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脱出是痔核发展到中晚期的典型表现,中医称为“痔核脱出不收”或“翻花痔”,多因饮食不节、久坐久立、便秘、妊娠分娩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或脾虚气陷,最终使肛周筋脉松弛、瘀结成核,无法固摄而脱出肛外,中医治疗痔疮脱出注重整体辨证,通过内服药物、外治法、针灸等多种手段,标本兼治,临床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较小。
中医对痔疮脱出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痔疮脱出的核心病机与“气血”和“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 湿热下注:过食辛辣肥甘、饮酒过度,或感受湿热之邪,导致湿热内蕴,下注大肠,气血壅滞,筋脉横解,瘀结成核,日久失养则脱出肛外,常伴红肿热痛、出血色鲜红。
- 气滞血瘀:久坐久立、负重远行,或长期便秘努责,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于肛门脉络,筋脉受损,瘀结成核,脱出时可见暗紫色,表面黏膜粗糙,伴肛门坠胀刺痛。
- 脾虚气陷:素体脾胃虚弱,或久泻久痢、劳累过度,中气亏虚,固摄无力,肛门失于托举,导致痔核脱出,甚至咳嗽、行走时即可脱出,需手法复位,伴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
辨证分型与治疗
中医治疗痔疮脱出强调“辨证施治”,根据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的治法和方药,以下为常见分型及治疗方案:
(一)辨证分型与内治法
证型 | 主症 | 治法 | 代表方剂 |
---|---|---|---|
湿热下注型 | 痔核脱出肛外,色红肿痛,糜烂渗液,出血鲜红,伴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 |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 止痛如神汤(秦艽、桃仁、皂角子、苍术、防风、黄柏、当归、泽泻、槟榔、熟大黄)加减 |
气滞血瘀型 | 痔核脱出暗紫,表面黏膜增厚,伴肛门刺痛、坠胀,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 |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 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加减 |
脾虚气陷型 | 痔核脱出需手法复位,甚至脱出后难以回纳,伴肛门松弛、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 | 健脾益气,升阳固脱 | 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甘草)加枳壳、五味子 |
(二)外治法
外治法是中医治疗痔疮脱出的特色,可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症状、促进痔核回纳,常用方法包括:
-
熏洗法:将药物煎汤,先熏后洗肛门局部,具有清热消肿、活血止痛、收敛固脱的作用,常用方剂如:
- 五倍子汤: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荆芥,适用于湿热下注型脱出伴水肿;
- 苦参汤:苦参、蛇床子、白芷、金银花、菊花、黄柏、地肤子,适用于脱出伴瘙痒、糜烂。
用法:每日1-2次,每次熏洗15-20分钟,水温以40℃左右为宜,避免烫伤。
-
外敷法:将药物研磨成细末,用麻油、蜂蜜或凡士林调匀后涂于纱布,敷于脱出痔核上,可消肿止痛、收敛止血,常用药物如:
- 黄连膏:黄连、黄柏、当归、姜黄,麻油调敷,适用于红肿热痛;
- 消痔膏:冰片、熊胆、珍珠、炉甘石,清凉解毒,适用于脱出伴黏膜破损。
-
坐药法:将药物制成栓剂或锭剂,纳入肛内,通过直肠黏膜吸收发挥作用,常用中成药如:
- 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各型脱出伴出血;
- 化痔栓:清热消肿,生肌止血,适用于湿热下注型脱出。
-
手法复位:对于脱出痔核,可先以温水坐浴,待肛门松弛后,用润滑油涂抹双手食指,缓慢将痔核纳回肛内,再用塔形纱布加压固定,避免再次脱出,若痔核嵌顿、水肿严重,可先用中药熏洗消肿后再复位,防止坏死。
(三)针灸疗法
针灸可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改善局部气血运行,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促进痔核回纳和症状缓解,常用穴位和方法:
- 体针:主穴取长强、承山、百会、次髎,配穴取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脾虚气陷型加灸百会、气海),操作时,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
- 艾灸:适用于脾虚气陷型,取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用艾条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可温阳固脱、提升中气。
调护与预防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痔疮脱出治疗后需注重调护,防止复发:
-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芹菜、菠菜)、水果(香蕉、火龙果)、粗粮(玉米、燕麦),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辛辣刺激(辣椒、花椒)、油炸烧烤及饮酒,减少湿热内生。
- 生活起居:避免久坐久立、过度劳累,每40分钟起身活动5分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排便时避免努责,每次时间不超过5分钟;便后温水清洗肛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 功能锻炼:坚持提肛运动(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每次20-30下,每日2-3次),可增强肛门括约肌力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脱出复发。
相关问答FAQs
问:痔疮脱出后能否自行回纳?不处理会怎样?
答:痔疮脱出后能否自行回纳需视病情轻重而定:Ⅰ-Ⅱ度脱出(便时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注意调护即可;Ⅲ-Ⅳ度脱出(需手法复位或无法回纳)若长期不处理,可能导致痔核嵌顿、水肿、坏死,引发剧烈疼痛、出血,甚至感染、贫血,严重时需手术干预,建议脱出后及时就医,明确分型,配合中医治疗促进回纳。
问:中医治疗痔疮脱出一般多久能见效?需要坚持治疗吗?
答:中医治疗痔疮脱出的疗效与病情轻重、证型及患者依从性相关,轻度脱出(Ⅰ-Ⅱ度)通过外治法(熏洗、外敷)配合调护,通常3-5天可缓解症状,1-2周痔核可回纳;中重度脱出(Ⅲ-Ⅳ度)需内服中药结合针灸、手法复位,一般2-4周可见明显改善,需坚持治疗1-2个月以巩固疗效,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症状缓解后仍需继续调护(如饮食、提肛运动),否则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