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起皮反复发作总不好?中医辨证调理有哪些内调外治妙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唇起皮是临床常见的唇部症状,表现为唇部干燥、脱屑、皲裂,甚至伴有疼痛、出血,中医称为“唇燥”“唇风”等,认为其发病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亏虚密切相关,中医治疗唇起皮注重整体辨证,通过内服药物调理脏腑,结合外治法直接改善局部症状,同时配合生活调护,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唇起皮中医治疗

唇起皮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胃之经脉环唇口”,唇部依赖脾胃运化的气血津液濡养,若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津液亏虚、燥热内生,或气血不足、唇失所养,则易引发唇起皮,具体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 脾胃积热:过食辛辣肥甘、醇酒厚味,或情志不畅致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胃热炽盛,熏蒸唇部,灼伤津液,可见唇红干裂、脱屑、疼痛,伴口臭、牙龈肿痛、便秘、舌红苔黄等。
  2. 阴虚火旺:热病后期、久病伤阴,或熬夜、思虑过度耗伤阴液,虚火上炎,灼烁津液,表现为唇干裂、脱屑、灼热感,伴五心烦热、盗汗、咽干、舌红少苔等。
  3. 血虚风燥:脾虚生化不足,或失血过多致血虚,唇部失于濡养,加之虚风内动,肌肤失润,可见唇色淡白、干裂脱屑、皮肤粗糙,伴头晕、心悸、失眠、舌淡苔白等。
  4. 燥邪犯肺:外感燥邪(秋燥尤甚),或久居干燥环境,燥邪伤肺,肺气失宣,津液不能上润唇部,致唇干裂、脱屑,伴干咳少痰、鼻咽干燥、舌干少津等。
  5. 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脾胃,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不足,唇部失养,表现为唇色淡、干裂、易脱皮,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乏力、舌淡胖有齿痕等。

中医辨证论治

唇起皮的治疗需根据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内服药物调理脏腑,恢复气血津液输布,以下是常见证型的论治方案:

证型 主要症状 治法 代表方药 常用加减
脾胃积热证 唇红肿干裂、脱屑、疼痛,口臭,牙龈肿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清胃泄热,凉血润燥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大黄、芒硝、栀子、黄芩、薄荷、连翘、竹叶、生地 红肿甚加石膏、黄连;疼痛加白芷、乳香;便秘重者加枳实、厚朴
阴虚火旺证 唇干裂、脱屑、灼热,五心烦热,盗汗,咽干,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降火,养唇生津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减: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麦冬 脱屑甚加玄参、玉竹;盗汗加浮小麦、煅牡蛎;咽干加桔梗、甘草
血虚风燥证 唇色淡白、干裂脱屑、皮肤粗糙,头晕,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舌淡苔白,脉细弱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加减: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何首乌、防风、蝉蜕 瘙痒甚加白鲜皮、地肤子;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唇裂出血加阿胶、艾叶炭
燥邪犯肺证 唇干裂、脱屑,干咳少痰,鼻咽干燥,口渴,舌干少津,脉浮数 疏风清肺,润燥生津 桑杏汤(《温病条辨》)加减:桑叶、杏仁、沙参、贝母、淡豆豉、栀皮、梨皮 咳嗽甚加枇杷叶、前胡;鼻衄加白茅根、侧柏叶;唇裂出血加藕节、仙鹤草
脾胃虚弱证 唇色淡、干裂易脱皮,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乏力,舌淡胖有齿痕,脉弱 健脾益气,养唇生肌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 腹胀加木香、陈皮;便溏加炮姜、诃子;唇裂加黄芪、当归

中医外治法

在内服调理的同时,配合外治法可直接缓解唇部干燥、脱屑症状,促进局部修复,常用方法包括:

  1. 中药外涂

    • 紫草油:紫草、当归、黄连、白芷、麻油熬制,清热凉血、润燥生肌,适用于唇红肿、干裂、脱屑(脾胃积热、阴虚火旺证)。
    • 黄连膏:黄连、黄柏、当归、姜黄、麻油熬制,清热燥湿、止痛敛疮,适用于唇部疼痛、皲裂(脾胃积热证)。
    • 当归膏:当归、紫草、乳香、没药、麻油熬制,养血活血、润燥修复,适用于唇色淡白、干裂(血虚风燥证)。
  2. 中药湿敷
    取马齿苋、金银花、蒲公英各30g,煎取药液,待温度降至室温后用纱布浸湿敷于唇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适用于唇部红肿、疼痛(脾胃积热证、燥邪犯肺证)。

    唇起皮中医治疗

  3. 穴位按摩

    • 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用食指指腹按揉1-3分钟,每日2次,可通鼻窍、润唇部。
    •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用拇指按揉3-5分钟,每日2次,健脾益气,促进气血生化。
    • 血海穴(屈膝,髌骨内上缘上2寸):用拇指按揉3-5分钟,每日2次,养血活血,改善唇色。
  4. 针灸治疗
    取地仓、迎香、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等穴位,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可调节脏腑功能,改善唇部供血。

生活调护

唇起皮的康复离不开生活调护,避免诱因、合理饮食、正确护理唇部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1. 饮食调理

    • 宜食:多食滋阴润燥、健脾养血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莲藕、山药、小米、南瓜、胡萝卜、瘦肉、鸡蛋、黑芝麻等。
    • 忌食:避免辛辣刺激(辣椒、花椒、生姜)、温热性食物(羊肉、狗肉、油炸食品)及甜腻食物,以免助热伤阴,加重症状。
  2. 唇部护理

    唇起皮中医治疗

    • 避免频繁舔唇、撕扯唇部死皮,唾液中的酶会刺激唇部皮肤,加重干燥;撕扯易损伤黏膜,引发感染。
    • 选择无香料、无刺激的润唇膏(含维生素E、蜂蜡、凡士林等),每日多次涂抹,尤其在睡前、饭后及干燥环境中。
    • 冬季外出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对唇部的刺激;避免使用含酒精的唇部产品,以免加速水分流失。
  3. 情志与作息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志不畅易致肝郁化火,灼伤津液。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阴液恢复,尤其对阴虚火旺证患者尤为重要。

相关问答FAQs

Q1:唇起皮能用蜂蜜涂抹吗?
A:蜂蜜性平,味甘,有润燥、解毒、止痛之功,短期少量涂抹可缓解唇部干燥,但需注意:① 蜂蜜含糖量高,易滋生细菌,若唇部有破损、感染,可能加重炎症;② 部分人可能对蜂蜜过敏,首次使用前需做皮肤敏感测试;③ 中医认为蜂蜜滋腻,脾胃虚寒者长期内服易生湿,外涂后若出现唇部红肿、瘙痒,应立即停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中药外涂(如紫草油)更安全。

Q2:中医治疗唇起皮一般多久见效?
A:疗效与病情轻重、证型及是否配合调护相关,轻症(如单纯干燥脱皮,无全身症状)通过外治法+饮食调护,2-3天可缓解;中重度(如反复干裂、疼痛、伴全身症状)需内服中药调理脏腑,一般1-2周症状改善,4-6周可基本康复,若治疗1周无缓解或加重,需排除唇炎、湿疹、维生素缺乏等疾病,及时完善检查,调整治疗方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脚跟不适有哪些有效方法?如何辨证调理见效?
« 上一篇 08-31
中医治疗鼻炎常用草药有哪些?如何辨证施治更有效?
下一篇 » 08-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