄色、白色或棕色,气清香,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肝经,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红花呈红黄色或红色,花筒细长,花冠筒口微裂,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性温,归心、肝经,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

植物药材名称图片

果实类药材是植物的成熟果实或种子,多为植物的繁殖器官,富含油脂、有机酸、苷类等成分,具有消食健胃、补肾固精等作用,是中药中“药食同源”的代表类别,如枸杞子呈类纺锤形或椭圆形,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具不透明皱纹,味甜,性平,归肝、肾经,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力减退;山楂呈球形,表面深红色,有光泽,具密集浅色小斑点,顶端有宿存花萼,基部有果梗,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能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五味子呈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果肉味酸,种子味辛、微苦,性温,归肺、心、肾经,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咳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

全草类药材为植物的地上全体,包括茎、叶、花、果等,多在开花结果期采收,集中了植物各部位的有效成分,具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等广泛功效,如薄荷茎呈方柱形,对生分枝,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具纵棱线,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性凉,归肺、肝经,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鱼腥草茎呈扁圆柱形,表面棕黄色,具纵棱,节明显,下部节上生须根,叶互生,叶片心形,揉搓有鱼腥气,味辛,性微寒,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淋、热痢;蒲公英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圆锥形,表面棕褐色,叶破碎,完整叶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灰绿色,花茎单一,头状花序,气微,味微苦,性寒,归肝、胃经,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

植物药材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健康瑰宝,其应用从古至今不断拓展,现代研究更揭示了其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如青蒿素抗疟、黄芩素抗菌等,随着野生资源减少,人工种植与可持续利用成为重要课题,唯有尊重自然规律、传承与创新并重,才能让这份古老智慧继续守护人类健康。

相关问答FAQs

植物药材名称图片

问题1:如何通过图片特征辨别常见植物药材的真伪?
解答:辨别植物药材真伪需结合性状、显微及理化特征,以人参为例,真品主根呈圆柱形,顶端有芦头(根茎),具密集芦碗(根茎上的凹陷),表面浅黄棕色,有纵皱纹,断面显菊花心;伪品如野参(非正品)或茄科根,则无芦碗或断面纹理不同,又如金银花,真品花蕾呈棒状,上部膨大,基部有细梗,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开放后花冠唇形;伪品如山银花,花蕾较瘦长,毛茸稀疏,日常可通过对比专业图谱、观察颜色气味(如黄芪有豆腥味,伪品可能无),必要时借助显微镜观察组织构造(如黄连的“过桥”特征)或薄层色谱鉴别有效成分。

问题2:服用植物药材时有哪些常见禁忌需要注意?
解答:植物药材虽天然,但需辨证使用,避免不良反应。(1)体质禁忌:体质偏热者慎用温补药,如人参、鹿茸,可能助火伤阴;体质虚寒者忌用寒凉药,如黄连、栀子,可能加重腹泻。(2)配伍禁忌:遵循“十八反”“十九畏”,如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这些组合可能降低疗效或产生毒性。(3)饮食禁忌:服用期间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尤其服用发汗解表药(如麻黄、桂枝)时忌生冷,以免影响发汗效果;服用含生物碱的药材(如黄连、黄柏)时忌饮茶,以免鞣酸与成分结合降低吸收。(4)特殊人群:孕妇慎用活血化瘀药(如红花、桃仁)、峻下逐水药(如甘遂、大戟);儿童、老人及体弱者需减量,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长期服用某些药材(如甘草)可能导致水肿、高血压,需定期监测身体反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传统中草药地榆的详细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
« 上一篇 今天
中草药百部的作用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