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性平,味甘,归肺、胃经,是一味经典的滋阴润燥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因其“久服去面黑黧,好颜色,润泽”而备受推崇,玉竹药性缓和,滋阴而不腻,补而不燥,既能养阴润肺,又能生津养胃,在中医临床及日常养生中应用广泛。
其核心功效首先体现在滋阴润肺方面,对于肺阴亏虚所致的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喉干燥、声音嘶哑等症状,玉竹通过滋养肺阴,润肺止咳,常与沙参、麦冬、百合等同用,如经典方剂沙参麦冬汤中便配伍玉竹,以增强养阴润肺之力,现代生活中,长期吸烟、用嗓过度或处于干燥环境导致的肺燥咳嗽,也可用玉竹煮水或煲汤,能有效缓解不适。
玉竹生津止渴的功效显著,尤其适用于热病伤津、暑热伤气或消渴病(糖尿病)引起的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心悸气短等症状,其富含的玉竹多糖、黏液质等成分,能促进唾液与胃液分泌,增加机体津液,改善口干,如《本草拾遗》记载玉竹“主时行寒热,内补中,去虚劳客热”,对于夏季暑热耗伤津液导致的口渴乏力,玉竹可与天花粉、石斛、麦芽配伍,煎汤代茶饮,既能生津止渴,又能健脾开胃。
在调理脾胃方面,玉竹养胃生津的作用尤为突出,针对胃阴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胃脘隐痛、干呕呃逆、大便干结等症状,玉竹通过滋养胃阴,修复胃黏膜,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经典方益胃汤中,玉竹与沙参、麦冬、生地、冰糖同用,共奏养阴益胃之效,对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属胃阴亏虚者,常作为调理常用药。
玉竹在美容养颜领域也有独特价值,中医认为“阴虚则火旺,火旺则灼津,津少则肤燥”,玉竹滋阴润燥,能改善阴虚火旺导致的皮肤干燥、皱纹增多、面色潮红或萎黄等问题,其含有的维生素A、黏液质及抗氧化成分,可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强皮肤弹性,延缓衰老,民间常用玉竹与瘦肉、鸡肉炖煮,或制成玉竹面膜,长期使用能使肌肤细腻润泽。
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证实,玉竹含有玉竹多糖、铃兰苷、吖啶-2-羧酸等活性成分,具有调节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玉竹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其提取物可抑制糖原异生,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辅助调节血糖;同时能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血管健康。
为更直观理解玉竹的功效,现将其主要应用归纳如下:
主要功效 | 对应症状 | 经典应用举例 |
---|---|---|
滋阴润肺 | 肺燥干咳、痰少黏稠、咽喉干燥、声音嘶哑 | 沙参麦冬汤(配伍沙参、麦冬) |
生津止渴 | 热病伤津、口干舌燥、烦渴多饮、消渴(糖尿病)口渴 | 玉竹天花粉汤(配伍天花粉、石斛) |
养胃生津 | 胃阴不足、食欲不振、胃脘隐痛、干呕、大便干结 | 益胃汤(配伍沙参、生地、冰糖) |
美容养颜 | 皮肤干燥、皱纹增多、面色萎黄、阴虚火旺导致的“上火痘” | 玉竹炖瘦肉、玉竹面膜外敷 |
增强免疫、调节代谢 | 体质虚弱、易感冒、免疫力低下、血糖偏高(辅助)、血脂异常 | 玉竹泡水代茶饮、玉竹提取物制剂 |
使用玉竹时需注意,因其滋腻碍脾,脾虚湿盛、大便溏泄者慎用;避免与藜芦同用,遵循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日常用量一般为10-15克,煎汤或入丸散,过量可能导致腹胀、食欲不振。
以下是相关问答:
Q1:玉竹适合哪些人群长期服用?
A1:玉竹性平滋阴,适合长期处于阴虚状态的人群,如经常熬夜、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睛干涩、口干咽干的上班族;更年期女性出现的潮热盗汗、心烦失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属肺阴亏虚者,以及糖尿病早期见口干多饮、乏力症状者,但需注意,脾虚便溏、痰湿内盛者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Q2:玉竹和麦冬都是滋阴药,两者有什么区别?
A2:玉竹与麦冬虽均能滋阴润肺、生津养胃,但功效侧重不同,玉竹滋阴之力较缓,更侧重于养阴润燥、补而不燥,且能养胃生津,改善食欲不振,对阴虚外感(如阴虚感冒)有较好效果;麦冬滋阴之力较强,尤善于清心除烦,对心阴不足导致的心悸、失眠、烦躁不安,以及热病后期津伤口渴、肠燥便秘更适用,玉竹偏于“润燥养胃”,麦冬偏于“清心润肠”,临床需根据具体症状配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