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经的中草药名称大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调经是中医妇科的重要治疗方向,中草药通过调理气血、疏肝理气、温经散寒、滋阴清热等机制,改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量异常等问题,以下按功效分类介绍常用调经中草药,并附汇总表格及注意事项。

调经的中草药名称大全

活血化瘀类——适用于血瘀证(痛经、闭经、经血有块、色暗)

血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排出受阻,常见经行腹痛、经色紫暗有块,此类药物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滞,代表药物有:

  •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为“血中圣药”,既能补血又能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血虚血瘀导致的月经不调。
  •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常与当归配伍增强调经效果(如佛手散)。
  •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适用于血瘀有热的痛经、闭经。
  •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尤适于血瘀兼血虚者,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
  •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常用于痛经、闭经,孕期慎用。
  • 益母草:辛苦微寒,归肝心膀胱经,活血调经,利水消肿,为妇科经产要药,单用或配伍均可。
  • 泽兰:苦辛微温,归肝脾经,活血调经,利水消肿,适用于经行水肿、血瘀经闭。

补血养血类——适用于血虚证(月经量少、色淡、推迟、头晕心悸)

血虚导致胞宫失养,经血生化不足,常见经量少、面色萎黄、头晕眼花,此类药物能补充血液,滋养胞宫,代表药物有:

  •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为补血要药,常与当归、白芍配伍(如四物汤)。
  •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柔肝止痛,与熟地、当归同用增强补血效果,缓解经行腹痛。
  • 阿胶:甘平,归肺肝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燥,适用于血虚月经不调、崩漏,烊化冲服。
  • 何首乌:苦甘涩微温,归肝肾经,补益精血,固肾乌发,制用偏于补益,生用润肠通便。
  • 龙眼肉:甘温,归心脾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适用于血虚心悸、月经量少。

疏肝理气类——适用于肝郁气滞证(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乳房胀痛、情绪不畅)

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导致气血失调,常见经期不定、经行不畅、乳房胀痛,此类药物能调理气机,解郁调经,代表药物有:

调经的中草药名称大全

  •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常与香附、郁金配伍缓解肝郁经行不畅。
  • 香附:辛微苦平,归肝三焦经,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尤适于肝郁痛经。
  • 郁金:辛苦寒,归肝心肺经,活血行气,解郁止痛,适用于肝郁血瘀的月经不调、痛经。
  • 佛手: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性较温和,肝郁气轻者可用。

温经散寒类——适用于寒凝血瘀证(痛经、闭经、经血色暗、小腹冷痛)

寒邪凝滞或阳虚内寒,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常见经行小腹冷痛、热敷缓解、经血色暗有块,此类药物能温煦胞宫,散寒通脉,代表药物有:

  • 艾叶:辛苦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调经,为暖宫要药,常与香附、吴茱萸配伍(如艾附暖宫丸)。
  • 吴茱萸:辛热,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降逆止呕,适用于寒凝肝经的痛经、经行呕吐。
  • 肉桂:辛甘大热,归心肝脾肾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适用于虚寒性月经不调、痛经。
  • 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适用于寒凝血瘀的痛经、闭经。

滋阴清热类——适用于阴虚血热证(月经先期、量多、色红、手足心热)

阴虚内热或血热妄行,导致血海不宁,常见月经提前、量多色红、五心烦热,此类药物能滋阴降火,凉血调经,代表药物有:

  •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常与玄参、麦冬配伍(如两地汤)治疗阴虚血热月经先期。
  • 玄参:甘苦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适用于热病伤阴、血热月经不调。
  • 地骨皮:甘寒,归肺肾经,凉血退热,除蒸,适用于阴虚血热的月经先期、量多,常与生地、白芍同用。

调经中草药汇总表

类别 中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活血化瘀类 当归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川芎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益母草 辛苦微寒,归肝心膀胱经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补血养血类 熟地黄 甘微温,归肝肾经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白芍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养血调经,柔肝止痛
阿胶 甘平,归肺肝肾经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疏肝理气类 柴胡 苦微寒,归肝胆经 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香附 辛微苦平,归肝三焦经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温经散寒类 艾叶 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
肉桂 辛甘大热,归心肝脾肾经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滋阴清热类 生地黄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地骨皮 甘寒,归肺肾经 凉血退热,除蒸

注意事项

  1. 辨证用药:月经不调需分清寒热虚实、气血盛衰,如血瘀忌用纯补药,血热慎用温燥药,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2. 煎服方法:活血化瘀药(如红花、益母草)宜久煎;阿胶、鹿角胶等需烊化冲服;温经药(如艾叶、肉桂)不宜久煎,以免降低药效。
  3. 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避免影响气血运行;经期注意保暖,避免劳累。
  4. 禁忌人群:孕妇慎用活血化瘀药(如红花、桃仁)、行气药(如香附);月经量过多者慎用活血药,以免加重出血。

相关问答FAQs

Q1:调经中草药可以自己随便搭配吗?
A1:不可以,调经需辨证论治,若不对症可能加重病情,血瘀证用活血药(如当归、川芎)有效,但血虚证单独使用活血药反而耗伤气血;肝郁气滞需疏肝理气(如柴胡、香附),若误用温经散寒药(如肉桂、干姜)可能助热伤阴,建议先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明确证型,再由医师配伍用药,避免药不对症或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

调经的中草药名称大全

Q2:月经不调只靠中药调理可以吗?
A2:中药调理是重要手段,但需结合生活调养,月经不调与情绪、饮食、作息、作息密切相关,若长期熬夜、压力大、过度节食,可能影响疗效,建议在用药的同时,保持规律作息(23点前入睡)、避免情绪波动、适当运动(如瑜伽、八段锦),经期注意保暖、避免生冷食物,若月经不调由器质性疾病(如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需结合原发病治疗,单纯中药可能效果有限,需及时就医检查。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痛风的秘方究竟如何?效果真的靠谱吗?
« 上一篇 08-30
中医治疗贫血的药方效果如何适用哪些贫血人群有哪些注意事项?
下一篇 » 08-3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