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鼻炎常用草药有哪些?如何辨证施治更有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中医认为鼻炎多因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或肺、脾、肾功能失调,导致鼻窍不通、气血瘀滞所致,治疗时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草药以疏风通窍、清热解毒、健脾益肾等,以下从常见证型出发,介绍中医治疗鼻炎的常用草药及其配伍规律。

中医治疗鼻炎的草药

肺经风寒证:疏风散寒,宣肺通窍

多因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症见鼻塞、流清涕、喷嚏频作、遇寒加重,伴头痛、恶风寒、舌淡苔薄白,治以疏风散寒为主,常用草药有:

  •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善治风寒感冒引起的鼻塞,常配伍桂枝增强解表之力。
  • 辛夷花:性温,味辛,归肺、胃经,为“治鼻渊之要药”,能散风寒、通鼻窍,对鼻塞、流清涕效果显著,煎煮时需包煎以免绒毛刺激咽喉。
  • 苍耳子:性温,味辛、苦,归肺经,能通鼻窍、祛风湿,但有小毒,需严格控制剂量(一般3-6克),常与白芷、薄荷同用以增强通窍效果。
  • 桂枝:性温,味辛、甘,归心、肺、膀胱经,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麻黄发散风寒,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环。

肺经郁热证:清热宣肺,解毒通窍

多因风热袭肺或邪郁化热,症见鼻塞、流黄稠涕、嗅觉减退、头痛、口干、舌红苔黄,治以清热解毒、宣肺通窍,常用草药有:

  • 黄芩: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其善清肺热,常与金银花、连翘配伍,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 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肝经,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对鼻塞、头痛伴热象者尤为适宜,可分杭菊花(偏清肝)和贡菊花(偏清肺)。
  • 薄荷:性凉,味辛,归肺、肝经,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其芳香之气可通鼻窍,常后下以保存有效成分。
  • 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肺、心、胃经,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为治风热感冒之要药,可单用或连翘同用以增强疗效。

脾气虚弱证: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多因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湿浊上泛鼻窍,症见鼻塞时轻时重、流清涕、嗅觉减退、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腻,治以健脾益气、升阳通窍,常用草药有:

中医治疗鼻炎的草药

  •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为“补气之长”,常与白术、党参配伍,增强健脾益气之力,改善鼻黏膜免疫功能。
  • 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助黄芪健脾以升清阳,常与茯苓同用以增强祛湿效果。
  • 升麻:性微寒,味辛、甘,归肺、脾、胃、大肠经,能升阳举陷、清热解毒,引脾胃清阳上升至鼻窍,常与柴胡配伍(如补中益气汤)。
  •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能健脾渗湿,助脾运化水湿,减少湿浊上泛,常与陈皮同用以理气化痰。

肾气不足证:温补肾阳,固摄通窍

多因肾气亏虚,摄纳无权,症见鼻塞日久、流涕清稀、嗅觉减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淡苔白,治以温补肾阳、固摄鼻窍,常用草药有:

  • 淫羊藿:性温,味辛、甘,归肝、肾经,能补肾阳、强筋骨,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环,常与菟丝子、补骨脂同用以温肾固摄。
  • 补骨脂:性温,味辛、苦,归肾、脾经,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善治肾虚引起的鼻流清涕,常与肉桂同用以增强温阳效果。
  • 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与淫羊藿等温阳药同用,可“阴中求阳”,增强补肾之力。
  • 山茱萸:性微温,味酸、甘,归肝、肾经,能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与熟地黄、山药同用(如六味地黄丸加减),补肾固本以改善鼻部症状。

常用通鼻窍草药简表

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常用剂量(克) 注意事项
辛夷花 辛,温;肺、胃 散风寒,通鼻窍 3-10 需包煎,阴虚火旺者慎用
苍耳子 辛、苦,温;肺 通鼻窍,祛风湿 3-6 有小毒,过量致头晕
白芷 辛,温;肺、胃 祛风止痛,通鼻窍 3-10 阴血虚者慎用
薄荷 辛,凉;肺、肝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3-6(后下) 不宜久煎

注意事项

中医治疗鼻炎需严格辨证,同一鼻炎在不同阶段证型不同,用药方案需个体化调整,部分草药(如苍耳子)具有一定毒性,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日常应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保暖,增强体质,以辅助治疗效果。

相关问答FAQs

问:中医治疗鼻炎需要多久才能见效?
答:中医治疗鼻炎的见效时间因人而异,与病情轻重、证型、病程长短及用药依从性相关,一般而言,急性鼻炎(如风寒、风热证)在正确辨证用药后1-2周可见症状改善;慢性鼻炎(如脾虚、肾虚证)因病程较长,需调理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且需配合生活调养(如避风寒、节饮食)以巩固疗效,若用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中医治疗鼻炎的草药

问:鼻炎患者日常饮食有哪些禁忌?
答:鼻炎患者饮食需根据证型调整:肺经风寒证宜食温散风寒之品(如生姜、葱白),忌生冷、油腻食物;肺经郁热证宜食清热之品(如梨、苦瓜),忌辛辣、肥甘厚味;脾虚证宜食健脾利湿之品(如山药、薏米),忌生冷、甜腻食物;肾虚证宜食温补肾阳之品(如核桃、黑芝麻),忌生冷、寒凉食物,过敏体质者应避免已知过敏食物(如海鲜、芒果等),减少鼻部刺激。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唇起皮反复发作总不好?中医辨证调理有哪些内调外治妙招?
« 上一篇 08-31
直肠癌患者的中草药药方,真的能辅助治疗吗?安全性和适用性如何?
下一篇 » 08-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