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茎类药材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来源于植物地下茎的药用部位,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鳞茎等,这类药材通常富含淀粉、生物碱、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具有补气养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等多种功效,常见的根茎药材种类繁多,以下按功效分类介绍其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并附表格归纳。
补气健脾类根茎药材
补气健脾类根茎药材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性味多甘温或甘平,归脾、肺经。
黄芪
来源: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主治: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白术
来源: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山药
来源: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主治: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清热燥湿类根茎药材
清热燥湿类根茎药材性多寒凉,味苦,能清泄热邪、燥湿祛浊,常用于湿热泻痢、黄疸、湿疹、热淋等症。
黄连
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疖疮、目赤肿痛、口舌生疮。
黄芩
来源: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胡黄连
来源: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根茎。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主治: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泻痢、黄疸、痔疮肿痛。
活血化瘀类根茎药材
活血化瘀类根茎药材能通利血脉、消散瘀滞,常用于血瘀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等症。
川芎
来源: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主治: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姜黄
来源: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肝经。
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主治: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癥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莪术
来源: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的根茎。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行气破血,消积止痛。
主治:用于癥瘪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解表生津类根茎药材
解表生津类根茎药材能发散表邪、生津止渴,常用于外感表证、热病伤津、口渴、消渴等症。
葛根
来源:豆科野葛或甘葛藤的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主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泄热痢、高血压颈项强痛。
生姜
来源: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主治: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鱼蟹中毒。
利水渗湿类根茎药材
利水渗湿类根茎药材能通利水道、渗湿泄浊,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湿痹等症。
泽泻
来源: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主治: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薏苡仁
来源:禾本科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虽为种仁,但常作根茎类药材应用)。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主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平肝息风类根茎药材
平肝息风类根茎药材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常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症。
天麻
来源: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效:平肝息风,止痉。
主治: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常见根茎药材性味功效归纳表
药材名称 | 性味 | 归经 | 主要功效 | 主治病证 |
---|---|---|---|---|
黄芪 | 甘,微温 | 脾、肺经 |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 | 气虚乏力、自汗、中气下陷 |
白术 | 苦、甘,温 | 脾、胃经 |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 脾虚食少、水肿、胎动不安 |
山药 | 甘,平 | 脾、肺、肾经 | 补脾养胃,补肾涩精 | 脾虚泄泻、肾虚遗精、虚热消渴 |
黄连 | 苦,寒 | 心、脾、胃经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口舌生疮 |
黄芩 | 苦,寒 | 肺、胆经 | 清热燥湿,泻火安胎 | 肺热咳嗽、胎动不安、湿热黄疸 |
川芎 | 辛,温 | 肝、胆经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痛经、头痛、跌扑损伤 |
葛根 | 甘、辛,凉 | 脾、胃经 | 解肌退热,生津透疹 | 外感发热、消渴、麻疹不透 |
泽泻 | 甘、淡,寒 | 肾、膀胱经 | 利水渗湿,泄热化浊 | 水肿、小便不利、高脂血症 |
天麻 | 甘,平 | 肝经 | 平肝息风,止痉 | 头晕目眩、小儿惊风、癫痫 |
相关问答FAQs
Q1:根茎药材和根类药材有什么区别?
A:根茎药材与根类药材均来源于植物的地下部分,但植物学来源不同,根茎是茎的变态,有节、芽、鳞片(如黄连的“过桥”、生姜的“分枝”),断面可见维管束环状排列;而根是根的变态,无节、芽和鳞片,断面多为放射状维管束(如黄芪的“菊花心”、人参的“芦碗”),黄连的根茎(根状茎)与党参的根(直根)在形态和结构上有明显区别,临床应用时需加以区分。
Q2:如何辨别优质的根茎药材?
A:优质根茎药材可通过“看、闻、摸、尝”初步辨别:① 看外观:以条粗、均匀、质坚实、断面颜色自然者为佳,如黄芪以“菊花心”明显、黄白色为优;黄连以“过桥”短、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鲜黄色为佳。② 闻气味:有浓郁药香且无异味,如生姜辛辣味浓,葛根有豆腥味。③ 摸质地:质重、坚实、不易折断(如天麻),或质脆、易折断(如山药)。④ 尝味道:味甘、苦等符合药材特性,无霉味、苦味过重或异味,需注意是否硫磺熏蒸(断面过白可能熏硫)或掺假(如天麻掺铅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