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部中草药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有效成分多积累于地下部分,具有疗效确切、资源丰富等特点,从古至今,根部中草药在临床治疗、养生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根部中草药的形态特征、功效及应用,并附上关键识别特征,帮助大家通过图片准确辨识。
补益类根部中草药
补益类根部中草药主要用于改善人体气血阴阳亏虚,增强机体免疫力,是中医“扶正固本”的代表。
-
黄芪
形态特征:根呈圆柱形,少有分枝,表面淡棕黄色或淡褐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硬而韧,断面纤维性强,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
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常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等症。 -
人参
形态特征: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有断续的横纹,下部有支根2-3条,全须生晒参可见明显的芦头(根茎)、芦碗(根茎上的凹陷)和枣核状(不定根),断面显放射状裂隙,皮部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适用于体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等症。 -
当归
形态特征:根呈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根头(归头)具环纹,主根(归身)表面可见众多横向突起的皮孔,支根(归尾)上侧有数个瘤状根状茎(归芎),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浓郁的香气。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等症。
清热类根部中草药
清热类根部中草药多性寒凉,能清解里热,适用于热病高热、湿热泻痢、血热出血等症。
-
黄连
形态特征: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细密根痕及横纹,部分节间有细瘦的根残留,断面皮部暗棕色,木部金黄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味极苦。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疖疮等症。 -
板蓝根
形态特征:根呈圆柱形,稍弯曲,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根头部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习称“金井玉栏”,味微甜后苦涩。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病发热、发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等症。 -
黄芩
形态特征:根圆锥形,扭曲,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网纹及纵沟,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枯芩)或坚实(条芩),味苦,老根中心因腐朽而枯朽,称为“枯芩”,幼根实心称为“条芩”。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胎动不安等症。
活血化瘀类根部中草药
活血化瘀类根部中草药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适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跌打损伤等症。
-
丹参
形态特征:根呈圆柱形,表面砖红色或棕红色,粗糙,有纵皱纹,皮层常呈片状脱落而显红棕色或深棕色,断面纤维性,皮部红棕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涩。
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等症。 -
川芎
形态特征: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表面黄褐色,粗糙,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类圆形的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根痕,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油点,形成层波状环纹,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祛风湿类根部中草药
祛风湿类根部中草药能祛除风湿、解除痹痛,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酸软等症。
-
威灵仙
形态特征:根茎呈柱状,表面淡棕黄色,上面残留茎基,下面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呈细长圆柱形,表面黑褐色,有细纵纹,断面皮部较广,木部淡黄色,味淡。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骨鲠,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以及骨鲠咽喉。 -
独活
形态特征:根呈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皮孔,根头部有横环纹,顶端有茎叶残基,断面皮部灰白色,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味辛、苦,微麻舌。
功效: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等症。
常见根部中草药识别要点归纳
为便于快速辨识,以下表格汇总了上述中草药的关键识别特征:
名称 | 科属 | 药用部位形态特征(图片关键点) | 主要功效 | 常见配伍 |
---|---|---|---|---|
黄芪 | 豆科 | 圆柱形,表面淡棕黄色,断面纤维性强,显“金井玉栏” |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 | 人参、白术(补气);防己(利水) |
人参 | 五加科 | 纺锤形,有芦头、芦碗,断面显放射状裂隙,香气浓郁 |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 附子(回阳救逆);麦冬(养阴) |
当归 | 伞形科 | 圆柱形,有归头、归身、归尾,断面形成层环棕色,香气浓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熟地、白芍(四物汤) |
黄连 | 毛茛科 | 根茎结节状,断面木部金黄色,味极苦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黄芩、黄柏(三黄泻心汤) |
丹参 | 唇形科 | 根圆柱形,表面砖红色,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灰黄色 |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 川芎、红花(活血化瘀) |
川芎 | 伞形科 | 根茎拳形,表面有轮节,断面散有黄棕色油点,香气浓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当归、白芍(佛手散) |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通过根部特征区分黄芪和丹参?
A1:黄芪与丹参均为圆柱形根,但黄芪表面颜色较浅(淡棕黄色或淡褐色),断面纤维性强,显“金井玉栏”(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味微甜有豆腥气;丹参表面呈砖红色或棕红色,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无“金井玉栏”特征,味微苦涩,且具特殊香气。
Q2:根部中草药的采集时间有何讲究?
A2:根部中草药的采集多在植物生长后期,此时有效成分积累较多,通常选择秋季或初冬(如黄芪、人参、当归),此时地上部分开始枯萎,养分集中于根部;部分清热药如黄连、黄芩则多在生长旺盛期采集(夏季),以保证有效成分含量;而根茎类如川芎、威灵仙宜在春初或秋末采挖,避免有效成分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