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贝母的种类有哪些?不同贝母如何区分辨别?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4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种植物的干燥鳞茎,是临床常用的止咳化痰类中药,其应用历史悠久,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根据基源植物、产地、性状及功效差异,贝母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等主要类别,不同种类的贝母在形态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上各有特点,本文将详细介绍各类贝母的种类、性状、功效及产地分布等内容。

药材贝母的种类

贝母的主要种类及特征

(一)川贝母

川贝母为传统“川产道地药材”之一,来源于百合科贝母属多种植物的干燥鳞茎,根据性状差异又分为松贝、青贝、炉贝三种规格,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青海等青藏高原地区,生长于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灌丛或流石滩地带。

  1. 松贝

    • 来源:主要来源于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甘肃贝母(F. przewalskii)的干燥鳞茎。
    • 性状: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顶端闭合,微凹入,基部中央有灰褐色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单鳞叶呈怀中抱月状,2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钝圆,闭合,质地坚硬,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 功效:润肺止咳、化痰散结,主治虚劳咳嗽、肺燥咳嗽、痰热咳嗽、瘰疬、乳痈等。
  2. 青贝

    • 来源:主要来源于太白贝母(F. taipaiensis)、甘肃贝母(F. przewalskii)的干燥鳞茎。
    • 性状: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表面白色或浅黄白色,顶端稍尖,闭合,基部较平,鳞茎盘明显,单鳞叶呈2瓣,大小不等,大瓣紧抱小瓣,顶端开口,断面白色,粉性较足,气微,味微苦。
    • 功效:与松贝类似,偏于润肺化痰,适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等症。
  3. 炉贝

    药材贝母的种类

    • 来源:来源于棱砂贝母(F. delavayi)的干燥鳞茎。
    • 性状:呈长圆锥形或卵状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6-2cm,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常有黄棕色斑点(“虎皮斑”),顶端渐尖,基部多歪向一侧,鳞茎盘突起,残留的须根呈“蒜辫状”,单鳞叶呈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口,断面粗糙,粉性,气微,味微苦。
    • 功效:清热化痰、开郁散结,偏于治实热咳嗽、瘰疬疮毒等症,药力较松贝、青贝稍强。

(二)浙贝母

浙贝母又名“大贝”“象贝”,来源于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的干燥鳞茎,主产于浙江宁波(象山)、江苏、安徽等地,多为栽培品,生长于平原或丘陵地区的栽培田。

  • 性状: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1-1.5cm,直径1-3cm,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常有黄色斑点(“象牙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略呈肾形,互相抱合,顶端钝圆或稍尖,中央有鳞茎盘,残留的须根呈“菊花心”状,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
  • 功效: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主治风热咳嗽、痰火咳嗽、瘰疬、疮毒、肺痈等,其性偏寒,长于清泄热痰,适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壅肺之咳嗽,常与桑叶、菊花、连翘等配伍。

(三)平贝母

平贝母来源于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的干燥鳞茎,为东北地区的道地药材,主产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野生或栽培于林缘、草地或田地。

  • 性状:呈扁球形或扁卵圆形,高0.3-1cm,直径0.4-1.5cm,表面类白色或微淡黄色,顶端钝圆,闭合,基部中央有鳞茎盘,残留的须根较少,单鳞叶呈2瓣,大小相近,抱合紧密,顶端平或微凹,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苦。
  • 功效:与川贝母类似,润肺止咳、化痰散结,但药力稍弱,适用于肺热咳嗽、痰多黄稠、阴虚劳嗽等症,常用于东北地区临床,价格较川贝母低廉。

(四)伊贝母

伊贝母来源于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伊犁贝母(F. pallidiflora)的干燥鳞茎,主产于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生长于海拔1300-2000米的山地草原或林缘。

  • 性状:呈卵圆形或圆锥形,高0.5-1.5cm,直径0.5-1.5cm,表面浅黄白色或淡黄棕色,顶端钝圆,闭合,基部平,鳞茎盘明显,单鳞叶呈2瓣,大小相近,抱合较松,顶端微尖,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苦。
  • 功效:润肺止咳、化痰散结,主治肺热咳嗽、燥咳痰黏、瘰疬、乳痈等,其性效与川贝母相近,是川贝母的替代品之一,尤其适用于西北地区患者。

(五)湖北贝母

湖北贝母来源于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的干燥鳞茎,为湖北地区的特色药材,主产于湖北五峰、宜昌、恩施等地,多为栽培品。

药材贝母的种类

  • 性状:呈扁圆球形或圆锥形,高0.8-1.2cm,直径0.8-1.5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顶端钝圆,闭合,基部平,鳞茎盘凹陷,单鳞叶呈2瓣,大小相近,抱合紧密,顶端有“怀中抱月”特征,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
  • 功效:润肺止咳、化痰散结、解毒,主治肺热咳嗽、痰多黄稠、瘰疬、乳痈、喉痹等,其化学成分含湖北贝母碱,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贝母种类对比表

贝母种类 来源植物 性状特征 主要功效 产地分布 别名
松贝 暗紫贝母、甘肃贝母 类圆锥形,怀中抱月,顶端闭合,断面白色 润肺止咳、化痰散结 四川、西藏、云南、青海 尖贝、珍珠贝
青贝 太白贝母、甘肃贝母 类扁球形,顶端稍尖,单鳞叶大小不等 润肺化痰、阴虚久嗽 四川、甘肃、陕西 贝母、甲贝
炉贝 棱砂贝母 长圆锥形,虎皮斑,基部歪斜,顶端开口 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四川、云南、西藏 雪贝、德贝
浙贝母 浙贝母 扁球形,外层鳞叶2瓣,类白色至淡黄色 清热化痰、开郁散结(偏实热) 浙江、江苏、安徽 大贝、象贝
平贝母 平贝母 扁球形,抱合紧密,顶端平或微凹 润肺止咳、化痰散结(药力较缓) 吉林、黑龙江、辽宁 东北贝母
伊贝母 新疆贝母、伊犁贝母 卵圆形,抱合较松,顶端微尖 润肺止咳、化痰散结(西北地区道地) 新疆、青海、甘肃 西贝母
湖北贝母 湖北贝母 扁圆球形,怀中抱月,顶端钝圆 润肺止咳、化痰散结、解毒 湖北、重庆、湖南 鄂贝母

贝母的应用注意事项

贝母性寒,味苦、甘,归肺、心经,适用于热证、虚证咳嗽,但需注意以下事项:

  1. 禁忌证:脾胃虚寒、寒痰、湿痰咳嗽者慎用,症见咳嗽痰白清稀、畏寒肢冷、便溏等;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 配伍禁忌: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如川乌、草乌、附子)同用,属中药“十八反”范畴。
  3. 鉴别真伪:市场上常见贝母伪品如“平贝母”(以小浙贝冒充)、“草贝母”(有毒百合科植物),需通过性状(如怀中抱月、虎皮斑)、显微特征(鳞叶表皮细胞、淀粉粒)及理化鉴别(生物碱反应)区分。

相关问答FAQs

Q1:川贝母和浙贝母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
A:川贝母与浙贝母虽同属贝母,但在来源、性状、功效上差异显著:

  • 来源与性状:川贝母为暗紫贝母等野生鳞茎,呈类圆锥形(松贝)或类扁球形(青贝),有“怀中抱月”特征,断面白色、粉性足;浙贝母为浙贝母栽培鳞茎,呈扁球形,外层鳞叶肥厚,断面较粗糙。
  • 功效:川贝母偏润肺止咳,适用于阴虚燥咳、虚劳久咳(如干咳少痰、痰中带血);浙贝母偏清热化痰,适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壅肺(如咳嗽痰黄、口干咽痛)。
  • 选择:若属虚证、热伤肺阴咳嗽,选川贝母;若属外感风热、痰热实证咳嗽,选浙贝母,川贝母价格较高,浙贝母性价比更优。

Q2:如何鉴别贝母的真伪?以松贝为例说明。
A:贝母伪品较多,以松贝为例,可通过以下方法鉴别真伪:

  • 性状鉴别:真松贝呈类圆锥形,高0.3-0.8cm,表面类白色,顶端闭合微凹,基部有鳞茎盘,单鳞叶“怀中抱月”(2瓣大小相近,顶端钝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伪品如“东贝母”(呈卵圆形,抱合较松,顶端不闭合)或“小浙贝”(呈类圆锥形,但较大,顶端开口),均无“怀中抱月”特征。
  • 显微鉴别:真松贝鳞叶表皮细胞垂周壁微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2-20μm,复粒由2-3分粒组成,伪品淀粉粒特征不同,如“草贝母”含草酸钙针晶,有毒。
  • 理化鉴别:取粉末加稀盐酸研磨,滤液加碘化铋钾试液,真品显橙红色沉淀(生物碱反应),伪品可能不显色或显色不同,建议购买时选择正规药店,避免误用伪品。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松茸药材图片有哪些特征?如何辨别其药用价值与真伪?
« 上一篇 08-30
中医如何有效治疗脚汗?有哪些实用方法?
下一篇 » 08-3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