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田麻为椴树科田麻属植物,学名Corchoropsis crenata,别名田角麻、白麻、水麻秧等,是我国民间常用的清热解毒类草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的山坡、路旁、荒地及林缘,其全草可入药,性凉,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湿止渴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皮肤湿疹、疮疡肿毒等症,由于田麻外形特征易与多种草本植物混淆,准确识别需结合植株形态、生长环境及药用部位等多方面信息,以下从植物特征、生境习性、药用价值及图片识别要点等角度进行详细说明,并附生长阶段特征对比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田麻。
田麻的植物形态特征
田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0-80厘米,茎直立或斜升,分枝多,密被短柔毛,老茎常呈红褐色,叶互生,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2-5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粗锯齿,叶面深绿色疏被短毛,叶背密被灰白色星状柔毛,叶基具3条明显基出脉,花单生于叶腋或聚成顶生总状花序,花瓣5片,黄色,倒卵形,长约3毫米;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外面被星状毛;雄蕊多数,花丝合生成单体;子房被毛,花柱长约2毫米,蒴果圆球形,直径约5毫米,顶端具短喙,表面密被星状毛,成熟时顶端3瓣裂,内含多数褐色种子,种子肾形,表面具网纹。
田麻的生长环境与分布
田麻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贫瘠,常生于海拔100-1500米的山坡灌丛、草地、田埂、路边及沟谷边缘,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至中性土壤中均可生长,在我国,田麻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资源丰富,易于采集。
田麻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田麻以全草入药,其性凉,味微苦,归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湿止渴的功效,临床常用于:
- 热毒病症: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单味煎服或配伍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药;
- 皮肤疾病:用于湿疹、痈疮肿毒、蚊虫叮咬,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
- 湿热病症:缓解湿热黄疸、泄泻,可配伍茵陈、车前子等利湿药;
- 外伤出血:鲜品捣烂外敷,有止血生肌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田麻含黄酮类、酚酸类、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镇痛等作用。
田麻图片识别要点
为准确识别田麻,图片需涵盖以下关键特征,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差异对识别尤为重要:
田麻不同生长阶段特征对比表
生长阶段 | 植株高度(cm) | 茎特征 | 叶片特征 | 花/果特征 |
---|---|---|---|---|
幼苗期 | 5-15 | 茎细弱,绿色,密被短毛 | 叶卵形,小而全缘,叶背灰毛 | 无花果 |
生长期 | 20-50 | 茎直立,分枝多,红褐色毛 | 叶卵形/狭卵形,边缘锯齿 | 无花或少量花苞 |
开花期 | 50-80 | 茎粗壮,红褐色,毛密 | 叶深绿,锯齿明显,叶背灰白 | 黄色花瓣5片,顶生总状花序 |
结果期 | 60-90 | 茎木质化,毛稍疏 | 叶片渐枯,基出脉明显 | 蒴果圆球形,密被星状毛,3瓣裂 |
图片必备细节
- 植株整体形态:需拍摄全株,体现直立茎、分枝情况及整体高度,区别于匍匐生长的相似植物(如地榆);
- 茎叶特写:清晰展示茎的毛被(红褐色短柔毛)、叶片形状(卵形/狭卵形)、边缘锯齿及叶背灰白色星状毛(区别于叶背光滑的植物);
- 花朵细节:花瓣5片、黄色,花萼5裂被星状毛,雄蕊单体,避免与黄麻(花萼4裂)混淆;
- 果实特征:蒴果圆球形、顶端3瓣裂、密被星状毛,种子肾形,区别于蒴果圆柱形的亚麻科植物;
- 生境背景:拍摄时保留生长环境(如山坡、路旁),辅助判断其生态习性,避免误生于人工环境的外来种。
图片拍摄建议
为便于识别,田麻图片建议在自然光下拍摄,避免强光过曝;采用多角度拍摄(整体、茎、叶、花、果),必要时标注尺寸比例(如叶片实际长度);对于易混淆的相似种(如同属植物田麻Corchoropsis tomentosa,其叶背密被绒毛,花较小),可拍摄对比图突出差异。
相关问答FAQs
Q1:田麻与黄麻如何区分?
A:田麻与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外形相似,但可通过以下特征区分:① 叶片:田麻叶卵形或狭卵形,边缘具粗锯齿;黄麻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边缘全缘。② 花朵:田麻花瓣黄色,5片;黄麻花瓣黄绿色,5片但较小。③ 果实:田麻蒴果圆球形,密被星状毛;黄麻蒴果圆柱形,无毛或疏被毛。④ 茎毛:田麻茎密被短柔毛;黄麻茎较光滑。
Q2:采集田麻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A:采集田麻需注意以下几点:① 采收时间:全草入药宜在夏秋季开花至结果期采集,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② 采收部位:割取地上全草,去除根部,洗净晾干(阴干为佳,避免暴晒破坏成分);③ 环境选择:需远离污染区(如公路边、工业区),优先生长在山坡、荒地的野生植株;④ 资源保护:合理采集,避免过度采挖,可留部分植株结籽繁殖,保障可持续利用。