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筋活络是中医治疗筋骨疾病的重要原则,指通过疏通筋脉、调和气血,缓解肌肉拘挛、关节疼痛及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中草药配方遵循“君臣佐使”配伍理论,常以活血化瘀药为主,辅以舒筋通络、祛风除湿、补益肝肾之品,共奏行血止痛、强筋健骨之效,以下从单味药特性、经典复方、应用场景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舒筋活血的中草药配方。
常用舒筋活血单味中草药
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 | 主治 |
---|---|---|---|
当归 |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血虚萎黄、月经不调、风湿痹痛 |
川芎 |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 行气活血,祛风止痛 | 头痛、胸痹、痛经、瘀滞腹痛 |
红花 | 辛温,归心肝经 |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 经闭、癥瘕、跌打损伤、关节疼痛 |
牛膝 | 苦酸平,归肝肾经 | 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 | 腰膝酸痛、淋证、经闭、痿证 |
鸡血藤 | 苦甘温,归肝经 | 舒筋活络,补血养血 | 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血虚萎黄 |
伸筋草 | 苦辛温,归肝脾经 | 舒筋通络,祛风除湿 | 关节拘挛、疼痛、跌打损伤 |
透骨草 | 辛温,归肝经 |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 |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阴囊湿痒 |
威灵仙 | 辛咸温,归膀胱经 | 通络止痛,祛风除湿 | 风湿痹痛、骨鲠咽喉、肢体麻木 |
桑枝 | 苦平,归肝经 | 通利关节,祛风除湿 |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肩臂疼痛 |
路路通 | 苦平,归肝膀胱经 | 活血通络,利水通经 | 风湿痹痛、经闭、乳汁不通、水肿 |
经典舒筋活血复方配方
方名 | 组成 | 功效 | 主治 |
---|---|---|---|
舒筋活血汤 | 当归、红花、牛膝、羌活、白芷、五加皮、防风、独活、续断、甘草 | 舒筋活络,活血祛瘀 | 筋伤劳损、关节疼痛、活动不利 |
身痛逐瘀汤 | 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 | 活血行气,祛瘀通络 | 痹证血瘀型,周身疼痛、刺痛拒按 |
活络效灵丹 | 当归、丹参、乳香、没药 |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 心腹瘀痛、跌打损伤、癥瘕积聚 |
独活寄生汤 | 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 |
现代应用场景
- 运动损伤:急性扭伤、拉伤(如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可选用红花、桃仁、乳香等活血化瘀,配合伸筋草、透骨草舒筋消肿;慢性劳损(如网球肘、腰肌劳损),则以牛膝、桑枝、续断强筋骨,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
- 颈椎病、腰椎病:表现为颈肩僵硬、腰腿疼痛者,用葛根(引药上行)、桑枝通利上肢,牛膝引药下行,配威灵仙、羌活祛风除湿,缓解神经压迫症状。
-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冷痛、屈伸不利,属风寒湿痹者,可用独活、细辛、桂枝温经散寒,配合当归、川芎活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 中风后遗症:肢体麻木、活动不遂,以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为主,重用黄芪补气,配红花、地龙活血通络,促进功能恢复。
使用注意事项
- 辨证论治:需根据体质和病情配伍,气血虚者加黄芪、党参补气;寒甚者加附子、干姜温阳;热痹者加忍冬藤、黄柏清热。
- 煎煮方法:活血药(如红花、桃仁)不宜久煎,宜后下;芳香药(如白芷)宜后下;补益药(如当归、地黄)可久煎以增效。
- 禁忌人群:孕妇慎用红花、桃仁等活血药;经期女性避免过量活血药致经量过多;出血性疾病(如胃溃疡、血小板减少)患者慎用;阴虚火旺者(五心烦热、口干)不宜温燥药过多。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舒筋活血的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解答:需辨证论治,若为慢性劳损、气血亏虚(如老年退行性骨病),可在医师指导下长期服用调理(如独活寄生汤、补阳还五汤);但若为实证瘀血(如急性损伤),长期服用可能耗伤气血,建议中病即止,定期复诊调整方剂,避免“久服伤正”。
问题2:哪些人不适合使用舒筋活血类中草药?
解答:以下人群需慎用或禁用:①孕妇(尤其红花、桃仁、川芎等活血药易致流产);②经期女性(避免活血药过强导致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③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胃出血、脑出血、血小板减少,活血药可能加重出血);④阴虚火旺者(如潮热盗汗、口干咽痛,温燥活血药易助火伤阴);⑤皮肤破损处外用时(如透骨草、伸筋草,可能刺激创面,延缓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