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叶青是菊科香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香青、清明草等,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山坡、林缘、草地,作为传统中草药,其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现代研究还发现其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山叶青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药用价值及图片识别要点,帮助读者准确识别和应用这一中草药。
山叶青的形态特征可通过不同发育阶段观察:根为细长圆柱形,黄棕色,略分枝,无明显主根;茎直立,高20-50cm,上部有分枝,密被白色绵毛,触摸时有柔软感;叶分基生叶和茎生叶,基生叶莲座状,叶片线状披针形,长3-8cm,宽0.3-1cm,边缘有疏齿,两面密被白色绵毛,茎生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头状花序多数集成圆锥状,总苞钟形,总苞片白色或淡黄色,花黄色;瘦果长圆形,长约0.5mm,冠毛白色易脱落,其图片识别的关键在于茎秆白色绵毛、叶片细长如柳叶(灰绿色、两面有绒毛)、花序呈白色“小棉花”状及密集圆锥排列。
生长环境方面,山叶青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适宜海拔500-2000米的山坡草地、林缘、灌丛及路旁,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佳,常见于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春季3-4月出苗,6-8月开花,9-10月结果。
药用价值上,山叶青性味辛、苦、微寒,归肺、肝经,传统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痰多、咽喉肿痛、风湿痹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山奈酚、槲皮素等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作用,对呼吸道炎症有抑制作用,内服煎汤用量9-15g,外用可捣敷或煎水洗。
以下是山叶青形态特征的详细对比表:
| 发育阶段 | 形态特征 | 图片识别要点 |
|----------|----------|--------------|
| 根 | 细长圆柱形,黄棕色,略分枝 | 根系细密,主根不明显,侧根较多 |
| 茎 | 直立,高20-50cm,上部分枝,密被白色绵毛 | 茎秆细长,表面覆盖白色绒毛,触摸柔软 |
| 叶 | 基生叶莲座状,线状披针形,边缘疏齿,两面密被白色绵毛;茎生叶互生,无柄 | 叶片细长如柳叶,灰绿色,正面有细绒毛,背面绒毛更密,叶缘有小锯齿 |
| 花 | 头状花序集成圆锥状,总苞钟形,总苞片白色/淡黄色,花黄色 | 花朵小,密集排列成圆锥状,总苞片白色形似小棉花,花心黄色 |
| 果 | 瘦果长圆形,长约0.5mm,冠毛白色 | 果实极小,冠毛呈白色丝状,易脱落 |
FAQs
-
山叶青与蒲公英如何区分?
山叶青与蒲公英花形相似,但可通过四点区分:一是植株高度,山叶青高20-50cm,蒲公英可达50cm以上;二是叶片,山叶青叶片细长如柳叶(线状披针形),蒲公英叶片为倒披针形呈莲座状平铺;三是茎秆,山叶青密被白色绵毛,蒲公英茎秆中空无毛;四是果实,山叶青冠毛为白色丝状,蒲公英冠毛呈白色羽毛状更易飘散。 -
山叶青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山叶青性微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泻、腹痛;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目前安全性研究不足;对菊科植物过敏者禁用,使用后如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就医,不宜长期过量服用,以免损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